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忏悔     
佚名 《课外阅读》2006,(2):12-13
那年,我在豫南一个劳改农场服刑,有一次送来一个太康犯人,当他看到别人的家人隔三差五地来看望,他十分羡慕,于是便往家里写信,每月几块钱的劳改金都用在买信封和邮票上了。可是,半年过去了,他的家人还是没有来,最后他终于急了,给家里写了一封绝交信。  相似文献   

2.
一袋父母心     
那年,我在苏北一个劳改农场服刑。有一次送来个灶河的犯人,当他看到别人的家属都是隔三岔五地来看望,非常羡慕。于是便一封又一封地向家中写信,每月几块钱的“劳改金”全都用在买信封和邮票上了。可是,半年多过去了,家里也没人来看他。最后,他终于急了,给家里发了一封“绝交信”。  相似文献   

3.
一袋父母心     
那年,我在苏北一个劳改农场服刑。有一次送来个灶河的犯人,当他看到别人的家属都是隔三岔五地来看望,非常羡慕。于是便一封又一封地向家中写信,每月几块钱的“劳改金”全都用在买信封和邮票上了。可是,半年多过去了,家里也没人来看他。最后,他终于急了,给家里发了一封“绝交信”。  相似文献   

4.
一袋父母心     
那年,我在苏北一个劳改农场服刑。有一次送来个灶河的犯人,当他看到别人的家属都是隔三岔五地来看望,非常羡慕。于是便一封又一封地向家中写信,每月几块钱的“劳改金”全都用在买信封和邮票上了。可是,半年多过去了,家里也没人来看他。最后,他终于急了,给家里发了一封“绝交信”。  相似文献   

5.
一袋父母心     
那年,我在苏北的一个劳改农场服刑。农场有个来自灶河的犯人。这个灶河犯人看到别人的家属都是隔三差五地来看望,非常羡慕,于是便一封又一封地给家里写信,每月几块钱的“劳改金”全都用在买信封和邮票上了。可是,半年多过去了,家里也没人来看他。最后,他终于急了,给家里发了一封“绝交信”。他爹娘就他这一个娃儿,其实早就想来看他,只因家中实在太穷了,几十元的路费都凑不齐。当接到娃儿的“绝交信”时,老两口再也坐不住了,经过一番认真考虑和准备,他们决定去看儿子。他们把自家的架子车弄了出来,仔细检查轮胎有没有漏气。感…  相似文献   

6.
一袋父母心     
马相才 《阅读与鉴赏》2010,(6):22-23,55
那年.我在苏北一个劳改农场服刑.有一次送来一个灶河的人.当他看到别人的家属都是隔三差五地来看望.非常羡慕。于是便一封又一封地向家中写信.每月几块钱的“劳改金”全都用在了买信封和邮票上了。可是.半年多过去了,家里也没有人来看他.最后.他终于急了.给家里发了一封“绝交信”。  相似文献   

7.
董纯才寒假回到了汉口的家里,他把能带回来的东西都带回来了。回家后,并将自己今后的打算也告诉了家人。  相似文献   

8.
董纯才寒假回到了汉口的家里,他把能带回来的东西都带回来了。回家后,并将自己今后的打算也告诉了家人。遵父嘱,董纯才先回了趟乡下老家,一是向亲友们拜年;二来向至亲的家人说明自己家的近况;三来向乡亲们告知下学年及以后去南京读书工作的打  相似文献   

9.
《教育》2012,(1):17-17
赵婀娜2011年12月16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最近,总是忍不住回忆这样的故事情节:主人公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忧郁,尽管他始终爱着自己的家人,但仍旧渐渐失去了家人的爱,并最终成为家人的累赘而在绝望中死去。家里的亲人面对格里高尔的变形,起初是惊慌,后逐渐心生厌恶,最后希望“把他弄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存在着大量的“异化”,令人心痛又无奈的“异化”。  相似文献   

10.
真实案例:小豪,中学生。家人发现他最近一年来有些反常:放学后不出家门,很少和同学来往,总是一个人闷在家里。而且老是拼命洗澡、洗内裤。父母反复问他原因,小豪诉说他感觉身上有臭味,特别是下半身。  相似文献   

11.
赶猫     
家里跑来了一只野猫,它几乎每天都在干坏事。奶奶买来做菜的鱼和家里母鸡下的蛋都被它偷吃了。家人都很讨厌它。  相似文献   

12.
真实案例:小豪,中学生。家人发现他最近一年来有些反常:放学后不出家门,很少和同学来往,总是一个人闷在家里。而且老是拼命洗澡、洗内裤。父母反复问他原因,小豪诉说他感觉身上有臭味,特别是下半身。只要身边有人,就会这样,感觉自己身上有臭味,就害怕,就紧张。所以,他不敢与人交往。当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才没  相似文献   

13.
生日快乐     
1964年,我父亲在“四清”运动中因为经济问题被清理出来。父亲的问题是他任镇上供销社采购员时,从京广线上的漯河往老家采购煤炭产生的。因为煤炭运输的消耗没法定性,所以案子一直拖到1966年的夏季,父亲才被关进监狱,等候量刑。到了这年的初冬,家里突然接到通知,父亲被判刑3年,在送往劳改农场之前,让家属前去探望。  相似文献   

14.
甜蜜的家庭     
你家里有几个人呢?你是否注意过家人的特色呢?你的家像歌曲中唱的那样甜蜜吗?我家的一家之主———爸爸,不仅是家里的支柱,更是牙痛病人的救世主。在我们这儿,只要有人牙痛就找他,让人觉得他十分重要。爸爸在患者面前看起来好严肃,而在家中却是个风趣的大孩子喔!而家里的大美人儿———妈妈,为了专心照顾我们,放弃了事业。她原本乌黑发亮的秀发,少了些光泽;本来细嫩的双手,也变得粗糙了。每天辛辛苦苦照料着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要求有求必应,真是难为她了!我们家里的顽皮蛋———弟弟,常让我们伤透脑筋。虽然这样说,但是…  相似文献   

15.
名人之家     
<正>从前,有一个人出了名,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每天家里都挤满了人,使他无法正常生活。于是,他和家人躲了起来,搬到另外的地方居住。名人躲藏起来以后,人们还是不断地到他家里去,参观他的房子以及他用过的东西,搜集他曾经说过的话和他的经历。由于寻访他家的人太多,他的家里渐渐有了看门的人,卖票的人,卖书的人;后来  相似文献   

16.
张莉 《学前教育》2010,(9):11-12
天天(匿名)是一个6岁的男孩。在家里,他是个倍受关注的“小王子”,父母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其各种要求,无论这些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天天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哭闹和发脾气就是他的回应。家人对他众星捧月般的关爱,使天天成为幼儿园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  相似文献   

17.
远离游艺机     
中学生阿文,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迷上了电子游戏后,整天泡在电子游艺厅。忙着挣钱的爹妈开始感到不妙,家里的零用钱经常短少,孩子开始夜不归宿。到了初中,阿文玩起了新流行的赌博机,并开始大把大把地输钱,仅3个月,他已欠老板1万多元。为了还钱,他竟然绑架了邻居家6岁的小男孩,然后向其家人索要10万元赎金。当他到指定地点取钱未果时。他怀疑小孩家里报了警,便把小男孩掐死。最终被判无期徒刑。在少年犯管教所里,每当民警谈起电子游戏,他总是吐出两个字──我恨。 以上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在一些学校周围,游戏厅、…  相似文献   

18.
花苑 《家教指南》2003,(1):57-58
不争气的“龙种”1958年1月8日,四川省仪陇县环山乡困牛石村,一邹姓农民生下个儿子,取名正简,给全家带来了欢乐。刚满月,家人就请来有名的巫婆给孩子算命。巫婆说,这孩子是个龙种,将来能让全家人享福。在生活十分困难的六十年代,全家人节衣缩食,让“龙种”吃饱穿暖。父母的宠爱,让邹正简养成了惟我独尊的恶习。他常常怂恿村里的孩子偷出家里的好东西供他吃,偷完家里的又偷生产队的玉米、花生、瓜果。当他被人捉住找他父母告状时,他父母从不责备他,使他更加明目张胆,为所欲为。上学了,“龙种”对学业毫无兴趣。小学混到…  相似文献   

19.
杨宁远 《河南教育》2011,(10):30-31
我以前的一个学生王军.是家里五个孩子中唯一的男孩.从小受到家庭的特殊关爱。他性格倔强,急躁易怒,缺乏自控能力,处事从不为他人着想,总是一意孤行。有一次,因向家人要钱家人没有给他.他竟然拿凳子去砸奶奶。在学校稍有不顺心之事,他就和老师顶撞。家长和老师都对他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06,(9):I0009-I0009
战国时代,有一个人叫做苏秦,一直立志当宫,为此他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带在身上,到各国周游,可是每个国家的国君都不喜欢他,最后他只好回到了家里,他的家人同样不欢迎他,人们都说他是败家子,他的妻子自顾自地织布,连话都不跟他说。当时的苏秦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但是他没有怪他们,而是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开始更加努力读书,晚上害怕自己睡着,就把自己的头发系到房梁上,注意力不集中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几年过后,他再次周游列国,受到了各国国君的欢迎,最后竟然当了六个国家的宰相,当他再次回家时,所有亲人都跪在路边迎接他,每个人都称赞他有本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