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爱是美丽的。爱就像春天里那绵绵的及时雨,温柔缠绵、润物无声;爱就如东京漫天飞扬的樱花,轻歌曼舞,柔美浪漫;爱仿佛地中海的日出,喷薄直射,辉煌壮丽。爱是美丽的,如那月牙泉,平静而又多姿地穿行于滚滚黄沙之中。爱是美丽的,可是,请别让爱成为一种美丽的错误。太多的爱,就仿佛坚固的绳索,捆住了你的手脚,越是挣扎,越是束紧。太多的爱,将化为藤蔓植物,缠满你的全身,使你无法呼吸。太多的爱,会把手中风筝的线拉得短短的,被锁在地上的风筝,永远也飞不上心爱的蓝天。如果爱成了一种美丽的错误,爱就成了一种负担。当海岸给了死海太多太多的爱,守…  相似文献   

2.
影像品读     
正《泰山日出》景观壮美,成功记录了日出的完美;构图有创意,曝光准确,冷暖色调交相呼应。对于泰山日出,许多人都赞美它、描绘它、形容它,可对于这个题材往往却不知道该如何拍摄,心头一片茫然。此图,作者只选取泰山日出的一个短暂场面,利用镜头的特性把整个日出景象描绘得绚烂多彩、变幻无穷,使人眼前一亮,美不胜收。恰如徐志摩诗句所云:"一方  相似文献   

3.
描写日出的文章不少,《海上日出》(第九册)却独辟蹊径,它通过云霞变化映衬阳光的绚烂,表现日出的壮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先写日出前的景色:天空一片浅蓝,天水相接处出现了红霞,红霞渐渐扩大。再写日出的情景:太阳开始露出一小半,红而不亮;然后一跳一跳,好象很费劲地慢慢上升;完全跳出海面后,颜色很红,仍然没有亮光;最后发出夺目的光彩。到这里,日出的过程可以算是结束了。但日出的  相似文献   

4.
苏锡禄 《中国教师》2009,(Z2):211-212
<正>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实践三年以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有太多的东西不了解,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掌握,但一下子又学习不完、掌握不了,因而,在历史教师心中也就留有太多的迷惘  相似文献   

5.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侧重对景物的观察与描写。作者重点观察和描写的是“海上日出的全过程”和“在有云情况下的海上日出”。写“海上日出的全过程”时,突出其“变化快”和“太阳光的强烈”;写“在有云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时,作者分两层来写,一是云薄时的日出,二是云厚时的日出。作者在描绘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观时,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些描写性的词中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陶冶学生情趣。  相似文献   

6.
圆陀角     
去圆陀角自然是为了看日出。我到那儿时,刚好是快日出的时候,堤上早有先来者,三五成群,翘首东方。圆陀角是长江的入海口。在这里,滚滚东去的长江水,终于奔到了尽头,可以舒口气,注入大海了。其昔日磅礴雄壮的气势已削弱了许多,却更显深沉和稳重。也许是经历了太多坎  相似文献   

7.
看了《雨天能看到日出吗 ?》一案例后 ,我为小明叫好 ,为子杰遗憾。我认为小明的作文是可以的 ,子杰的理由是不充分的。我们不妨先看看老师布置的作业题 :“星期六或星期日 ,早起观日出 ,然后 ,写一篇小作文《日出》。”作业只要求星期六或星期日 ,早起看日出 ,然后写作文。没有明确规定一定要写星期六或星期日的日出情况。再说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 ,一定是让同学们进行一次习作训练 ,而不是对星期六或星期日日出情况的记录。所以小明“过去曾专门去看过日出 ,对日出有深刻的印象……”这样积累的习作材料 ,是合情合理的 ,为什么不可以呢 ?教…  相似文献   

8.
<正>假期的时候,有了一次欧游的经历,在阿尔卑斯群山环抱的湖水边静坐,不觉有了一种惬意的怅惘——这大概就是人类这种生物有意思的地方,从道理上说,这"惬意"与"惆怅"是不相容的,但实际上却又偏偏纠合在了一起,让我在那一片宁谧的山水之间沉醉。不知怎么,就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相似文献   

9.
爱是美丽的     
爱是美丽的. 爱就像春天里那绵绵的及时雨,温柔缠绵,润物无声;爱就如漫天飞扬的樱花,轻歌曼舞,柔美浪漫;爱就是地中海的日出,喷薄直射,辉煌壮丽. 爱是美丽的,可是,请别让爱成为一种美丽的错误,太多的爱,就仿佛坚固的绳索,捆住了你的手脚,越是挣扎,越是束紧. 如果爱成为了一种美丽的错误,爱就会变成一种负担.当海岸给了死海太多太多的爱,守护着它与外隔绝,终于扼杀了死海的生机,大咸湖一片死寂.所以虽然爱是美丽的,但我们不能让美丽变成错误.  相似文献   

10.
按时看日出     
王开岭 《新读写》2013,(4):49-49
不记得有多久没有看日出了。 小时候在老家的门前看过,太阳如蛋黄,在山尖上叩破,流出一地的晨曦;也曾见过海上日出。浓重的太阳从海上挣脱,海面上波澜起伏,仿佛阵痛——太阳是大海分娩的一个新生儿,一切都发亮了,太阳、云和海水,还有我也变成明亮的了;现在所见的阳光不再有蛋黄的新鲜,似乎火太旺炒得焦黄,总觉有股难闻的糊味——城市里的阳光混杂了挥之不散的汽油味儿。  相似文献   

11.
磬月 《当代职校生》2014,(10):42-43
读书的时候总想着走出四川,觉得外面的世界肯定丰富多彩,肯定富有节奏感;工作之后,我爱上了四川,这片土地有太多我喜欢的风景跟人文。这次我去了若尔盖,7月的若尔盖是最美丽的,草长莺飞,花香四溢,在花湖湿地偶尔还能见着丹顶鹤的身影。而我更醉心于九曲黄河第一湾的日落和日出,庆幸这次天公作美,给了我完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按时看日出,我猝然被这句话击中了。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平常不过的景象当做一门必修课来面对……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词花花     
无名星□汤昭智天上有太多太多的星星谁也叫不上名有的离得很远呀很远有的靠得很近呀很近天上有太多太多的星星谁也叫不上名有的点着烛光在梦想有的提着灯笼在远行啊,无名星,无名星都有一颗明亮的心  相似文献   

14.
人生如茶     
巍峨的山头,一眼望去,一片苍翠.冬天刚刚收起凛冽的狂风,迈着不情愿的步伐离开,春天便在柔和的微风中飘然而至,带着芬芳,带着山坡那一片片的翠绿.[人生如茶,"茶"在何处?在那一片翠绿的山坡上;山坡上的主角,茶也;娓娓道来,不蔓不枝.]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的海上日出的景象。  相似文献   

16.
眼里有什么     
张伟 《山东教育》2008,(1):30-30
有一位进山旅游的人,看到一位老者站在一块岩石上痴痴地观望什么。他有些纳闷,便走上去问道:“老人家,您在看什么?”“心里有什么,眼睛里就会看到什么:心里有云雾,艰睛里就会看到云雾;心里有日出.眼睛里就会看到日出;心里有森林,眼睛就会看到森林……”老者的话让旅游者更加不解了: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17.
现在要我写下我在丹麦一年的经历,简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因为这一年里,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有太多太多的感受。重温这让我难以忘怀的一年,对我而言是一件幸福而享受的事。  相似文献   

18.
“三步导引”指的是在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采用三步式的教学程序:读懂课文,理清脉络——弄清重点,细读品尝——运用实践,模仿练写。下面谈谈六年制第九册3课、五年制第七册15课《海上日出》的“三步导引”教学设计: 一、读懂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学,理解词语。着重理解“范围、目不转睛、夺目、光彩、光芒、亮光、光亮、奇观”。 2.初步阅读,明确大意。课文写了几种情况下的日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3.讨论分段,编写段意。按事物的方面分,可把本文分成四段(第一段交代看日出的时间;第二段讲平常情况下的日出;第三段讲有云情况下的日出;第四  相似文献   

19.
爱是美丽的     
爱是美丽的. 爱就像春天里那绵绵的及时雨,温柔缠绵,润物无声;爱就如漫天飞扬的樱花,轻歌曼舞,柔美浪漫;爱就是地中海的日出,喷薄直射,辉煌壮丽. 爱是美丽的,可是,请别让爱成为一种美丽的错误,太多的爱,就仿佛坚固的绳索,捆住了你的手脚,越是挣扎,越是束紧.  相似文献   

20.
三看日出     
学生对日出和日落,虽则经常碰到,但由于不注意观察,熟视无睹,因而印象不深。一次出了作文题《观日出》,不少同学感到无话可写,作文中竟出现了违反科学常识的笑话:“一唱雄鸡天下白,天亮了,一轮红日从水里慢慢地升了起来。”“太阳升起的时候象个小火球,越升越高,越升越大。”这是由于观察不仔细,凭想象闭门造车造成的,以为水乡也能看到海上日出的奇景,生搬硬套《海上日出》中写日出的语句。为了让学生能写好《观日出》这篇文章,我曾三次起大早带学生到兴化工人米厂南首的大桥上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