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谚有:十月一,送寒衣.说的就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人们为逝去的先人送去在冥间御寒的衣服、鞋帽等物品,使他们在冥间不至于受寒挨冻,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之情.送寒衣风俗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地区,在怀念先人的节日里,送寒衣无疑是最伤感、最富人情味的节日,是与清明、中元并列的中国古代三大"鬼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努力建设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部分政协委员在一份提案中建议,增设清明、中秋等民族节日为法定假日。该提案指出,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员,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这些传统节日,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已经发挥并继续发挥着有目共睹的作用;法定这些节日为假日,就是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还有委员进一步指出,当前中国国力蒸蒸日上,但精神文明建设仍需加强。一些人崇尚西方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而忽略中国传统美德,此令众多有识之士忧心如焚。  相似文献   

3.
清明与扫墓     
清明与扫墓杨安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描写清明时节的情景,诗中写道:"清明时节,细雨绵绵,看到家家扫墓祭祖的景况,路上行人心头涌起无限惆怅,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清明扫墓祭祖的风俗。中国古代大...  相似文献   

4.
清明时节清明果詹秀华在我的故乡,每年一到清明节,家家户户都飘出一种诱人的香味,宣告着清明果的问世。说是“果”,其形状却如一般人所讲的饼。清明果味道极其鲜美,但制作起来很不容易。它的用料非常讲究,决不可以将就,这样才能保证味道的纯正和地道。做清明果,黄...  相似文献   

5.
张崇琛 《寻根》2006,(2):57-59
清明有郊游之俗。每至此日,常见青年男女结伴出行郊外,寻青山绿水之地纵情游玩。或借草饮宴,或临流高歌,好不畅快!正如宋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一诗所咏:“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郊游之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史记·  相似文献   

6.
<正>欢迎学界朋友们到古城西安参加2010年清明祭陵学术研讨会。2010年清明祭陵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为:"清明·感恩与社会和谐",这便于学者们从更加宽阔的历史背景发掘祭黄帝陵的感恩意蕴,进一步探讨中华文化基本理念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夏绍熙 《华夏文化》2010,(2):62-64,F0002,F0003
由陕西省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清明·感恩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4月2—5日在西安举行,这是陕西省政府第四次在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期间举行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清明文化、感恩与社会和谐、中华民族感恩文化的特色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大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8.
清明节考源     
清明节考源杨琳“清明”一词作为节气之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现。如《逸周书·时训》:“清明之日,桐始华。”《管子·幼官》:“十二,清明,发禁。”但节气并不等于节日。节气只是季节时序的标记,而节日则要有一定的庆祝纪念活动及相应的仪式习俗。那么清明节气是怎...  相似文献   

9.
<正>国务院于2006年5月20日正式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便名列其中,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可见一斑。但不管是与人交谈,还是课堂教学,我发现为数不少的人以今天的民俗为准,认定清明节就是寒食节,甚至把二者的来历都当成是一样的,谬之甚远。一、清明与寒食的起源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其由来已久,《逸周书·时训》就有记载:"春分之日玄鸟至……清明之日萍始生……。"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是先人活动的遗存,它凝聚着先人的思想、智慧和生活气息。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并且毁之不再生,摧之不可成。因此它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代替性。虽然人们越来越重视到文化遗产对人类、民族、国家的重大作用,而且也一直在呼吁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但仍有许多因素在不断导致文化遗产的毁损。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明遗产的最佳保存地是博物馆,而一家优秀的博物馆里保存的不仅仅是文物,更是先人们的情感记忆。我们常常可以在那里想象前人的音容笑貌,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乃至折服于他们的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12.
董波 《华夏文化》2013,(4):26-27
江南的古镇,曾是一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节点,至今仍保留着较多的乡土文化的历史遗存,从中不仅可以追寻地方文脉足迹,更可借以窥探先人处理人居环境的智慧,启迪我们今日之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的洱海     
不是一杯竹叶青酒 那绿色里流动着蓝色 第一个拉弓搭箭的先人 绿色的箭矢 洞穿了蓝天 一只褐色的天鹰被射落 喷溅出纯净的蓝血  相似文献   

14.
2009年4月3~5日在西安召开“清明·民族感恩: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迎接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本期选刊五篇论文,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5.
《圣经》是基督教徒视为神圣的书。这部伟大的巨著是在公元前十三世纪至公元三世纪时,由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徒们写成的书卷。其中很大一部分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时候已经由先人口头传给了虔信教义的后代。  相似文献   

16.
宏村     
李玉祥 《寻根》2001,(3):74-77
安徽黟县宏村距县城10公里,是古代先人依据仿生学建造的“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的“牛形群落”建筑群。2000年与西递村一起被联合国教科组织确定为世界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韩立平 《寻根》2012,(1):33-36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烟节、熟食日,原为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而断厨房之火。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前三日,宋人又称之为“百五节”“一百五”,与冬至、元旦并为三大节日。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传统宗教民俗里,农历七月一向被称为鬼月。传说七月一日这天,阎王会下令打开地狱之门,把那些长年累月在地狱中受刑煎熬的鬼魂们送到人间作短暂的停留,享受人间香火。千百年来,人们已习惯了在七月把自家逝去先人的祖灵"接"回家里,早晚供奉茶、饭  相似文献   

19.
想起黑漶江     
陈光然 《大理文化》2013,(12):50-53
在高山绵延耸立、江河纵横交织的滇西.发源于丽江老君山,流经大理州剑川、洱源、漾濞、巍山、南涧五县境内后汇人澜沧江,最终注入太平洋的黑漶江,尽管先人将其列为“滇西四渎”之一.但在有的人看来,她算不上是一条有名气的河流。  相似文献   

20.
段守虹 《世界文化》2013,(10):56-56,F0003,F0004
再谈有关胡夫金字塔的建造 时至今日,对于金字塔的建造仍有诸多谜团,建造方法便是其中之一。先人怎么把平均2.5吨的巨石不断推进到140多米的高度,并垒砌起精确到52度的坡度?坡度与每个石块的体量是什么关系,才能使这座大金字塔巍然屹立数千年不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