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汉字形体嬗变不是随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汉字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六书"汉字理论是古文字的造字类型的分析原则,也是古代汉字教学的重要参考,现代汉字虽然形体上多演变为记号字,传统"六书"汉字理论对汉语教学有一定影响。本文以HSK甲级字中的部分现代汉字为参考,还原古文字形体,利用"六书"理论建构汉字形体与意义之间的联系,进而帮助学习者在直观感知汉字形义关系,提高汉字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很早就开始了对汉字的研究,古籍上最早的记载是关于汉字形体结构的研究成果——“六书”。秦汉以后,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历了秦篆、隶书发展为楷书。汉字形体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归纳出了五百四十个部首,出现了《说文解字》等著作。纵观汉字形体学史,凡是促进汉字发展的成就都是研究汉字形体结构而取得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汉字只有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威力。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迫切要求对汉字进行深入研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证明,对汉字形体结构进行分层次的深入研究是汉字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汉字具有系统性是学界公认的,但是传统的汉字学研究,多以定性的、说解式的方式描述系统,对系统性没有刻画的指标,无法衡量,更无法比较。运用数学的方法从一个侧面定量地刻画汉字的系统性,就会使汉字的系统性在形体关联度上得以计算、各断代汉字系统的形体关联程度可以比较,其系统性通过形体关联度的计算得以量化。汉字个体之间通过构件在形体上产生联系,汉字形体关联度描写的是形体联系的紧密程度,反映的是汉字在形体上的内聚性、系统性。汉字形体关联度对汉字规范、汉字系统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大陆推广使用简化字以来,简繁之争持续了几十年,通过对形体关联度的计算可以看到:虽然简化字系统对造字理据有所削弱,但从整体上看,简化字系统并没有降低汉字系统的形体关联度。  相似文献   

5.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形体中被赋予了形形色色的信息,这是其他文字所不具备的特点.汉字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信息被融入到了汉字的结构形体和外观形体之中.汉字形体承栽信息,信息又反过来丰富了汉字,使得汉字更加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形体构造与它所记录的词在意义上具有一定对应关系,古人由此总结出六书理论。凡是符合六书造字原则创制的文字为理性造字。以理性造字产生的汉字形体具有构字理据。汉字变异破坏构字理据,但其变异轨迹、动因和内部机制可以解释。凡形体变异能解释,可称变异理据。有的讹变形体经过改造,获得新的构形解释,可称理据重构。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一种文化,汉字也反映了文化。汉字形体的表意体系,决定了汉字形体之内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文化因素。随着汉字形体的演变,其象形性减弱,但是汉字的表意体系一直延续至今。当下很多文字学家主张从纯粹的符号观去辨析阐释汉字,他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即使如此,也没有人可以否定汉字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简化是汉字发展不可逆转的走向.汉字简化起初着力于形体的演变,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楷书其形体是越来越适合于人们的书写.汉字发展到楷书阶段,形体相对稳定,于是人们便从形体本身的笔画省减,另辟简化的蹊径.解放后,我国政府进行了两次汉字简化工作,第二次汉字简化由于出台仓促,缺乏社会基础,在试行十年之后被废止,但不等于汉字的形体就此定型不变,它还必将朝着既要摆脱繁难,又要传承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汉字的形体结构 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从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间架结构四个方面来说明。  相似文献   

10.
汉字的性质只能根据它的构形原则,而不能根据文字体系中单个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确定.它是表意文字,形体与意义之间存在着理据性.词文字(语素文字)不能概括汉字的性质.拼音文字的"字母"与"汉字"不是对等的文字单位.  相似文献   

11.
吴慧  付婷 《巢湖学院学报》2005,7(1):129-133
汉字是特殊的表意文字,字形是它的主要特点.本文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入手,考察辩证思维在汉字形体结构中的体现,并探讨辩证思维在汉字构形过程中丰富汉字的表意内容、强化汉字表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汉字修辞所利用的是汉字的形体,并以这一汉字的形体为物质外壳,并以这一独特的物质形式而有别于一般的汉语修辞。可见,汉字不是机械地记录汉语,汉字在修辞上有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一种视觉型的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构形和词义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汉字的构形以表现词义为目的,而词义是其构形的主要依据,二者在汉字里是互为表里的。由于汉字形体的特殊性,使得汉字除了反映词义以外,还可以反映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信息。因此,我们从汉字的形体来看古代的文化是可行的,也是行得通的,基于此,本文通过几个汉字形体管窥上古婚制。  相似文献   

14.
储泰松 《学语文》2024,(1):80-84+62
文言的学习与教学,汉字知识是最重要的入门功夫。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声音相近导致形体借用、意义演变带来形体分化等方面。关注汉字,可以熟悉字形的繁简、把握汉字形体的演变、深入领会某些异形词的差异、深刻理解汉字结构,让文言教学更有针对性,增强汉字的教学效果,增加课堂的教学趣味。  相似文献   

15.
薛皖东 《语文知识》2012,(4):116-117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与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字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造字原则,但在从甲骨文发展到楷书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笔势和字形结构的不同安排,汉字字形的表意发生了偏差,不少形体由于讹变,破坏了原来的结构,使得汉字形非达意。  相似文献   

16.
假借述略     
假借是一种据音用字的方法.它的产生使得汉字在初始阶段能够完成记录汉语的任务。这虽然人们的书面交际带来混乱,但也直接促进了大量的形声字的产生。而且,假借用字的原则为汉字的音化定下了基调──汉字的形体具有表意兼表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一种视觉型的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构形和词义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汉字的构形以表现词义为目的,而词义是其构形的主要依据,二者在汉字里是互为表里的.由于汉字形体的特殊性,使得汉字除了反映词义以外,还可以反映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信息.因此,我们从汉字的形体来看古代的文化是可行的,也是行得通的,基于此,本文通过几个汉字形体管窥上古婚制.  相似文献   

18.
"部首"首创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在部首发展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在历代汉字字典中均有体现,如部首数量的演变、定部原则的演变等。汉字字典部首的演变是一个历时变化的过程,它表现出的是汉字形体本身的演变与简化,以及不同时期对汉字研究方向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字形是汉字三要素之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汉字形体总量巨大,加之汉字具有以形表意的性质,因此,汉字形体隐含了古代社会众多方面的信息。依据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形体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先民们所处时代的风俗与文化方面的一些内容,例如当时的饮食起居、生产劳动、刑罚战争、神话传说等。  相似文献   

20.
<正>汉民族在长期使用汉字这种表意文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很强的表意文字意识,对于每一个汉字,都有意无意地去寻求形体和意义直接的关联。但是,由于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以及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造字之初汉字形体和意义之间的直接联系会变得越来越模糊,甚至完全无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