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谱与档案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根祖文化源远流长,寻根问祖、追本溯源是所有炎黄子孙不变的情结。改革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子纷纷归国寻根,而寻根问祖最直接、最权威的依据,便是家谱和档案。  相似文献   

2.
《山东档案》2011,(6):70-70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每个人都有过考问自己从哪里来的经历,家谱可以告诉你答案。家谱能使族人溯本清源,了解族系传承,悉谱不忘宗,知源不忘本,这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为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自己的根,  相似文献   

3.
《档案》2001,(3)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牒等,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家谱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   经历多次政治运动,家谱被视作“封资修”的产物,遭到大规模毁灭。目前存世的中国家谱计有 5万多种,其中流落海外 2万多种家谱,是记载世族故事的历史图籍。国家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 5000年中华民族历史大厦,便由它们共同构筑着。   上海图书馆是国内藏有中国家谱最多的地方,计有 1949年前的家谱 11700种,近 10万册。这些家谱覆盖全国 20多…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工作》2007,(4):67-67,66
中国新闻网2007年5月11日讯:今后,全球华人寻根图。记者从上海图书馆获悉,历经7年编纂,备受海外关注的《中国家谱总目》即将于今年底完成。 据总目主编、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王鹤鸣介绍,这是一部全面收集海内外华人家谱资料工具书,也是有史以来最齐备的中国家谱目录。有了这个目录之后,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5.
徽州目前存世家谱有2000余部之多,分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二十几家馆藏机构,是研究徽州宗族社会历史变迁的珍贵资料。《绩溪城西周氏宗谱》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其编修秉承了前代徽州家谱的编修理论与特点,不仅重视家谱体例的继承与创新,而且精于材料考证,辑录的文献体裁多样,内容十分丰富,对家谱在维护宗族秩序建设中的"敬祖、收族、睦族"功能进行了宣扬。  相似文献   

6.
<正>传播中华文化、传递两岸亲情、讲述宗祠往事、探寻血脉渊源,东南广播公司大型文化专题《闽台宗祠》应运而生。东南广播公司注重文化传承,用融媒体平台留存记忆和乡愁,之前策划的两部百集专题《家园》《文化遗产在福建》都获得很好传播效果,在两岸社交网络引发关注。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之树,必有其根。宗祠是中国人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各姓氏家族建造的祠堂设计精美、做工巧妙,寄托了后人对祖先的缅怀和尊敬。散落在八闽大地的祠堂,记录了先人迁徙的足迹,更连缀了历代子孙的血脉。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原董事长  相似文献   

7.
巴音 《中国档案》2003,(10):54-55
相关背景:国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投影。有研究者说,家谱是一块块历史的碎片,它用独有的方式映现着一个群体、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对于研究姓氏文化、民情风俗、人口迁移、基因遗传等都具有重要价值。中国最早的家谱,主要记载帝王诸侯的世系、事迹,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官的主要依据。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从官方流行于民间。特别是宋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权力进一步下沉,氏族宗族也向平民宗族发展,家谱失去了以往政治功能,更多地由官修变为私修,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的盛况。20世纪50年代,在轰轰烈烈的土改时期,随着旧的宗法关系的打破,被认为代表着“封建族权”的家谱,多被付之一炬。文化大革命则令更多的家谱遭遇了灭顶之灾。有人估计,从50年代到70年代,全国大约有两万种家谱被人毁掉。而进入80年代,随着海外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民间修谱之风又开始慢慢升温。上海图书馆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地方,收藏有1.45万种家谱。2001年文化部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中国家谱总目》。据悉,上图目前已经收到大陆报上来的近5万种家谱条目,目前正在加紧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8.
齐心 《兰台世界》2011,(11):70-71
家谱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记载本族世系和相关事迹、反映本家族繁衍发展过程的历史图籍,其与正史、方志构成中华历史的三大柱石。本文对我国家谱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进行了概述,旨在挖掘家谱研究在历代及当前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家谱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记载本族世系和相关事迹、反映本家族繁衍发展过程的历史图籍,其与正史、方志构成中华历史的三大柱石.本文对我国家谱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进行了概述,旨在挖掘家谱研究在历代及当前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2年6月13日,甘肃省档案馆举行隆重仪式,入藏[光绪]《皋兰颜氏家谱汇录》。家谱持有者颜伟鲁先生婉拒多个高价收购者诚心将家谱捐赠省档案馆,其行可敬可佩。省档案馆慧眼识宝,给捐赠者以高规格礼遇,并将《颜谱》予以妥善珍藏,使之传之久远,这对保存地方珍稀档案资料功莫大焉,可喜可贺。这必将产生倡导向国家档案馆损增珍稀档案资料的效应。 众所周知,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牒等,统称谱牒。家谱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记载本族世系的图籍。家谱的体例一般仿照宋代欧阳修和苏洵的体例,或融合欧苏二  相似文献   

11.
上海图书馆原党委书记、历史文献所所长、研究员王鹤鸣在2006年2月26日《文汇报》撰文论述:一、家谱种类与沿革结绳家谱:中国古代在文字产生以前,曾经历结绳记事时代。东北鄂伦春人,到17、18世纪,还在马鬃绳上打结记事。东北地区锡伯族,到20世纪初,仍保留结绳记载一家人辈数、人数、男女数的习惯。口述家谱:比结绳更为原始的一种家谱形式。我国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苗族、彝族、高山族等,都保存口传家谱的习惯。一般家庭成员能背出三四十代祖先世系,最多的能背出90多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新安潘氏宗谱》的造伪情况及原因,并就此提出对家谱文献的看法,认为家谱的作伪现象是存在的,因而不能笼统地肯定其文献价值,应区别其真伪;但也不能片面地予以否定,即使作伪的家谱,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家谱、家乘、宗谱、族谱、世谱总称谱牒。谱牒学源远流长。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记氏族的骨片,史学家称其为“甲骨家谱”。商代设有掌管谱牒的官员,并建有谱牒档案。战国时候史官编的《世本》一书,可称得上是我国的第一部谱牒专著。历经秦汉而至魏晋,门阀制度渐盛,谱牒学发展较快,隋唐之前研究谱牒之学的人较多。宋以来,科举盛行,讲究门第出身,家谱渐渐秘藏不示外姓,自此谱牒之学虽然渐衰,但是历经元、明、清、民国至今,并没有消失,它时衰时兴,仍在传承、发展、创新之中。  谱牒是中国宗法血缘文化的产物,是属于史学的范…  相似文献   

14.
当今是个大数据时代,任何一种资源都可以数据的方式呈现,人们在利用家谱时也会首先查询相关数据信息,再考虑是否翻阅原始文献.作为以纸质文献为基础的图书馆,应该对所藏纸质家谱进行规范著录,以简洁明了的数据形态呈现所藏家谱的存世状况,来帮助世人寻根问祖,亦使家谱得到更好的保护.家谱这种特殊的文献传承至今,尊崇有余,保护不力,造成残卷、破损严重等情况,需要通过修复、数字化处理、建立数据库以及整理再版等方式来延续其生命,实现其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溪地区的满族十分重视家谱,无论是官宦望族,还是庶民百姓,凡有族必修纂谱书,分家必抄录.望族富户修的谱书,规模较大,包括谱序、族源、谱系、祭祀、家训、典型、恩赐、命名定式等,寒门小户则用一张纸或一幅白布,按辈份依次填写祖先的名字,称谱单.过去,满族修谱书极为讲究,一般选在龙虎之年,每修一次,杀猪3口,由族中能文者撰书,印刷成书.后来续修家谱,仪式则日趋简单.近数十年来,虽因种种原因致使大部分家谱被毁,但幸存的家谱数量仍然很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家谱,是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中为数浩繁的一种记载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其中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法制度以及地方史等方面的丰富资料,并含有大量可供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围棋史话     
在中国古代的棋类运动中.围棋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不光是因为围棋棋局纷繁复杂。棋势变化无穷,能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还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正如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弈旨》中所说:“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四象既陈,行之在人,盖王政也。”小小的棋盘之中.既包含阴阳之理。又蕴有王道政治.可见围棋的发明者必具超人之智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去年11月17日,工人日报第四版刊载了一则新闻,大字标题赫然醒目:《布什和克林顿原来是一个祖先》。此文以洋洋洒洒数百字的篇幅,追溯、考据了布什和克林顿的家谱,原来这两个美国政坛对手784年前的祖宗,竟然同是一个英国人!读罢此文觉得无聊之极。读者不禁发问:如果布什和克林顿远在784年前是同一祖宗也算新闻,那么,我等人类的祖宗都是猿猴是不是新闻?对于布什和克林顿,人们之所以予以关注,不过是想了解他们当选美  相似文献   

19.
茶起源于中国,在本土已历三千年以上的发展演变,且东传韩、日,远被欧美,流布世界,成为人类饮文化中最为摧璨的一支。它早在日本开花结果,发展出日本茶道。随着近代日本国势的增长与文化的传播,“茶道”一词与“花道”、“棋道”、“剑道”等流传世界,几被世人视为日本之固有文化,而不知其别有更早的根源与延绵的传统。故今日言“茶道”,必及日本,也必及“和、敬、清、寂”,且视之为日本茶道之精神,而忘其所自出。“和、敬、清、寂”原为中国之旧物。镰仓末期,日人南浦绍明(即大应掸师,1235——1308)渡海赴来求法,…  相似文献   

20.
吴桂敏 《兰台世界》2007,(2X):51-53
家谱是中国众多家庭记载其宗族世系繁衍的家族档案,其内容丰富,能充分反映家族与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本文从家谱的演化、特点等挖掘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