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部门编辑学研究 建设完备的编辑学大学科体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建设完备的编辑学大学科体系,必须重视部门编辑学研究,两者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开展部门编辑学研究的途径,一是运用编辑学基本理论对不同类别积累的经验进行理论概括,从中抽象出不同类别编辑活动的特殊性;二是将编辑学基本理论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融合,使两者同时具体化和深化,具有新质。  相似文献   

2.
编辑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是编辑学领域中又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十几年来,理论研究者对其辨析之激烈大概仅次于对“编辑”概念的争议。其原因当然是因为编辑学研究对象如不明确,真正意义上的编辑学就不可能成立,编辑学研究对象框定着编辑学研究内容,关涉到编辑学的任务、目的,一系列重要范畴以及理论体系的构筑,编辑学研究对象更与编辑学学科特征有着内在联系。而目前我国的编辑学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是一门不成熟的学科,所以探索编辑学研究对象不能不显得特别重要。多年来,编辑学研究者见仁见智,在对象问题上提出了各种有益的看法,但经过多年编辑出版实践活动的检验和不同观点的对撞,我们可以看到,分歧少了,一些观点被淘汰了,另有些见解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认同。 较早的几种观点认为编辑学研究对象是“整个编辑活动”,也就是“编辑活动的全部和整体”,“不仅指著作物转化为出版物的过程,而且包括著作物产生以前及出版物产生以后的全部编辑活动”。或者说是“各种编辑现象”。或者说“包括编辑工作的一切方面。宏观与微观、纵向与横向、历史与现实、全局与局部……”甚至著述活动、阅读活动也被囊括其中。我认为这些看法太浮泛了,姑且称为“泛化论”。这种“泛化论”的观点很难抓住编辑学的特殊矛盾,揭示  相似文献   

3.
林穗芳先生在<编辑学刊》1994年第1期上发表的《“编辑’和“著作”概念及有关问题》一文,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点:“作为著作方式一种的‘编辑’和作为出版工作一部分的‘编辑’代表不同的概念。”这个论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解开了在编辑学、编辑史的研究中纠缠不清的一个死结,把一个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的混淆概念的错误纠正了过来,从而大有助于明确编辑学和编辑史的研究对象。编辑学也好,编辑史也好,研究的对象都是作为一种专业工作的“编辑”;从事这种专业工作的人称为“编辑工作者”,其中卓有成就的称为“编辑家”。如果把作为一种著作方式的“编辑”和作为一种专业工作的“编辑”混为一谈,那么编辑学和编辑史的研究对象就会成为一笔糊涂账。  相似文献   

4.
编辑学是我国新创建的一门学科,但是对于编辑学的性质、内容和作用等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意见,有相当一部分人否定编辑学做为独立学科,否定编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把编辑学隶属于其它学科的门下。本文就此谈些个人看法。一、编辑学的性质什么是编辑学?顾名思义,编辑学就是以编辑为特定研究对象,对编辑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进行专门研究的学问。传统上人们往往把编辑活动仅仅理解成单纯的出  相似文献   

5.
“编辑”辞义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编辑学的科研与教学活动中,探索编辑原理的同志往往与编辑史的研究者在“编辑”概念的理解上,存在明显的分歧。编辑原理的探讨者总认为搞研究史的同志受所谓古代编辑与编纂不分的影响,把编辑活动与著述活动混淆起来,泛化了编辑概念;而编辑史的研究者则认为古今编辑概念虽有差异,特别是概念的外延变化明显,而内涵的核心部分没有多大变化,也就是说“编辑”这一概念一产生便与著述活动划清了界线,不存在混淆的问题。所谓把编辑活动与著述活动混淆起来的说法,实际上是对某些辞义和某些历史事实误解与曲解的结果,也是简单  相似文献   

6.
张yu  刘刚 《编辑学报》1990,2(3):133-137
从科技期刊编辑的历史、特点、规律等方面看,应该创造科技期刊编辑学。但作者认为,从当前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现状看,在理论上尚不具备建立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科技期刊编辑学基础理论研究未引起足够重视;研究缺乏有效的组织,尚未形成“集团效应”;研究缺乏“智力碰撞”和“智力协作”;缺乏学术带头人,未形成学派。建议:提高对基础理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引进相关学科理论,建立学科方法论;建立学科体系框架;制定长远规划,明确主攻方向;发挥学会“无形学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编辑学实质上就是研究编辑活动的内涵、作用及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可能像其他一些理论科学,如哲学、文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建构在抽象的理论之上,依靠思辨、推理建立起来的理论学科体系。这是编辑学与其他理论学科的本质区别,因为编辑学科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笔者认为,只有以编辑实践活动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编辑概念,才是编辑学研究对象最简单、最一般、最普遍、最抽象的规定,它构成了编辑学动态活动的逻辑起点,也只有以此为出发点,才能揭示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及逻辑规律。一、编辑学活动诸要素的分析其一,编辑学…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 编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着特有的研究对象:现代编辑活动及其规律;它有特定的研究任务:通过对编辑活动及其规律的揭示来指导和推动编辑活动的发展.但是,编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它是多学科的综合,是理论与技能、逻辑与历史、主体与客体的综合,这种综合性决定了它多学科边缘交叉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近十年来的编辑学研究中,许多有关编辑概念、编辑学研究对象、任务和有关编辑史的论著,都提到孔子是编辑家这一论断,还有一些专题论文认为孔子是中国最早的编辑家,中国编辑的祖师爷;孔子作为编辑家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他本人在著作方面的贡献。也有一些论著提出,把编纂与编辑混为一谈,断定孔子为编辑家,是缺乏说服力的,按照古代精神生产方式的特点来分析问题,即使孔子参与了古代文献的整理,也只能说孔子作为当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参与了某些古代的著作活动,与作为编辑学研究对象的编辑活动无关。这就形成了在孔子是否编辑家这个问题上出现的肯定论与否定论的分歧。鉴于分歧的实质并不是对孔子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而是有关编辑学学科建设中一些基本理论的争议,特将双方的观点作一简要的综述,以期引起进一步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0.
子乐 《中国编辑》2007,(2):68-68
任何传播活动都需要内容编辑环节,编辑学研究内容编辑活动(包括反馈)的规律。它横断于新闻学、出版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文献学、演讲学、情报信息学等,因为任何新闻、出版物、可传播的作品、供流通的文献或情报,其内容都有一个编辑过程,离不开编辑规律的支配。研究编辑规律的学科就是编辑学。实践上,编辑活动同传播活动相衔接,即编辑为传播服务。这样编辑学同传播学也有了接续关系,而不是先前认为的包含关系。因为传播学研究的传播规律,虽然包括传播的内容因素。但并不研究这些内容产生的规律;传播过程中有反馈调整,包括调整所传内容,但它只提出调整要求或目标并不研究内容调整的编辑规律,传播内容产生和调整的规律仍是编辑学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编辑学是关于编辑的科学。创建科学的编辑学,不能不对“编辑”概念作出科学的规定,制定一个科学的定义。汉语中的“编辑”既可以指编辑活动,也可以指从事编辑活动的人。编辑学作为编辑的科学,研究的是编辑活动的过程及其规律。因此,“编辑学”的“编辑”指的是编辑活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编辑和编辑活动看作同一概念。关于编辑的定义,目前已经看到的有二三十种。其中虽不乏科学思考的结晶,但作为一个科学定义也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1)缺乏应有的高度概括性。有的定义采用形式逻辑中的全举法,列举了编辑活动的主要环节,或主要类…  相似文献   

12.
编辑学是一门边缘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编辑工作是一个独立的工作部门,编辑工作有其自身特有的活动规律。我国目前已有一支庞大的编辑队伍(1985年时仅从事科技编辑的工作人员已超过2万5千人),有这么多人从事于同一类型的专业技术工作,就会创造和积累不少经验,就必然有规律可寻,可以总结出一些科学道理,就有可能产生一门学问、一个学科。一个学科产生的条件是有独有的、可分出的特殊研究领域(对象和方法),编辑学已具备这个条件,所以编辑学是一门独立的  相似文献   

13.
编辑学研究网络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业务的数字化是编辑学研究必须拓展的研究领域,编辑学研究网络是编辑学研究者必须利用的传播平台,作为一门具有独立学科地位的新兴科学--编辑学,其研究也开始进入网络范围,传播编辑学研究学术成果的网站以及与编辑学相关相近的传播学学术网站的建设方兴未艾.与此同时,编辑学研究的网络化问题也引起了编辑学研究者多元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艾东  吴志刚 《编辑学报》1994,6(4):232-234
也谈编辑学与编辑理论艾东,吴志刚编辑工作的理论研究(有人称编辑学)近几年发展很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已有《编辑学报》、《编辑学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之友》、《出版工作》、《出版发行研究》等刊物为编辑学研究提供论坛;有关的论文和著作不...  相似文献   

15.
论编辑学者化的特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编辑——学术刊物编辑的学者化问题已经讨论了近20年,十分热烈,又分歧很大,笔者所见相关的论文、著作就有数十篇(部),相佐相反的观点,形形式式,不胜枚举,但大多集中在编辑学者化的结果上。大致的争论历程是,先是提出编辑应该是相关专业的学者,后来有人反对,认为编辑就是编辑,学者就是学者,谈编辑学者化是误导,使编辑成为学者,削弱了编辑队伍,后果严重;再后来有人进行调和,认为编辑学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编辑学方面的著述不少,而研究编辑心理方面的著作还是凤毛麟角。最近读到由山东教育出版社推出的、由薛鸿瀛著的《编辑心理学》一书,第一次对编辑学与心理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编辑心理学,进行了系统完整的论述。 开创一门新的学科来之不易,它溶入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和汗水。1989年我将薛鸿瀛先生的论文《作者心理初探》,推荐给上海的《编辑学刊》,该刊在当年第3期刊出。我建议他写一本《编辑心理学》,他当场下定决心要出这本新学科的著述。作为一报一刊的主编,他只能充分利用8小时之外的时间,花了8年时间写成一本《编辑心理学》,可喜,可贺! 内容系统、结构合理是该书的一大特点。作者认为编辑心理学是“研究编辑活动中有关人员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书中论述了编辑的认识、情感、意志、欲求、个性心理特征及群体结构、编校心理、交际心理等,同时论及审者、作者、读者、印者的心理。这样,编辑工作的全过程有关人员的心理方面的问题都涉及到了,并系统地层现在读者面前,读  相似文献   

17.
“编辑无学”吗? 前不久,几家大学在试办编辑专业的讨论中,又有一种不赞成的意见,立论是“编辑无学”。这同在整顿编辑职称工作时,有人提出编辑是不是一门学科、一种科学,编辑职称应不应该列入学术职称系列的问题性质很近似。这又一种意见认为:自古以来,“无编不成书”;可是中国历代都未办过什么编辑学校,也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编辑学;就说现代吧:鲁迅、茅盾、叶圣陶、冯雪峰、王任叔等等,都是大作家,又都是著名编辑,可是他们学过编辑学吗?没有,  相似文献   

18.
编辑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群体行为.随着编辑学研究的深入,在讨论编辑学的理论框架时,有的研究工作者提出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编辑学理论.研究的结果,是一门新的学科即编辑社会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9.
宜尽先建立图书编辑学有的同志认为:“从特殊到一般”是认识的规律,因而主张尽先建立较低层次的部门编辑学。有的同志持相反的意见,认为“从一般到特殊”才是学科建立的规律,因而主张尽先建立高层次的普通编辑学。究竟应该尽先建立哪个层次和门类的编辑学?这关系到当前编辑学研究的战略步骤、主攻方向和力量部署,也关系到整体研究工作的进展速度和成效,值得引起重视。为了在这个问题上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弄清以下问题也许是必要的: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总是按照“特殊——一般——特殊”这样一个无限循环往复的公式前进的。一门学科的建立过程,也是对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逐步深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研究编辑学,应当大力提倡一种严肃而审慎的科学态度,唯此,这一学科的建立才有希望.《有关编辑学的几个问题》一文,或可给人以这样的启示.该文指出,编辑理论≠编辑学理论,并对二者之间的区别做了详尽的阐述;对于某些文章在有关名词术语使用方面所出现的一些混乱情况,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