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情心是亲切、共鸣、体谅等这些心情的总称。具有同情心的人常常以对方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并努力做出自我牺牲和不计任何报酬的利他行为。这里我们向父母介绍培养幼儿同情心的五种方法。一、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同情心是在人与人的接触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可以从父母富有同情心的谈话和行为中,感受并学习父母心灵深处的这种优良品质。比如,母亲既要料理家务,又要照顾孩子,非常辛苦,做父亲的就应以各种方式对她表示体贴和感谢;父亲在外辛勤工作了一天,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做母亲的也应关心、体贴,并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当他人遇到不幸遭遇时,父母  相似文献   

2.
家庭生活与道德教育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子女作为家庭一员的成长是以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为基础进行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对孩子来说,是人和人关系的开始。它既是非常密切的,又是延续得很久的。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权利,但并不见得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资格,资格只有通过争取才能得来。父母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是否成功地赢得了这一资格,而父母资格的合格性与其说是由父母的身份、地位等决定的,毋宁说由父母自身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所决定。因此,要想成为合格的父母,就要对自己的资格进行审视。什么是父母的资格?父母的资格问题实质上就是探讨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合理性或正义性问题,这里所涉及的不是“你”是不是,而是说“你”配不配充当父母这一角色的问题。这一问题之根本,就在于对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有一对独一无二的父母大人,生活中,他们不仅料理我们的衣食住行,还影响着我们的成长。父母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高科技雷达,你以为能够瞒天过海的事,他们立即察觉;有的一派不以为然,好像对你漠不关心;还有的则是十分尽职,努力地想成为你的好朋友。下面这个测试里,你会找到与你的父母至亲是什么关系哦!  相似文献   

5.
自我养育     
武文 《八小时以外》2013,(12):82-82
为数不少的人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得出过这样的结论:都是父母小时候没很好地对待我.以至于变成了今天的我。不喜欢、不接受这样的自己,于是对父母充满愤怒、抱怨,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很糟糕。其实,生活压力大大家可以理解,但是三十多岁的人却把所有的责任往父母身上推,似乎自己不需要负什么责任,这就太荒谬了。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父母冲突和青少年问题性短视频使用的关系,以及父母低头行为和抑郁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CPIC)、短视频过度使用量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健康抑郁问卷(PHQ-9)对113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冲突正向预测问题性短视频使用;(2)父母低头行为和抑郁在父母冲突和问题性短视频使用的关系中发挥单独的中介作用;(3)父母低头行为和抑郁在父母冲突和问题性短视频使用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问题性短视频使用的关系及中介作用机制,为引导青少年科学地、健康地使用短视频应用程序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7.
感恩父母     
[设计理念]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是人一生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关系,是我们处理一切关系的基础。为此,我设计了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系列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此系列共包括三个活动,活动层层深入:活动一从填写问卷开始引入。引导学生了解父母;活动二让学生进一步深刻感知父母对自己的巨大影响:活动三通过面对面采访父母,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父母、接纳父母,形成感恩父母的强烈情感。  相似文献   

8.
每每谈起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说的最多想的最多的就是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可以不夸张地说,这种惯性思维是导致孩子成长中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根源。在这种教育与被教育关系中,父母是当然的主角,是主动的,是行动的发起者;孩子是配角,是被动的,是教育活动的承受者。在这种关系中,父母往往容易养成承担一切、主宰一切的习惯,慢慢地也就把孩子成长的责任全部揽到了自己的身上。于是当父母希望孩子担当的时候,孩子却不愿也不知如何担当了。  相似文献   

9.
聊天,作为一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方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最好形式。如果父母经常与孩子聊天,能够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从而建立亲密的关系,使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向父母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通过聊天,父母可以全面地了解孩子,懂得他的欢喜与烦恼、快乐与忧愁,并同他一道分享快乐,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2,(7)
父母跟子女之间有代沟是很多大人和孩子之间的一种代际关系,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有点叛逆的他们更是不自觉地把跟父母的关系搞得剑拔弩张的。孩子要学会与父母沟通,父母也应该用最恰当的方法来与孩子交流。你跟父母关系还好吗?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大五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大五人格问卷对95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及与父母教养方式、大五人格的关系。阐明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大五人格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家庭生活与道德教育1,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对孩子来说,是人和人关系的开始。它既是非常密切的,又是延续得很久的。母爱并不一定是天生的,它是通过母亲养育孩子活动的一系列体验而产生的。对于婴儿来说,母亲不仅是给予婴儿多种多样知觉刺激的人,而且还是通过与幼儿呀呀学语的对答,教给幼儿语言的人。另外,  相似文献   

13.
说到孩子的“个性”,不少人总是错误地认为是先天就有的,是父母遗传的。其实并非如此,个性与家庭背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大五人格问卷对95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及与父母教养方式、大五人格的关系.阐明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大五人格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聊天作为一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方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最好形式。如果父母经常与孩子聊天,能够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建立亲密的关系。通过聊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向父母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父母可以全面地了解孩子,懂得他的欢喜与烦恼,快乐与忧愁,并同他一道分享快乐,帮助他化解烦恼。  相似文献   

16.
正对父母的依恋是宝宝安全感、自尊心、自制力、社会技能的起源。建立了亲密而温暖的亲子依恋关系的宝宝能够养成良好的性格,未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而无法建立亲密依恋关系的宝宝,可能会影响到社会情感发育,甚至可能使宝宝情感冷漠,性格孤僻,对外部事物和人缺乏信任。那如  相似文献   

17.
高中时代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留恋的时代,是人生中的花季。在这个绚烂的季节里,高中生要想使自己过得更充实、更好地与人沟通与交流,就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交往问题,掌握交往艺术。对中学生来说,交往无外乎三类形式:一类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属交往,一类是以同学关系或地域关系为基础的同伴交往,一类是以学校为基础的师生交往。下面,我们就高中生在与父母、与同学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看法。一、与父母交往应注意的问题1.要理解父母。人们常说“理解万岁”,意思是说矛盾的双方应进行必要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想一想对方的难处和苦…  相似文献   

18.
王金战 《家长》2012,(7):36-37
在一个提倡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许多变化,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已经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了。  相似文献   

19.
提到赏识教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一味地夸奖、赏识。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赏识教育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跷起大拇指的教育;是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有个家的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快乐并带给别人快乐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做人中人的教育;是呼唤善良,启迪智慧的教育;是让人学会感恩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小辞典     
是探讨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贝尔尼在《大众的游戏》一书中指出,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有三种状态,即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是指以父母的身份对待子女的状态。这种状态一方面表现为以家长式的权威和独断专行的家长式的作风对待人;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以父母对下辈的关心、体谅和同情来对待别人。成人自我状态是指能象成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