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界中的种内相食现象很常见,种内相食是发生在同一物种间以本物种个体为食物的现象。引起种内相食的主要原因是种内斗争,当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变大,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为争夺栖所、配偶或其他生活条件,也常常会发生种内相食。鸟类的种内相食引起鸟类种内相食的主要原因是食物,食物对猛禽雏鸟的成活率影响很大。食物丰富时,雏鸟也许可以全部成活,食物短缺时,雏鸟之间就要产生激烈的竞争,往往只有一两只最强壮的能勉强活下来,其他雏鸟不是受冻饿而死就是干脆被吃掉,以保证少数个体的成活。这乍看起来似乎是极端冷酷的自然法则,却包含着保…  相似文献   

2.
在神秘的大自然中,一个物种需要生存下来,它就必须捕食其它的物种。通常情况下,捕食对象都是指非本种群的物种,但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捕食同类也是维持种群生存的一种必要选择。同类相残的牺牲品并不总是针对陌生者——如果必须,有些动物也会捕杀并残食自己的同类。  相似文献   

3.
信息生态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信息生态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和特征。信息生态群落演替是指某一区域范围内一种信息生态群落被另一种信息生态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其过程由群落内优势种的改变、信息生态种群对群落内部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群落内种群关系的调整和群落内部结构的相对稳定4个阶段组成。信息生态群落演替具有以主动演替、外因演替、突变式演替为主和无顶级群落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喜马拉雅冷杉是喜马拉雅地区特有植物和主要建群物种。文章通过分析喜马拉雅冷杉林的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采用径级结构替代年龄结构分析其种群动态从而预测其更新趋势。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冷杉群落成层现象明显,乔木层物种较少,以壳斗科和槭树科树种为主,灌木层以多种杜鹃和西藏箭竹为主,草本层发达;天然林下喜马拉雅冷杉幼苗缺失,种群径级结构呈现衰退型,次生林下喜马拉雅冷杉幼苗较多,种群径级结构呈现增长型,但径级分布较狭窄,大径级个体数量少。  相似文献   

5.
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组成种群的个体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死亡和消失的,又不断通过新生个体的补充而持续,所以进化过程也就是种群中个体基因组成的频率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的变化过程。种群结构能反映种群空间上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而体现种群动态及其群落的演替趋势,对阐明生态系统的发展、群落结构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因此,种群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一直是植物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育工作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保育是当前国际生物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涵盖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的总和。一般来讲它体现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 (由不同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单元 ,不同于地理学的景观概念 )四个层次 ,也就是说 ,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 (物种多样性 )及其遗传信息 (基因多样性 )以及生物体与生存环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级的复杂系统。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的高低 ,或通常所说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程度 ,就是指上述四个层次上拥有的多样性的…  相似文献   

7.
耗散结构是指在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不管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中,在外界变化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并通过自我调节,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会形成一种互相协同的作用,而可能由原来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8.
温州地区黑荆树的种群结构与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延 《科技通报》2009,25(6):758-764
黑荆树被认为是一种恶性入侵种,已在世界许多地方入侵以后造成严重生态后果。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引入我国以来,目前在国内已经有比较广的分布,但国内一直缺少对其在中国的入侵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本研究调查了温州地区10个黑荆树群落,对其中胸径大于1cm的个体进行了鉴定、测量和定位,重点分析了其中4个群落中黑荆树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黑荆树的种群动态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更新较差且幼苗萌发后受草本层盖度影响较大。由于黑荆树更新依赖于林窗的出现,并受到种子扩散的限制,黑荆树的空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黑荆树种群受到Janzen-Connell效应的制约,幼苗很难在母树周围实现更新,所以就空间资源利用上来说黑荆树入侵不会形成纯林。总的来说,黑荆树对本地演替高级阶段群落的入侵性并不高,对这类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破坏能力也有限。  相似文献   

9.
种群生态学主要研究种群内成员之间、与其他物种之间、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其变化规律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定律;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竞争、捕食和寄生关系,体现了对立统一与否定而否定的辩证法观点,本文结合多个生态学现象进行辩证分析,阐述了种群生态学中的辩证法观点,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和教学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人才聚集是空间聚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得到社会资本的支撑,一个完备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人才聚集效应产生的基础。在分析才聚集的区域性、网络性、动态性、群落性、共享性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人才聚集,界定了社会资本的内涵。从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关系维度、结构维度分析社会资本对人才聚集的影响,旨在进一步发掘、利用社会资本,推动人才聚集及聚集效应的产生和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研究用PLFA法分析生物除臭装置中微生物群落脂肪酸生物标记特征,进行微生物群落脂肪酸生物标记总量的比较、微生物脂肪酸生物标记多样性,从而得出反应柱内微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及不同位置微生物的不同功能,找出分解功能的微生物指标,便于监控生物除臭装置的运行情况,并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在不同质地材料上以及不同位置同一种填料上的微生物附着生长情况,从而改进填料的组成,已达到更好的除臭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植被群落调查方法,对位于蒙古高原东南缘的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典型草原区开展了野外综合考察。基于调查数据,结合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LUCC)数据,计算分析了不同利用强度下的草地植物物种数、群落α多样性以及群落β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草地植物的物种数量是随着利用强度增强而逐渐降低的;但禾本科和杂草类植物数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菊科植物则呈现出持续下降的变化规律;豆科植物则呈现出现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在生态工程区域,无论是物种总数不同科目物种数量均是最少的;②物种重要值的分布特征是:羊草、克氏针茅等建群种在背景样地中最高、随着利用强度的增加,其重要性逐渐降低,而伴生种、杂类草的重要值逐渐升高。在生态工程区,羊草的优质牧草物种重要值是最高的;③总体上,研究区草地植物群落α多样性在轻度与中度利用样方中较高,背景样方次之,重度利用样方中最低。而生态工程区,其各个指数均则介于轻度、中度利用与背景样地之间;④群落相似度指数在轻度与中度利用草地样地最高、说明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而生态工程区与背景样地相似度指数较高,说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创新型人才主要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方面素质的人才。创新人才具有好奇心、发散思维和自主性等素质特征。而创新人才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为创新人才营造一种民主自由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4.
对西溪湿地生态系统内菰(Zizania latifolia)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和人工植物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群落中的土壤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土壤营养元素储量以及三种优势植物营养元素的积累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再力花群落土壤TOC、TN和铵态氮含量较少,这主要是与土壤含水率有关;三者土壤营养元素垂直分布较为相似;三者植物叶以及穗和地下部分中N、P含量均较高;湿地植物群落(菰群落和芦苇群落)土壤TOC和TN储量比较高,而再力花群落土壤TP储量较高;芦苇积累TOC、TN、TP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它两种植物;人工栽培的再力花群落水体内各元素含量均高于其它两种湿地植物群落的水体.  相似文献   

15.
王芳  杨乐  普布 《西藏科技》2023,(3):3-8+34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鸟类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和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鸟类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有多种分布类型,大致分为三种分布模式。人们基于环境气候、空间和生物作用及进化历史等角度提出了各种假说,用以解释鸟类物种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模式。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模式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的物种或同一地区的不同类群可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分布模式。研究不同地区的鸟类多样性垂直分布模式,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存在较多研究空白的地区能为海拔梯度模式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生态系统平衡提供理论和科学支撑。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尺度有很大关联,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尺度下生物多样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可能成为今后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10年1月对东江干流水体51个点进行的浮游植物及其群落结构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状况,分析了河流中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并据此评价了东江干流水体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该干流水体中物种丰富度中等,个体分布较均匀,共有浮游植物7门83种(包括2变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达38种,占所有物种数的45.78%,其细胞生物量占总浮游植物的53.99%;主要优势种为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菱形藻(Nitzschi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浮游植物的密度分布不均匀,其中下游显著大于上、中游,且主要密集于下游的东莞市和惠州市江段水体;东江干流水体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为一致,上游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稳定性较下游略高;以多样性指数为指标对水体作评价,结果显示大多数采样点位水体营养化程度不高,水质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17.
达尔文进化论的五大缺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男女老少皆知的外国科学家真是凤毛麟角,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则是其中的一位。由达尔文提出并给世界以巨大的革命性影响的达尔文进化论,其核心是自然选择原理。该学说认为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倾向,而生存的空间和食物都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竞争”论。在同一种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变异,那么具有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暖,环境持续向热转化已经是严酷现实。面对环境的变化,所有栖息于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都需要适应和应对,否则就会影响到它们的生存。而生物应对环境变暖也许有两种大的结果。一是难以适应,从而导致种群的灭绝;另一种则是适应全球变暖的环境,改变生活方式,或在新环境下产生新的物种。  相似文献   

19.
在达尔文以前,在生物科学中,是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观点占着统治地位,人们认为生物是上帝创造出来的,物种是不变的,上帝最初创造了多少种生物,今天就有多少种生物。各种生物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活,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山上,有的生活在平原,看起来各种生物都很适合于它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人们多认为这是上帝的合理安排。直到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出现(1859年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以后,才徹底地推翻了这种谬论。  相似文献   

20.
正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由国际生态学家和学生拍摄的2020年英国生态学会摄影比赛的获奖图像,就展示了地球上动植物的多样性,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个人和人群类别冠军在法国蒙彼利埃附近的Villeneuve-lès-Maguelone盐场,一群大火烈鸟在一天结束之前进食。照片:David López-Idiáque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