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接受了长时间的学校德育教育,具有较高的道德认识水平,但在部分学生中道德"知行分离"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常常被归结为学校教育的失败和学生道德觉悟的低下,可是强化学校道德教育并没有起到明显改变现状的效果。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大学生道德知行转化的问题就成为道德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运用观察、访谈等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大学生道德行为出现的真实的、具体的条件,以期为解决这一德育难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促进大学生道德知行转化和道德行为的出现创造更多必要的和可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黄长浩 《考试周刊》2011,(31):180-181
高校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校德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道德理论,从而指导自身道德行为,做到知行统一。但在现实中一些大学生"知而不行"、"知而错行",与德育目标完全背离。本文指出高校德育工作应落实在学生个体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既要着眼于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发展,更要重视道德实践的锻炼和深化,从而实现知行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3.
道德"知"、"行"是德育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二者关系密切,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先导,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的产物和外在表现。近期,高校加大了对大学生道德知行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人们道德知行之间产生矛盾,出现言行不一现象,严重影响到德育的实效性。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知行矛盾必须在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优化社会环境,形成道德知行统一的氛围;引导教育对象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最终形成道德习惯;以实践训练的方式搭建内化与外化的桥梁;加强民主法制与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巩固道德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4.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是道德建设的关键。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知而不行”、“知而错行”、“高知低行”等“知行背离”现象。深入分析知行背离的表现及形成原因,并对实现知行统一的实效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认为在大学生道德行为中存在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知与行是分离的。针对这一问题,着重分析了大学生认知与行为偏离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时代多元的道德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深刻影响,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模糊了原有的道德认同,衍生了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时代难题,道德教育要从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层面出发,引导他们形成适合时代发展的道德品质。具体来说,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当科学引导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孕育和激发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感,持续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志,着眼解决大学生的知行分离倾向,使大学生形成符合自媒体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并促使他们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知行统一中成为高尚道德的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分离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实现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是高校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道德动力不足问题是指大学生对道德有比较正确的认知,但在道德践行上却缺少推动道德行为的坚定力量和坚持精神,所以往往在道德行为上表现为知行不一。导致大学生道德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教育引导不完善以及大学生的道德思维不成熟等,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各方面的通力协作,才能最终解决大学生道德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浅论当代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中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的 ,知与行是分离的。针对这一问题 ,探讨了当代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的偏离的现象及根源 ,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就是加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道德“知行分离”的教育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接受了十多年的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文明的熏陶,具有较高的道德认识水平,但“知行分离”的现象比较突出。高校要实现“知行统一”的德育培养目标,必须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唤醒和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关注和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因素;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  相似文献   

11.
在被多元价值文化充斥着的转型期社会中,许多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产生偏差,出现知行脱节、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高校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面临严峻挑战.文章基于归因理论视角,从克服归因偏向、进行正确归因训练以及提高教师归因管理准确性三个方面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的矫正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亚军 《文教资料》2014,(33):120-122
作为思想动机的道德观念要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还必须通过合适的行为方式才能实现。但是,由于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德育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重道德观念灌输,轻道德行为养成"的倾向,由此造成当代大学生对待道德认知和践行上出现"知行不一"现象。《弟子规》以儒家经典《论语》中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为纲,理论体系完备,德育内容精炼,对青少年的日常行为规范做了全面而又具体的要求,对构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知行分离是指在道德生活中主体对道德知识性的把握与实践性的表达之间的脱节乃至相悖,即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分离。在当代大学生道德生活中存在不知而行、知而不行、低知高行、高知低行、知行相悖等知行分离现象,弱化了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探索知行分离的产生根源、寻求解决之策,是提高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向大学生传授思想道德理论知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了解社会对个人行为的道德要求,明白行为的道德区分及其价值意义,从而能够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做到知行统一.探讨和研究高校学生德育中出现的知行分离现象及其成因,对于寻找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大学生德育的知行统一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道德实践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在宁4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道德实践有以下特征:以认知(观念)为主导,支配道德行为;以利益为标准,选择道德行为;以法律为杠杆,调节道德行为,且大学生道德行为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是有所启示的: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多管齐下”,知行并重;情法并用;义利并举;自律与他律并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本文采取了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连市三所独立学院30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大学生认可道德品质的重要性,道德行为整体向好。但是道德认知水平一般,道德情感淡化,而且知行不一情况突出。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大学生整体的道德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即道德观念的多元性,道德行为的冲突性,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矛盾性,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一是改革《思想道德修养》课,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完善德育机制,优化德育功能;三是加强道德实践,实现知行转化。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群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现象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现状入手,以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逻辑关系作为理论起点,在对道德发展各学派研究成果的比较中,推导出道德认知不能必然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并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的原因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浅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了大学生的一些不良道德行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基础文明行为欠缺;道德行为自律性较差;道德行为存在自我性。认为道德养成教育缺失是大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的深层根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对策:重视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强化大学生道德行为实践;激励大学生道德行为自律;完善大学生道德教育评价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王丹  冯立 《中国德育》2012,(11):16-18
一、问题的缘起 知行冲突是指品德心理结构中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相互矛盾、不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