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陆文采、王建中合著的《“时代女性”论稿》一书,最近由沈阳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对茅盾作品中的新女性进行全面而深入研究的论著;也是一部对我国现代女性文学探讨的论著.全书探讨了茅盾作品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虽不能说是作家所创造的女性形象的全部,却可以说这些女性形象在作家作品中是举足轻重的.多年来,国内外有关茅盾创作的评述文章令人目不暇接,但抓住茅盾最倾心创造的女性形象群,将她们的思想、性情、行动、经历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综合研究,并恰如其分地分析她们或正剧或悲剧的命运以及她们在社会中曾起过的积极或消极作用,从而对她们进行时代的评断和排列,却是十分新颖和引人入胜的.依我看来,《“时代女性”论稿》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堂课后,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课上得好,教师满意了,他会兴奋地说:“学生配合得不错!”课上得不甚满意,教师往往沮丧地说:“这堂课学生不配合!”兴奋也好,沮丧也罢,其心情共同之处在于:教师们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看成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中...  相似文献   

3.
从前有一个妇人,她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一只眼,因为她只有一只独眼,长在额头中央;二女儿叫两只眼,因为她和普通人一样有两只眼睛;最小的女儿叫三只眼,因为她有三只眼睛,除了和普通人一样的两只眼睛外,那第三只眼睛也同样长在额头中央。可是,正因为两只眼和普通人长得没什么两样,她的母亲和姐妹们都很讨厌她。她们对她说:“你长着两只眼睛,比那些普通人好不到哪儿去,你不是我们家的!”就这样,她们把她呼来唤去,只扔些破旧的衣服给她穿,让她吃她们剩下的残羹剩菜,并想方设法地折磨她。一天,姐妹们只让两只眼吃了很少的一点东西,就叫她饿着肚…  相似文献   

4.
荧光 《职业技术》2007,(3):26-26
有人这样定义公关和广告的区别:一个男孩子对所有女孩子说:“我是最好的。”这是广告。而如果他只让某几个女孩子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然后让这些女孩子对别人说:“他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5.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把我国高等教育推入市场经济的波峰浪谷之中。高校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受社会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而,作为现代有效管理方式之一的公关活动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引入高校。一批改革的尝试者早已积极行动,创造性地运用公关活动于高校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也有许多人正从办学实践中强烈意识到公关的迫切性,逐步运用起这一“新式武器”。事实  相似文献   

6.
好书推荐     
“蒹葭苍苍,白露为茫,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掩卷暂息,脑海中便不自觉蹦出这样一句话来。这是一群精致的极品女子。从20到50,无论年华几何,都一样活得精彩。她们叱咤在职场,睿智干练;闪现在社交场合,优雅迷人;立身在讲演台上,大气从容;现身在你面前,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间,女性魅力尽显……她们感性地生活,理性地决策。日子在她们手中轻快地流淌,每一天都斑斓眩目,每一分钟都能溢出别人感受不到的别致和质感。工作之于她们,是乐趣,生活之于她们,是享受。这就是本书要告诉你的,一群与成功有约的女人从起跑走向成功的故事。这是一本有关职场文化…  相似文献   

7.
一、《陈涉世家》中的“或”和“宜”“今或闻无罪”的“或”字,人们的解释五花八门,许多人说相当于“有的人”,一些人说相当于“有消息”,个别人说相当于“好象”。他们大致是这样翻译这一句的:  相似文献   

8.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多被男性们物化。当男性们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俯视女性的时候,女性们自己也往往屈从于中国封建宗法社会所特有的禁锢女子的思想意识,由它塑造,自觉不自觉地以此“妇德”标准来要求自己或显于他人。或自觉践行,如甘、糜二夫人、刘谌之妻、唐妃等;或虚意标榜,如何太后、蔡夫人等。她们言行上的自敛、自抑、自我束缚,无一不折射出中国封建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时期,巴金尊重妇女的意识在其作品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现代文学史上,以擅长塑造女性形象而著称的作家大有人在,而巴金则是其中极具特色的一个。他把自己真挚、纯真的情感倾注于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之中,把圣洁的美德和深厚的爱都赋予她们,这是他心灵深处女性崇拜意识的反映。一、女性崇拜意识的表现如何看待女性,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正如马克思说:“社会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女性一直被反动的“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四道绳索捆绑着,被“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禁锢着。然而,女性…  相似文献   

10.
港台女作家李昂和西西在当代作家中是较为著名的,她们不懈地挖掘女性的心路历程,塑造女性形象,表达女性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在文学界打开了一番天地。她们共同受西方“新女性主义”的影响,主张妇女“先做人,然后再做女人”,强调女性作为人的尊严与独立。女人的恋爱、婚姻和家庭是她们在《杀夫》(以下简称《杀》)和《像我这样一个女子》(以下简称《像》)中表达的内容,但书写的角度不同。李昂的眼光回到了过去,抱着揭示和批判的态度,展示出封建礼教和宗法压制下女性的悲惨处境,这时的女性对命运的抗争是朦胧的、不自觉的。作者的眼光向外,面向社…  相似文献   

11.
解读所指:从"身体"到"宝贝"--一次讨论会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看美女宝贝们的写作是否具有“身体写作“之意义,得看其文本是否具有女性主义所强调的女性嵌入男权化的世界和历史参与文化改造的力量.如果这些文本迎合与满足的只是大众传媒时代阅读者的窥视癖,那么它与女性主义“身体写作“精神完全南辕北辙.但是,无论是自觉履行“身体写作“方式还是不自觉地取“另类写作“之立场,应该看到的是,其中有她们基于自身深刻体验与反思来表现女性历史状况、现实处境与精神状态的可能.应该明确的是,毕竟是女性自身面临的问题与所处环境,决定了她们采取的与男性不同的写作立场、视点与方式,这也正是我们研究性别文化差异性的要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充满解构精神的一种批评方法,是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批评理论。在这种批评思潮的影响下,80年代的中国曾涌现出一大批女性作家,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吸收并创作了大量具有女性意识,反菲勒斯文化中心传统的女性作品。王安忆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作家。她的“三恋”、《我爱比尔》、《岗上的世纪》、《弟兄们》等等,都是很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本。  相似文献   

13.
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角色规定往往是通过女性对社会性别身份的认同内化在其精神世界之中的。这种理性蒙昧的角色认同尤为突出地表现在她们对于自身客体身份的自觉承纳上,女性总是自觉地把自己摆在一种“被看”的地位,古老的“看-被看、男人-女人、主体-客体”的两性结构,已经深化为一种女性“戏剧化的”心理模式,张爱玲正是通过对女性这种戏剧化心理的细腻表现,从而表达了其对性别制度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4.
晓华和李丽近来心情差到了极点——她们一个脸上长满了青春痘,一个突然间月经不准了。这让两个人特别提心,前思后想,最后她们鼓足勇气走进了校医室。林大夫热情地接待了她们,了解情况后,林大夫说: “看来,我得给同学们上一课了。”上林大夫的课,同学们可认真了,和自己关系紧密嘛!林大夫把青春期少男少女发育中的常见病讲得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15.
日前,媒体发布了这样一则新闻: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在动物园游玩时,孩子的手被熊咬住,危机关头母亲毅然将自己的手捅进熊嘴里,换取了孩子的手。事后,一位记者问了…下周围的女性: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们会这样做吗?“会!我会这样做的。”她们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回答得如此肯定。而就在这时,有一位年长的母亲却若有所思地说崽了这样一句话:“天下的母亲对孩子毫无二心,儿女却不然,一位母亲可以养活一个孩子,而这十个孩子末必能养活了一个母亲。”一语既出,听之动容。  相似文献   

16.
李琳 《现代语文》2006,(12):61-62
现代学中,没有哪位作家像张爱玲那样津津乐道地谈服饰,关注服饰了。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指出:“张爱玲的女角所穿的衣服,差不多每个人都经过她详细描写,自从《红楼梦》以来,中国小说恐怕还没有一部对闺阁下过这样一番写实的功夫。”她对女人服饰的细节描绘得相当仔细,甚至包括首饰、色彩和衣料。她这样做不由得让人想起王安忆小说里的一段话:“女人既不是灵的动物,也不是肉的动物,她们统统是物的动物,这物集中表现为服饰。服饰是她们的目的,也是她们的手段:是她们的信仰,也是她们的现世:是她们的精神,也是她们的物质。”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2007,(11)
我们班有一群这样的女生,整天没事就爱聚在一起说长道短。我是从来都不会加入其中的。最近让我比较恼火的是,我竟然也成了她们课余议论的对象。事情是因为我跟我们班一个男生走得比较近,她们就谣传我喜欢上他了,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还时常拿我们开玩笑,弄得我们现在见面都很尴尬。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这种流言蜚语,心里很郁闷啊。湖南林畅  相似文献   

18.
这帮家伙     
我排行老二,原本觉得自己不是很正常,但自从遇见了那几个家伙我才知道我根本不算什么。这帮家伙们爱狗都爱得要命,可以说是到了发疯的地步,和她们走在一起最怕的就是让她们看到狗,若她们在街上发现一条小狗。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看,还此起彼伏地叫:“啊!狗!狗!”好像全世界除了她们就没人知道狗长啥样似的。这让我想起了山中特有的狼嚎。而那些狗就像是和我有仇,总把我追得满大街狂奔,她们也从不浪费难得的机会,有事没事就拿这个来嘲笑我。算了,我认命。我知道,只要是她们有心情,绝对可以把一个大活人吓得几天都没脸见人,看到她们就像撞到鬼…  相似文献   

19.
九十年代 ,“七十年代”人浮出地表 ,构筑成中国文学一种奇特的景观。他们以势不可挡的青春靓丽 ,释放出卸下历史重负后真正属于个体的独特情感话语 ,为当下人们的生活昭示一种未来的呐喊。更值得注意的是 ,其中有为数不少的女性作者 ,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她们自觉地以个体写作的姿态出现 ,在认同或反抗社会的同时 ,更加注重自我心灵世界的审美愉悦 ,生动地演示出她们所得到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在广西“绿荫”妇女热线做咨询时,我常常接到这样一些已婚女性的来电,她们都是在婚后一直围着丈夫和家庭转、视丈夫为自己和家庭的精神、经济支柱的女性,为了自己的家她们几乎牺牲得一无所有(没有了自己的事业、学业、爱好、朋友等等),当她们发现丈夫有外遇或弃她而去时,顿感天仿佛塌了下来,生活没有了希望!离婚吧,自己已没有自立之本,孩子和自己今后怎么过?自己年龄大了也难以另觅归属;不离吧,又受不了如此屈辱,整日担惊受怕,身心憔悴,精神几乎要崩溃!我非常同情这些善良而不幸的女性,但我更希望她们能理智地面对现实,珍惜自己,反思自己,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