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敏与朱英都是我“文革”以后的学生与同事,但他们从事的商会研究,却是我“文革”以前即已着手筹划而终于被迫中辍的课题。因此,他们合著的《传统与近代的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得以出版,帮助我了却了一桩多年未了的宿愿。记得早在1964年春天,为了筹备“中国近代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委员会”计议中的有关资产阶级调查项目,我随同杨东莼先生前往天津,有幸看到收藏完整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天津商会档案。同行的北大邵循正教授当时即有感慨,再三向我强调社会集团研究的重要性。邵先生属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都知道,“振兴中华”这一激动人心的口号,是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最早提出的。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孙中山始终认为要振兴中华必须认识国情,并且为认识中国国情、改造中国国情奉献毕生的精力。有些西方论者往往把孙中山描绘成为一个昧于国情的海外流浪者,讥评为只知照搬外国理论和方案的空想家。殊不知孙中山从一开始便注意从国情出发,并且力图把西方的进步政治方案与中国的社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他常常教育自己的信徒,要研究清楚三民主义“是不是合乎国情”,而引进西方富强之道则必须比较中外国情的差异。(《三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3~5日在西安召开“清明·民族感恩: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迎接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本期选刊五篇论文,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4.
永远的怀念     
去年秋季以后,李宗一、黎澍、陈旭麓三位同行学者先后猝然逝世,这是史学界,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重大损失。三人之中以李宗一同志年纪最轻,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他与我曾同往日、美参加国际会议,其勤奋好学、诚朴待人给中外学者留下深刻印象。前不久,我接到张朋园兄自台北南港来信,也说:“最近突然接获李宗一逝世的不幸消息,以他那壮硕的体格,惊讶不已,难于相信!年初他替我找到民国修云贵两通志,铭感五中,无以为报,只有等将来至其灵前一哭!”  相似文献   
5.
东老离开人间已有四年了。他病危的时候,我正在海外,只是在报纸上偶然发现有关他逝世和遗嘱的报道。由于是初次访美,自西徂东,各地奔波,学术活动极为频繁,竟未能对我衷心敬爱的师长作任何哀悼的表示,故今天撰文以寄托深挚的思念。东老是1954年从广西大学调来华师的。东老就任我院院长,大家都对新的领导寄予很大期望。从历史系师生来说,由于东老是久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更加殷切地  相似文献   
6.
7.
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章开沅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关心的热点。关于通识教育,1988年秋天我在索菲亚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演讲曾有所阐述,现摘录数段如下;“此次会议的主题是:‘20世纪的大学──发展、问题、前景及预测’,我只就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艰难的探索──对五权宪法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枚宪法在孙中山民权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用孙中山的话来说,就是”以三民主义为宗旨,五权宪法为目的”;或是“以三民主义为立国之本原,五权宪法为制度之纲领”。他甚至还声称:“我这三民主义、五枚宪法,也可以叫作孙文革命”。但是,过去的研究,大多限于静态的研究,即对于孙中山有关五权宪法论述本身的探讨。由于五权宪法在孙中山生前并未付诸实施,而他的有关言论文字又比较简略、零碎,所以很难有比较系统而深入的阐发。本文想在前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作动态的研究,即不仅研究孙中山生前有关五权宪法理念…  相似文献   
9.
恽代英同志生于一九八五年八月十二日,武昌是代英同志的生地。作为我院前身之一的中华大学是他曾就读四年的学府。大学毕业以后,代英同志又应陈时校长之请,留校任附中部主任(即校长),当时他仅二十三岁。代英同志的学习与工作,为我们的校史篇章增添了极大光采,我们为有这样卓越的前辈,这样优秀的校友而感到骄傲。纪念恽代英诞生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我院隆重举行,这也是全院师生员工的无上光荣。缅怀英烈,继承遗志,必将策励我们为办好华中师范学院和发展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代英同志生于马关条约签订之年,卒于日本军国主义者大举侵占东北前夜,可以说是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代英同志的一生,就是为解除民族忧患和争取祖国独立富强而英勇奋斗的一生。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九日恽代英同志慷慨就义时还不满三十六岁。然而,这三十六年的短促生命,却散发出销熔金石的热力,进射出绚丽多采的光焰。他在狱中曾经留下一首绝  相似文献   
10.
张謇感动中国——纪念啬翁诞生15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张謇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1896年至1899年,他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历经千辛万苦,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状元办厂乃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大生纱厂的初见成效,感动了中国,更感动了张謇自己。他由此发轫,先后兴办通海垦牧公司,创建通州师范学校,设立南通博物苑,乃至参与举办南洋劝业会等等,无一不是在神州大地上萌现的新事物。张謇具有世界眼光与现代意识,尽管宣称弃仕言商,却始终把工业放在首要位置。张謇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的事业并非局限于实业与教育两大部类,而是谋求通海地区经济、化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吴良镛院士称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意即这是中国首先按照总体规划建设的近代城市。然而,张謇的最终目标又不是仅仅按照自己的理想建成这“第一城”,而是希望通过这个“理想城”的示范与推广,建设一个独立、富强、幸福的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