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和王清平同志一样,也是一位农村业余通讯员。关于贫困地区有无新闻这个问题,我也曾怀疑过。但4年多的实践告诉我,贫困地区不但有新闻,而且新闻还多着呢!那么怎样才能发现这些新闻呢?我的体会是唯有留心生  相似文献   

2.
《新闻爱好者》第三期登了曾庆丰老师的一篇文章《媒介该不该自吹自擂》,从广州日报新千年出版两百版报之后的自我赞赏,引发对媒介机构是否应该利用媒介的自身优势自我宣传的怀疑。作为一个后辈,我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希望与曾老师商酌。我认为媒介可以对自身有新闻价值的事情进行报道,因为受众的知情权应该包括了解媒介的情况。但是关于自身的新闻是否具有报道的价值,除了一般衡量新闻价值的因素外,媒介自身报道还应该强调两点:一、必须更加强调新闻的真实性;二、新闻是否具有公共价值。 首先,曾老师没有提到关于读者反映的报道是…  相似文献   

3.
一个多世纪来,新闻报道的体裁、方式变化很大,客观性理念和报道方式,受到很大的冲击;因为许多西方学者都发现,客观性理念指导下的新闻报道并不客观,于是有些学者接着论证了新闻不可能客观。新闻不必客观等等观点。但是,不管新闻客观性怎样受到怀疑,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或追求,现在依然是人们评判新闻工作的一种原则,因而被称为“一个不会死的上帝”(a god that won't die)。  相似文献   

4.
许多新闻单位在报道郑州黄河公路大桥通车的消息时,都用了“计划工期48个月,提前21个月竣工”这个新闻事实,有的还写进导语加以强调。与此相类似的是,工厂或企业提前完成计划更是新闻界的“热门”。似乎“提前量”越大,新闻价值越高。我不怀疑记者的好心,提前总比推迟好。我更无意贬低桥梁建设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是象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这样巨大的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运用了现代科学技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体的日益多样化,目前我们的新闻写作相对来说已比较落后了。媒体的多元带来的新闻报道也应该是多元的,但我们媒体现在实在是太单一,报道的角度和视野都打不开。因此.我认为目前我们的报道理念、报道的模式一定要有新变化。我总结了一下.有三大报道理念、三种报道模式和四种新闻写作的笔法。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在职新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我的研究方向。但是,要对新闻专业深入学习和研究,对我这样一名非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实在有些难。就在这时,我有幸结识了  相似文献   

7.
刚进报社时,我就听说了很多前辈的“事迹”:他们有人骑着自行车追赶消防车,有人一个月蹬坏了三副自行车的脚蹬子,那时候稚嫩的我还吃惊于他们的“拼命”,甚至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待这一切。当我自己骑上自行车去找新闻的时候才明白,做新闻就是需要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和一腔想要闻出一片天地的激情!  相似文献   

8.
8月上旬,我赴北京参加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召开的全国“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单位)表彰会”,捧回了“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水晶奖杯。当我登上领奖台,心情无比激动,怀疑这是真的。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声惊蛰的春雷,震撼了我几近麻木的心灵。两年后我从...  相似文献   

9.
学会抓新闻     
一位通讯员问我,新闻从哪里来?我说,新闻的来源很多,以编辑部为例,就有上头指令性的,下边投稿上来的,记者发现线索的,碰巧遇到的……。但是,简单地说,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现成的新闻,记者把它记叙下来便是了。这叫‘写’新闻。另一类新闻特征并不明显,记者要有敏感的新闻鼻嗅出其中的干货,把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提炼出来。这叫‘抓’新闻。‘抓’新闻是记者的基本功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写作》2009,(3):8-8
关于如何办好《新闻与写作》这样的新闻理论刊物,大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要研究,就是为什么要办这个刊物。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是什么呢?我认为,中国的新闻理论建设是我们现在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有自己的新闻理论吗?我很怀疑。中国自己的新闻理论体系,我觉得还没有建立起来。现在,我们搞的新闻学不是西方的,就是传统的,而传统的也不是我们自己的,是前苏联的。传媒当下沦为了一种经营手段,再进一步说就是产业化的营利工具。那么,传媒本质的社会功能到底是什么?许多人没有弄清楚。  相似文献   

11.
这次评委将十佳的称号授予我这样一个从事美术编辑的新闻设计者,让我感到的不仅是意外,也是一种信任和期许。我与我的同事们更愿将视角投向更广袤的土地、多元的生活、辛勤的劳者,并用色彩和图像来勾勒贴近现实的生活原貌,就如同此次十佳新闻工作者下基层活动一样,设计工作同样惯用一种洗尽铅华的姿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而事实需要通过采访去发现、了解和鉴别。现在有一种现象,一些通讯员(包括一些老一些的新闻干部)重写作,轻采访,他们有一些不重视采访的“理论”,在此需要澄清一下。第一,“新闻要快,要讲时效性。采访是个慢功夫。耽误时间,影响时效性。”固然,有不少新闻是要抢,要快的,但是,这里有一个大前提是不能忽略的,这就是首先要保证真实。你写的新闻很快,当天发生,立时就发稿,次日就见报了,但是,如果这样的新闻是假的,掺了“水分”,人家不相信你,甚至由此对别的新闻产生怀疑,这样快出来的新闻还有什么价值…  相似文献   

13.
坦率地说,去年底邮订《新闻知识》时,我对它的质量是颇有些怀疑的。看罢1989年第一期《新闻知识》,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初次见面,便爱不释手了,它给我的印象是:“新”、“近”、“活”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它的作用,人们已做过很多论述,我从中曾受到不少教益和启发,按说无须再论。但是,多年来我有个感觉,觉得要系统而又简洁、明了地表述新闻的作用,乃是一种很不容易的事,过去的论述虽然易懂,但不易记。这种困惑,催促我回顾和思考了二十多年的新闻实  相似文献   

15.
新闻六要素是构成新闻事实的主要因素。如果把新闻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何时何地谁做了啥事出现了怎样的结果?而新闻的本质就是用来回答这些问题的。新闻媒体通过对这六个要素问题的回答,使受众迅速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一、新闻是需要不断追问的如今很多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习惯于叙述新闻表层信息,但是在信息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媒体要想深入人  相似文献   

16.
在那些推崇报纸意见调查员、新闻评议会和媒介伦理准则的人们看来,由报纸意见调查员、新闻评议会以及媒介伦理准则所推行的媒介责任势将导致新闻实践的变革。但是,也有一些人对媒介的责任机制能否真正影响新闻行为表示怀疑。他们提出,报纸意见调查员、新闻评议会和媒介...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中国电影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后现代电影在发展变迁中呈现出游戏式与反抗式两种类型.游戏式着重于用后现代的修辞手法取得娱乐的商业目的,反抗式分两种,一种主要依靠电影情节表达后现代消解的哲学理念,一种以叙述和结构的创新实践后现代主张的非连续、不确定及对永恒的怀疑,作为内容的补充,这是现代主义的延伸.游戏式是大众文化,反抗式是精英文化,中国电影呈现了多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道听途说”是个贬意词,特别是对新闻报道似乎是一个大忌。但我认为,作为热爱和有志于新闻工作的通讯员来说,却不失为获得新闻报道线索的一种途径。近几年,我所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有不少就是在“道听途说”中发现的. 当然,并非所有“道听途说”都能抓到新闻。关键是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就象《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初进荣国府那样,“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有一次,我在浴室洗澡,听一位工人说有个退休女工,进城购物途中上厕所,不慎将钱包掉入坑内,正准备捞取时,突然被自动冲洗的自来水带走了,包内一百多元白白“付之东流”。我听后,赶到这位女工家中  相似文献   

19.
采访作为一门学问和艺术,是新闻界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艾丰同志的《新闻采访方法论》已经从理论上对新闻采访业务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但是随着电视事业飞速的发展,电视独特的功能又赋予新闻采访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我曾就人物片采访是否需要导演的问题请教过一些行家里手,结果得到完全不同的两种结论。正好我要到苏州拍一部  相似文献   

20.
韦良成 《新闻窗》2013,(1):88-89
新闻娱乐化指的是新闻在发展中逐渐将信息与娱乐融为一体的倾向,主要体现为在新闻语言、取材范围、制作手法、形态结构等方面逐渐呈现出与传统新闻有别的,更活跃的面貌,从而带给受众一种娱乐的体验。虽然学界对新闻娱乐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它已经具备的基本特征是:在内容上偏重于内容相对轻松、有趣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