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田秸秆直接还田后接种蚯蚓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蚯蚓比不接种蚯蚓0-20cm和20-40cm土壤容重芬莉降低14.6%和7%,总孔隙度增加6.8和3.4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9.1%和6.7%、18.3%和6.1%、8.8%4.0%、15.3%和10.1%;土壤中团粒结构提高了16.7和5.1个百分点;土壤含水量提高4.2和2.7个百分点;土壤pH值无明显变化。总之,不论是小麦秸秆全部还田,还是还田后再接种蚯蚓,均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而秸秆全部还田配合接种蚯蚓处理。对0-20cm土壤作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酵素菌秸秆饲料,是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由细菌、酵母菌、丝状菌等多种产生活性酶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发酵制作的微生物活性饲料,是一种既有营养又防病又廉价畜禽类食的饲料,与一般秸秆发酵饲料比较,有以下特点:(一)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蛋白质增加。作物秸秆经过酵素菌酵解和酶的催化分解,使粗硬难于利用的粗纤维变得松软,有香味,容易被畜禽消化和吸收,提高了秸秆的可食性和消化率,而且增殖了大量菌体,增加全价的菌体蛋白,据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心实验室检测,其粗蛋白含量为8.3%以上,相当于玉米中的含量。(二)抗…  相似文献   

3.
同步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步固态发酵中,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和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纤维素酶曲用量511U/g(FPA),加水比1:2~1:3的情况下,接种产朊假丝酵母10%,30C发酵48h粗蛋白含量由原料秸秆的0.86%提高到7.40%。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几种生物废料制成的生化灭火剂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灭火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不论何种生物材料(菌体、皮、毛、蹄、角等)制成的生化灭火剂,均含有蛋白质、糖类、核酸等生化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2%~22%.灭火时间在(120±10)s,抗烧时间为10~15min.  相似文献   

5.
四种农家肥的积制一、作物秸秆沤肥法用晒干的麦秆、稻草、玉米秆、高粱秆等,采用“三合一”的沤制方法。即取秸秆60%,沤制前一天用水浸湿,含水量以用手拧出水为宜,细干土30%,腐熟的人畜粪10%。先在地上铺一层厚约15~20厘米的污泥或草皮作为吸收下渗肥...  相似文献   

6.
通过应用离子束注入小麦种子和大豆DNA溶液浸泡法将外源DNA导入小麦的研究,获得了蛋白质含量18%以上的优质变异株183个,其中蛋白质含量20%以上的4株,最高22.0%,湿面筋最高为45.09%,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变异较为突出,分别较对照增加1.5-6.0个百分点和3.0-9.02个百分点。证实了DNA片段的浸泡效果明显优于全长DNA,浸泡时间以48h的效果最好,24h的次之,10h的最差。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新途径,采用平板显色法从三株白腐真菌中筛选出一株灵芝属漆酶高产菌,以农作物秸秆等为培养基进行固态发酵,该菌主要产漆酶和少量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在优化条件下,该菌发酵18d,漆酶活力最高达2056U/g干曲.该菌以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及稻草作为唯一营养源固态发酵30d,对玉米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最大,达到23.7%,油菜秸秆也达到了16.2%.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有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减轻晚疫病危害,促进马铃薯种植增产增效,试以清水喷雾为对照(CK),选用氰霜唑、氟啶胺、精甲霜·锰锌、霜脲·锰锌4种农药开展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right)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护性药剂50%氟啶胺SC防治效果最佳,马铃薯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药剂,极显著低于CK,主要经济性状与商品薯率最优,鲜薯产量最高;比CK发病率降低73.03个百分点,商品薯率提高35.1个百分点,鲜薯产量增加9180.0kg/hm2,增产67.77%;比其他药剂处理发病率降低15.76~54.78个百分点,商品薯率提高2.3 ~12.8个百分点,鲜薯产量增加1893.4 ~ 4590.0kg/hm2,增产8.33% ~20.20%,可在马铃薯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体内有在千上万的生化反应需要酶来催化。其中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中酶起着关键性重要作用,主要的营养物质如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必须要由消化酶分解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及氨基酸等才能透过消化道粘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供身体利用。  相似文献   

10.
2009教育数字     
全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8%,小学五年保留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9%,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全省初中三年保留率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班)率77.3%,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据教育部网站(www.moe.edu.cn)报道,2006年我国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继续提高。2006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27%,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其中小学女童净入学率达到99.29%,比男童高出0.04个百分点,除西部个别省外,全国大多数省男女童入学率性别差异基本消除。小学五年巩固率有所提高。2006年,全国小学五年巩固率为98.81%,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受流动人15的影响,东中部的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海南、吉林等12个省份超过100%,而西部地区小学五年巩固率相对较低,西藏、甘肃、宁夏和青海低于90%。2006年,全国初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4.88%,比上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红薯生产燃料乙醇产生了大量的废酒糟,其营养价值低,特别是粗纤维很难被利用.采用好氧发酵,厌氧青贮,纤维降解酶酶解的方法分别处理红薯燃料乙醇废酒糟,以降低粗纤维的含量,提高营养价值,生产节粮型的生物饲料.通过对处理后酒精糟营养成分和感官指标的比较,发现好氧发酵营养成分提高最多,厌氧青贮的色香等感官指标最佳,酶解周期最短,粗纤维降解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作物秸秆处理养殖污水能力的大小与秸秆本身、秸秆形状、利用方式、温度等都密切相关。试验表明,小麦秸秆对污水中氮的净化率为11—22.5%,对磷净化率为16%-19%,1kg小麦秸秆可净化污水中氮磷约397mg,不同长度秸秆分层堆放能更好的净化养殖污水中的NP。  相似文献   

14.
用SL选择性培养基从青贮饲草中分离出10株乳酸菌,并从革兰氏染色特性、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明串株菌2株、片球菌2株、植物乳杆菌3株、发酵乳杆菌3株。按不同菌株搭配制成发酵剂。经发酵剂处理的秸秆喂牛增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氮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素供应水平,增产作用显著。在秸秆C/N15:1~35:1范围内,调节秸秆不同C/N未改变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其转化对土壤氮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增产幅度大致相当。在调节秸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使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明显加快,与秸秆直接还田未配施促腐剂处理比较,可有效提高土壤供氮能力,显著增加作物产量。调节玉米秸秆C/N为35:1并配施促腐剂是冀东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较好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李珍珠 《生物学教学》2004,29(10):33-34
1990年前营养学中没有“膳食纤维”这个名词,而只有“粗纤维”。粗纤维曾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以往营养学家考虑的是粗纤维吃多了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尤其是不利于微量元素的吸收。然而通过30多年来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并认识到这种“非营养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它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粗纤维”的概念已不适用,因而将“粗纤维”一词废弃,改为“膳食纤维”,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并列称为“第七营养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苹果渣为原料,通过炭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的液固态混合发酵,制备苹果渣多酶蛋白饲料。研究表明:液体培养的重要参数是温度28℃、接种量12%、蔗糖添加量15g、转速180r/min,时间72h;液体培养产物短期储藏,10℃效益高,长期储藏,2℃~5℃效果好;固体发酵的最优发酵条件是:接种量10%~14%,培养时间为5~6d。发酵产物中粗蛋白、真蛋白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103.1%、165.76%,粗纤维、还原糖则降低了42.51%、53.62%,纤维素酶活力增加了3000U/g,果胶酶活力增加了50000U/g。该方法生产的饲料蛋白符合企业植物发酵蛋白质饲料标准。  相似文献   

18.
饲用秸秆预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了高温高压、稀碱液、液氨对秸秆粉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预处理能提高秸秆纤维素的糖化率,其中稀碱处理较其它处理效果要好。同时稀碱处理使秸秆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大量溶出,随着碱液浓度的增大,半纤维素损失显著上升。通过稀碱处理正交实验发现,固液比对酶解率影响最大,NaOH浓度对半纤维素的溶出影响最大,初步确定最佳处理碱浓度为1.5%,以低温处理效果较好,最终酶解率达73.5%,半纤维素损失率33.1%。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条件对鱼腥草叶片总黄酮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探明鱼腥草生长适宜的栽培条件,为合理利用鱼腥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了不同光照、水分、土壤肥料处理,栽培鱼腥草,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叶片总黄酮、含水量、维生素C、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适度的光照、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提高鱼腥草总黄酮、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光照降低和施水量增加,可减少粗纤维的含量;施用有机肥,可促进鱼腥草叶片黄酮、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积累,并对光照强度有较好的补偿作用;施用牛粪时,维生素C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最低,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施用牛粪、一层遮阳布遮阴、每天每盆浇300 m L施水量的栽培条件,对鱼腥草的总黄酮和主要营养成分的积累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20.
鸡腿菇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认的集“天然,营养,保健”三种功能为一体的珍稀菌种。试验主要固体配方选用了肥西地区普遍种植的、就地取材的稻草秸秆,作为鸡腿菇的培养料。以菌丝生长量为指标,以期筛选出适宜肥西地区栽培的秸秆固体培养配方和培养条件,以不加稻草秸秆的培养料配方为对照(CK),再设置4个处理Ⅰ、Ⅱ、Ⅲ、Ⅳ,分别加入稻草秸秆培养料90%、80%、70%、60%,同时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稻草秸秆固体配方的比例不同对鸡腿菇的生长发育,子实体外观形态,生物学效率以及经济效率有着显著地影响。从而筛选出肥西地区鸡腿菇生长的最优稻草秸秆固体培养料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