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2003年高考文综卷第41题是史地政三科的综合题 :第(1)题为历史 ,第(2)题为地理 ,第(3)(4)题为政治 ,共赋分39分 ,是综合性最强、分值最高的试题。本文拟通过对该题的粗浅分析 ,探讨综合题的若干特点。一、从主干材料看 ,综合题具有明确的主题 ,并且围绕主题设计问题[主干材料]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该题主干材料言简意赅 ,明确地点明了题目的主题———人口迁移。围绕这个主题 ,试题涉及美国人口迁移的作用、后果 ,我国人口流动的流向、原因、结果 ,我国人口流动的结果之一———城市化的意义 ,我国三峡建设移民…  相似文献   

2.
周智 《政治课教学》2003,(10):40-41
2003年全国高考文综卷第41题是一道紧扣社会热点,涉及政、史、地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题,主要考查二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历史上美国和现阶段我国关于人口流动和迁移的一些问题;二是城市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这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说它是一道好题,是因为:1.试题涉及的时空跨度大。从19世纪中期美国的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例如:有欧亚移民、奴隶贸易、国内移民),到我国近年来的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例如:改革开放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城市化下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中的移民),相距…  相似文献   

3.
综合题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是深化知识、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的重要类型题.数学综合题在中考题里属于比较难的,难就难在它的综合性、探索性和应用性.特别是代数几何综合题,其重视对“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的考查.解这类题时,考生往往只注意到代数知识或只注意到几何知识,而不太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本文是我对2011年广西河池市中考数学第26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理化生综合     
姜信东 《中学理科》2006,(5):13-19,45-46
理科综合题是把几个学科(主要为理、化、生)的知识合理地综合成一定问题情境的知识网络题,强调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和融合,具有知识面广和学科综合性强等特点。此类综合题命题的基本思路是“以能力立意”和“以现实生活立意”。重点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分析与综合,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物理综合题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途经,它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比例很大,解答好这类习题对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至关重要的。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中的第23题、第24题和第25题均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物理过程分析的能力,是属于学科内知识的综合题!但学生普遍感觉有一定的难度,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有了正确的分析所谓“综合题”方法和对物理知识比较熟悉的理饵和掌握,做好这类习题也是不难的。下面就谈谈理综物理综合题的“综合”特征与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2004年文综全国卷历史学科试题的特点1.以学科主干(基础)知识为考查核心。2004年文综全国卷(以下简称2004年卷)历史部分的命题选点仍然以学科基础知识为主,以学科主干知识为核心。如:第12~15题(“中国古代和近代科技”题),第16~19题(“文字资料和文物的价值”题),第20~23题(“古今中俄(苏)关系发展演变”题),第24题(“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题),第37题第(2)小题(“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影响”题)、第(4)小题(“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及如何面对”题),第39题第(1)小题(“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题)等,这些题目的答题要点在教材上基本有现成的…  相似文献   

7.
<正>在高考数学试卷的解答题中,通常有一道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其中的末尾小题又可能是不等式证明问题或探究问题,这往往会诱使一些考生落入俗套地运用前面小题的思路或结论来解答,企图与命题专家的命题思路不谋而合.其实,有时另辟蹊径地解答高考数学试卷中函数与不等式综合题的末尾不等式小题,能化难为易、巧中取乐,下面以2014年高考的两道题为例说明之.例1(2014年北京市高考理科数学第18题)已  相似文献   

8.
第4l小题是全国新课标文综卷中彰显能力立意和课改成果的创新题.对中学历史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引领作用。不出所料,2013年高考该题再次“变脸”,由先前师生已基本熟悉的“学术观点评述题”变为“历史信息说明题(即I卷的“汉唐地方行政区划”题和Ⅱ卷中的“太和殿、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建筑”题,以下分别简写为‘I卷41题’‘Ⅱ卷41题’)”,下面笔者就此试题做些评说,冀望有助于2014年的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9.
在 2 0 0 0年文科综合考试实践的基础上 ,2 0 0 1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命制进一步规范。 2 0 0 1年文科综合高考试题力图摆脱“拼盘”形式组题 ,在本学科综合与跨学科综合两个层面更加突出了立意的能力性、知识综合的融汇性和问题设置的现实性。历史学科范畴的命题显示出高考命题的总体趋向 ,又具有学科独具的特点。客观性试题的基本特点 :1.客观性试题共 14小题 ,每小题 4分 ,共计 5 6分 ,约占历史学科命题总值的 5 0 %。 2 .命题题型除第 2 5小题外 ,全部采用了情境式“一材多问”的题型。 3.考查的基础知识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10.
1.以学科主干(基础)知识为考查核心。2004年文综全国卷(以下简称2004年卷)历史部分的命题选点仍然以学科基础知识为主,以学科主干知识为核心。如:第12~15题(“中国古代和近代科技”题),第16~19题(“文字资料和文物的价值”题),第20~23题(“古今中俄(苏)关系发展演变”题),第24题(“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题),第37题第(2)小题(“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影响”题)、  相似文献   

11.
上海卷数学命题意图今年是推出“高考考试说明”的第一年。“说明”对考试的性质、目标、内容要求已作了详尽的规定,并通过样题对考生和教师展示了试卷的题型、题数、计分安排和具体要求。它是上海单独命题五年来的宝贵经验总结,是指导本届命题组工作的依据。为实现试卷的选拔性原则,整卷从第23题起,把考查的重点放在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上,共五题72分,占总分的48%。第23、25和26题分别是解析几何、代数和立体几何的单科综合题;第24和27题分别是代数、解  相似文献   

12.
201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第41题.可以说是自2007年开始新课标高考以来,文综历史非选择题命题的一次重要改革,各方好评如潮。首先,此题“短小精干”.材料较少,问题只有一个;其次,“一问多考”.考查了学生多种学科能力(阅读理解、概括分析、调动和运用知识、史论结合、审题表达等能力):第三,答案开放,即此题实际上有几种答案。...  相似文献   

13.
电场一章基本概念多、基本规律多,既是电学的基础,又是电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来高考命题选材的重点.之所以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关键在于它与力学知识、恒定电流、磁场等知识联系紧密.如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程卷第25题是涉及恒定电流、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圆周运动的综合题,同时又是联系科技、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物理模型;2006年全国Ⅰ卷压轴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往复运动;2004年江苏物理卷第17题汤姆生用来测定电子的比荷的实验等.因此,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就不足为奇.笔者在近几年的高三教学中将本章问题整合为“点、线、面、体”,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提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安徽高考数学理科试卷最后一道压轴题,以函数的形式作为切入点,考查了不等式证明.试题综合性强,尤其是第2小题,看似数列,但所用数列知识有限,实则是第1小题结论的应用,体现“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高考命题要求,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下面笔者提供两种不同于考试中心提供的方法 (数学归纳法),以扩大同学们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原题设实数c>0,整数p>1,n∈N*.  相似文献   

15.
2019年的中考已经落下帷幕,杭州市数学中考试卷中的第23题是一道几何综合题,具有综合、创新、解法多样的特点,其中该题的第(2)小题难住了很多考生,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和思考.下面笔者就该题的第(2)小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思考,以求抛砖引玉,请各位专家、数学同仁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6.
跨学科综合题是围绕一个专题,针对多学科提出问题,达到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测试题。纵观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政治试卷,跨学科综合题主要以文综试题为主,并呈现如下特点:一、多学科切入,命题角度增加从命题形式上看,这类题将政治学科知识与历史、地理、语文三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要求以三科知识为载体,将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方面内容有机整合;或针对同一背景材料,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找准结合点。如2003年天门市政治试卷中第40题:“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2003年6月1日三峡大坝下闸蓄水,伟人…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全国高考广东、河南综合能力测试全卷共八大题39小题,其中第Ⅰ卷(选择题,共90分)30个小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9个小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整个试题不是将理、化、生、政、史、地门学科简单地拼盘,而是将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能力考试的目标。第一大题:通过读“坐标图”(横坐标代表城市化水平,纵坐标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行判断。该题是以人文知识为基础的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小综合。对于前两问,学生要运用地理学科“城市和人口方面”的知识,判断出国家“a”是印度、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符合发展中国家的是“①”。只要第一问国家选对了,第三问该国取得独立的方式也才能选对,此属于“递进式”设问。通常学生习惯于坐标点表示为“·”,而该图中坐标点则用“×”表示,可能造成个别学生做题材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试卷分析(一)试卷命题特点和命题趋势2017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和往年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识记性的知识(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死记硬背性的知识)考的很少,分别是第29题的第(2)小题第一问和第(3)小题,第30题的第(3)小题,第31题的第(2)小题,第38题第(2)小题第二问,第(3)小题(1)的第二问,在90分的总分中,最多只占了14分,占比约15.6%,虽然各题难度不同,但其余的问题都是需要理解、需要分析的题目。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中,解几题5道共33分,此5道题都是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综合题,充分体现了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命题的新动向,其中除了涉及圆的两道小题,其余3道题都可用焦半径公式川页利求解。  相似文献   

20.
一、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近几年高考历史在加强对历史重点知识、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也强调对一些冷点知识的考查,如2006年全国文综1卷中第16至19题就考查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这种“冷热皆考”的高考命题原则,可能会使今后历史高考无所谓传统的重点、热点和非重点、冷点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全面复习,不能投机取巧,不能顾此失彼,扎扎实实地按照考纲理清每个知识点。既要注意考纲中的热点、重点问题,也关心冷点知识,以防留有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