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熟语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和警句,来源于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古典文学作品、宗教经典、民间谚语、外来语等,具有形式固定,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特点。只有了解了熟语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熟语。本文对与le coeur有关的法语熟语和与"心"有关的汉语熟语进行比较,展现两种文化对"心"这一人类共有的器官的相同的和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熟语中的谚语与格言都是为人们所喜爱的语言形式。由于这两种语言形式都是成句,具有言简意丰,富有教育作用等共同特点,因而在编著、教学及实际运用中常出现将二者混淆或将二者等同的现象。对于二者异同的论及所见不多。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指出:“熟语当中,成为独立的句子来说明一种意思的,就是谚语和格言。谚语是一般人在口头上流传的通俗的话;格言,同谚语的形式没有多大区别,也是一般人所流传使用而又作为行为的规范,多数是有教育意义的。”这里主要是讲了二者的相同点。黄伯荣、寥序东二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比较明确地指出一点,即“谚语出自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但也未加详述。本文试从内容、  相似文献   

3.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什么是"熟语"?该怎样备考呢?一、熟语特点所谓"熟语",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形式。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熟语具有下列特点:1、结构的稳定性。熟语的结构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可乱加改动。如"胸有成竹"不可改成"有竹成胸"。  相似文献   

4.
从帕默尔自己的论述来看他关于汉字表意问题的相关看法,可以得出结论:因为帕默尔是站在广义文字的立场上说话的,才把汉字视为"一种程式化了的、简化了的图画的系统";因为符号这一术语可以专指其形式,帕默尔才把词这个概念仅仅看成词的声音形式;帕默尔主要是从字形构造和字义的联系的角度来阐释汉字直接表示概念即汉字表意的,他也附带地论及了汉字的超时空性,从而强化了他的汉字表意说。  相似文献   

5.
谚语是群众口语中那些广泛沿用和流传的、表达了实际生活经验或认识的、简练通俗的、具有句子形式的熟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词汇成分。与其他类型的熟语不同,谚语在语义上具有"说理性",这一语义特征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一般词汇成分的语法形式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6.
一 生活中有很多的熟语、格言,很精粹,很让人警醒,其实它们都是从生活现象里提炼出来的,大量的生活现象让人们形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提炼与升华。如: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高考考生的知识层面以及高考熟语的备考,笔者反复研究了近十年的高考熟语题目,对高考熟语题的设题类型总结如下:一、“表意脱节”型。是指句意言此而熟语义言彼,造成表意上前后不一致的一种题型。例如:“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鲜为人知。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上。(2005年北京卷)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2004年广东卷)点拨:做此类题一定要严审句子,明确话题,千万不能“只见熟语不见话题”。抓句中的“王”这个关键词可确定句意是…  相似文献   

8.
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而翻译策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翻译目的的实现程度。文章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并根据广泛认可的熟语分类方法,将熟语分为格言、谚语、惯用语和成语,按类别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德译本中熟语的翻译策略。政治文献的翻译目的仍然是向国外受众传播中国的执政理念,因此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熟语用典的翻译,都不能"喧宾夺主"。在此译本中,译者根据翻译的目的,针对不同的熟语类型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既保留了原文特色,又照顾到译本的可读性,为整部作品的翻译目的实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赵长河 《新作文》2004,(11):33-34
一、点拨。2004年新高考说明增加了熟语的考查,2004年全国卷的作考试又从对熟语中格言解读的角度进行了命题。对格言的解读应该是一项很有价值的读写结合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熟语是历代所习用、定型的固定短语,它脱胎于古代汉语。从熟语的内容看,它或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或来源于佛教经典和历代文学作品的名言警句。从熟语的形式看,它受中国语言传统的影响,特别是《诗经》四字句的影响,选择了四音节为基本形式。熟语被深深地打上了古代汉语的烙印,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许多特点。我们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若能适当联系熟语,让学生从熟悉的熟语入手学习文言文,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挖掘学生现有知识潜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由熟语看文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