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药学是随着中国传统医学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伴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中医药的英译工作担任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传统中医药文化走向国际,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英文翻译,特别是中医药学中的基本名词术语的英译过程将会成为英译的焦点问题。首先,论述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其英译的几种方法;其次,分析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不规范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道路上标准化的可行性的个人见解,推动中医药英译标准化事业的发展,使其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为中医药事业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中医方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关于中医方剂名的翻译一直也是中医翻译界关注的难题。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分析并提出了富含文化意象的方剂名的英译策略,即主译名加副译名的模式来完整表达方剂名蕴含的药理机制和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3.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中医针灸术语文化内涵丰富,对其恰当准确的英译不仅能够让外国学习者理解针灸的临床诊疗涵义,又能传播其中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分析针灸经络术语国际命名的原则和方法,看中医文化如何得到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英译一直是困扰翻译界的重要问题之一.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审视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研究从该理论的语言、文化和交际层面等多维度转换对我国八大传统节日的英译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整合适应度较好的英译,并对那些不能展示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英译作必要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文化复兴发展的需要,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医英译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如何将中医译名标准化方案更好地推广,则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该文欲对中医译名标准化方案的推广加以探讨,试图找出新形势下最佳的推广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医翻译是科技翻译,已被人们所认同,中医术语是表达中医专业知识领域的概念,反映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词和词组,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精华和集中体现。为了促进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以及中医翻译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对中医术语汉译英的研究以及了解中医术语汉译英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论述中医术语的英译方法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持续对外传播,中医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医典籍是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形式。本文以《伤寒九十论》及其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以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指导,研究该译本内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分析表明,以文化作为翻译单位,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将多种翻译方法相结合,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文化障碍,有助于中医典籍今后的英译工作以及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对外交流日益增多,中医作为我国的瑰宝也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可。如何正确地传播中医文化,中医英译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来探讨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英译。  相似文献   

9.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仍活跃于世界贸易市场,为我国文化传播带来了巨大影响。然而,茶名英译出现了不少问题,不仅容易误导外国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因此,结合茶名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翻译对策,以使英译茶名更加规范化,让我国茶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医文化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基础,涵盖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古代中医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重视医德思想教育,淡泊名利,慈悲为怀;弘扬传统礼仪风貌,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传承中医文化精髓,渗透美学思想教育;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捍卫祖国中医事业。  相似文献   

11.
亓焕武 《中国教师》2013,(Z2):24-24
中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中医历史可以为鉴"、"中医故事可以励志"、"中草药物可以启智"、"中医知识可以养身"、"中医文化可以育人"。经过广泛研究、论证,我们挖掘中医文化核心价值,树立了"培养孩子面向一生的优质生存能力"的办学理念,及敬畏生命、生命至上生命观,构建了"中医文化育人"的教育体系,探索了一条个性鲜明的中医文化育人之路,确立了独具中医文化特色的校魂、校风,培育了"仁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译者在英译中国民间文学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把翻译看成文化交流的手段。基于这些认识,英译中国民间文学应按照文化翻译观的要求,采取一切可用的翻译手法,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乐萍 《黑河教育》2010,(8):61-61
本文对中医翻译的现状、中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在中医英译时应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进一步弘扬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  相似文献   

14.
作为内蕴丰富中医药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重要文本,方歌的英译研究有其必要性。通过归纳方歌的特点,从形式图式、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三个方面探讨图式理论作为方歌翻译策略理论基础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在绚丽多彩的中华美食里。品类繁多的中式菜肴便是体现。中式菜名的英译是中国文化外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又给中文菜肴的英译带来了障碍。在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探索中文菜肴名英译、提高其外宣效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文化软实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梧州龟苓膏配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西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积极践行"文化自信"的时代主题下,做好梧州龟苓膏传统配制技艺的英译,具有促进梧州文化交流和文化"走出去"的作用,为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做出贡献.文章在顺应论翻译模式的指导下,探讨梧州龟苓膏配制技艺的英译过程中的顺应.从解读龟苓膏的配制原料到配制技...  相似文献   

17.
王雁  刘玲妍 《海外英语》2023,(23):45-48
翻译是中外文化传播的桥梁。广西是中国对东盟开放的前沿,其壮医药文化是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东盟背景下提高壮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英译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分析了壮医药对外传播英译存在误译、文化缺失、术语缺乏规范化、理论不足的困境,基于生态翻译学提出了英译策略、“忠实性、文化性、交际性”三大翻译原则和“直译、意译、直译+注解、增译”四种翻译方法,助力提高壮医药英译质量,促进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中国特有的古典医学体系,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做到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首要任务就是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它涉及到国际标准化双语命名,因此极具国际意义。然而中医名词术语纷繁复杂,至今在中医翻译界还未形成规范的翻译理论指导体系,其英译的标准化难度可见一斑。本文在调查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现状的基础之上,简要地探讨了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在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中的运用,使英译的术语在体现其医学内涵的同时,展现中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磊 《现代英语》2022,(6):40-43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本医学典籍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伟大医学成就,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历史精神文化.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英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科学准确翻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黄帝内经》中的文化负载词类型众多,需要从语言维度、文...  相似文献   

20.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中医学历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在指导后世行医和中医西传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后人的继承和发扬,现分为论内伤杂病的《金匮要略》和专门论述外感病的《伤寒论》。随着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不断深入,《伤寒论》的英译研究也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着重探讨《伤寒论》中方名和病症名的英译方法,以此分析总结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旨在提出优良译法,以在中医文化传播过程中得到推广,帮助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