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历史选修课程设置和安排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历史课标”或“课标”)明确规定在普通高中设置历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与历史必修课程一样,“课标”对历史选修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相当细致的安排。相关文字主要集中在两处:一处是在“前言”部分的“课程设计思路”一目中,提出了高中历史选修课程开设的宗旨、确定了基本内容、学时和学分安排。一处是在“内容标准”部分的“选修课程”一目中,详尽地列出了高中历史选修课的内容标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等。[1 ]在我国,历史选修课早已有之,并非自本“课标…  相似文献   

2.
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课程(一)中设置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又在选修课程(二)中设置了“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专题,于是“代议制”便成为高中政治史(政治文明史)教学的关键词语和核心概念之一。代议制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历史教科书就应科学阐释,历史教师就应准确讲述,高中学生就应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它。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其中写道:“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高中开设数学思想方法选修课程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多彪 《数学教学研究》2009,28(4):F0002-F000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设置了4个系列共5个模块和16个专题的选修课程,其中虽有数学探究、数学建模和数学文化等内容,但对数学思想方法未作专题列及.本文将对高中开设数学思想方法选修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 1.历史教材因素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现行人教版新教材是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而编写的,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构成。必修课程分三大模块即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选修课程共六大模块,即重大历史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与实践等等。新教材摒弃了通史的体系,建立的是模块专题式的结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6.
陈智 《广东教育》2011,(10):37-3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设置一系列的选修课程,是此次课程改革中在课程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体现高中新课程标准“共同基础,多样选择”这一理念的重要课程形式。粤教版《短篇小说欣赏》(选修5)是在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两个小说单元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它从属于课标中设置的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系列。  相似文献   

7.
一、体现《课标》的要求与导向。指导思想明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在内容标准的必修课程中设置8个专题,把文化史提高到与政治史、经济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选修课程的六个选修模块中,“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两个模块完全属于文化史内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与“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中文化史内容也占相当比例。在学习目标上,《课标》对文化史教学提出了更具体、更富有时代性的要求,明确指出:“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创造性地安排文化史的教学内容,显示出不同于以往任何版本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鲜明特点。《课标》的这种要求在今年的文科综合全国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的规律”。因此,课程设计成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采用专题的形式,将必修课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  相似文献   

9.
王辉 《教育》2013,(21):50-51
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新课程专门设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模块。其实,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学,不仅也不只是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模块中,因为任何历史活  相似文献   

10.
刘忠华 《现代语文》2008,(10):153-15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由“语文1”罕“语文5”五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由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构成。每个系列义可以设计若干模块,并要求每个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灵活开设选修课。同时,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史记》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关于选修课,新课标设计了五个系列:诗歌与散、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字应用和化论研读,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课程模块进行教学。南京师大附中是在全国率先实施选修课的学校之一。我校2004级学生在高一就已进入苏教版语新课改实验区。至2006年1月已完成高中必修课程五个模块和选修课程“《史记》选读”模块的教学。本就我校《史记》选修课程的教学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与思考,现不揣谫陋,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关于课程内容的设置,采取的是专题模块形式,此形式能系统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的纵向发展过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历史》严格以《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原则,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突出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云南教育》2005,(23):5-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依据“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的基本理念,提出建立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结构的原则,在对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的定位以及对课程设置、内容选择、体系构建的设计方面较前有重大调整。这势必要求新教材要有相应的系统性的改革与创新。1.体例创新:构建“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为主轴”的教材结构体系。本框架体系对《课程标准》所提示各专题整合重组,  相似文献   

14.
马玉顺 《山东教育》2005,(11):37-37
高中新课程实验区的历史课程由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组成,都属于专题史。必修课的三个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这些专题史与通史比较,因为研究的范围,空间更加广阔,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数学课是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构成。必修课程是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包括五个模块,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其内容的确定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二是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选修课程是在完成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希望想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修。选修课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等组成。在系列1和系列2中都选择了导数及其应用。下面谈谈学习导数及其应用的必要性。※有利于高中学生的后续学习微积分学是数学中的一…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制订并于2003年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写道:“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在淡及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时也强调指出,“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高中历史教材新结构)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由此可知,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教育部在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选修课程设计以下五个系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史创始人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曾说: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形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在一些模块、专题中明确了相关科技史的学习要点。从历史新课程教科书看,必修三直接涉及古今中外的科技发展史;选修四有“杰出的科学家”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研制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历史课标》,已于2003年4月正式颁布,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成果。《高中历史课标》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原则,构建了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历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姜守明 《历史教学问题》2009,(5):101-103,49
自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在“课程标准”下。以往不受重视的文化史不仅加重了份量,而且独立于“正史”之外,形成了与政治史、经济史相平行的若干学习模块。新老教师都感到了“必修课程·历史”(Ⅲ)的教学难度。尤其是对西方文化史内容不易把握。有鉴于此,本文将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实际,针对第六专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及其与第一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