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常被人归诸印象主义批评。而事实上,印象主义充其量只是其文学批评的表层风貌。就其批评理论渊源而论,李健吾不仅接受了法朗士等人的印象主义批评尊崇批评主体直觉印象的理论主张,同时更吸收了以圣·佩韦为代表队的实证主义批评的科学求实精神。就其批评的特质而言,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既饱含着独特而富有灵性的艺术感悟,也表现着对批评对象准确而独特的理性分析。主体的直觉印象与理性分析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印象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深受西方印象主义批评特别是法朗士、雷梅托等人批评理论的影响,强调批评的主观印象,重视直觉感悟、主体介入和情感动力。同时,他又在较大程度上自觉地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与西方印象主义批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学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3.
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观深受法国印象主义批评和西方科学实证思想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健吾在批评中以作者中心论为基础来分析作者与作品、作者与时代关系等方式是源于中国古代诗学中"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批评传统。正是受益于中国古代传统文论的滋养,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才形成其独特的型态。  相似文献   

4.
灵魂在杰作间的奇遇--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吾在中国三十年代文坛树立了一种不同流俗的文学批评模式。他使中国传统的直觉感悟式批评与西方印象主义批评实现了理论对接。李健吾既强调文学批评的主体独立性,也不忽视文学批评的“公正”性原则,并通过“人性”这一中介达到了对批评个性与批评公正性的追求。同时,他避免了印象式批评的缺陷,创造出一种融合感性与理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迪 《鸡西大学学报》2014,(3):118-119,125
李健吾是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十分重要的批评家,因标举"印象式"批评而闻名。他的批评一方面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印象主义批评流派影响,独具一格。试从李健吾《咀华集》《咀华二集》入手,结合作者所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论述其文学批评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6.
《咀华集》和《咀华二集》的问世使李健吾成了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批评家。他以审美鉴赏的方式品评作品,并把批评作为一种艺术再创造,使印象的表达成为自我表现的手段。因此,他的批评观与印象主义批评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而且李健吾在他的批评中也实践了这些批评主张。  相似文献   

7.
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特色已成定论,但对其学批评深层结构的研究正在且有待深入.从诠释学角度可以发现李健吾的学批评具有客观主义和历史主义两种诠释倾向.他的历史主义诠释态度对当代学批评和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健吾(刘西渭)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批评家,他将西方印象主义文艺批评方法引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相结合,构建了中国式的印象主义文艺批评,这一批评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茵 《文教资料》2012,(26):42-44
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评论家兼文学家学,他以发现自我、创造自我为理论内涵,以直觉性、情感性为批评形式,以诗意化艺术化的语言格调,建立了一种中国化的印象主义文论。本文旨在结合李健吾的具体批评文本,对从作者独特的话语系统进行分析,从而指出批评主体意识的觉醒、主体精神的高扬的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印象主义批评代表李健吾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在中国传统批评和自身京派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文学批评世界。本文对他的批评理论渊源及其批评文章展开分析,认为"奇遇"、"表现"、"相对"正是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精神、目的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