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本《玉篇》部分抄本残卷中的书证、例证之于传世文献典籍的整理、校读具有重要价值。根据原本《玉篇》残卷所引《尔雅》这条书证材料,并以《名义》《玉篇》《切韵》《广韵》等传世字书、韵书为佐证,结合汉字俗写变异规律,考证出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即“”字之误。同时,在考辨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这一讹文的过程中,利用原本《玉篇》残卷引用《尔雅》的书证材料,校补了传世本《尔雅》的两处脱文。此种研究路径也可进一步佐证版本校勘在文献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韵》时真谆二韵分而列之,《广韵》《集韵》亦沿袭了《唐韵》的分韵,二者虽处同一时代,然而其收字归韵上却有差异。本文从韵类的角度入手,通过《广韵》与《集韵》韵类的对比,揭示《集韵》在收字归类的某些特征,并探讨收字如何归韵。  相似文献   

3.
《王三》是抄本文献,伪字累累,且有不少脱漏。而《王三》反切的校勘对考察陆法言原书、开展古汉语语音研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王三》反切的校勘分两步,一是根据《王三》本身反切、《王三》切语字形、音变规律、形义关系以及韵书、字书、韵图的语音材料确定小韵反切的讹误或脱漏,二是根据先贤时哲观点、形近原则以及韵书、字书、韵图的语音材料等改正错误的反切,补充脱漏的反切,尽可能恢复《王三》语音的本来面目,使其更好服务于汉语语音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荆璞小考     
荆璞是北宋末金初著名的文字学家、音韵学家。但由于史料没有记载,致使其人隐而不显。梳理、研究金代字书、韵书前所附的序中的点滴记载,对其生平事迹进行考证,并大致推测其所编修的韵书《五音集韵》之体例。  相似文献   

5.
《中州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金代诗词总集,是研究金代文学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其编纂者为金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元好问。其体例是既选录金代文人的诗词作品,又为所收录的每位作家都写有小传,而且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里居、科第仕历、生平事迹等传记的基本要素,而且还引录了数量颇多的诗句篇什。这些诗句篇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式多样、实用性强,形式各异、风格众多,数量既多、质量又高,可补《中州集》选诗不足之缺憾,既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谓是着色屏风,回文锦字。  相似文献   

6.
余闻上古鸿蒙始辟,人物初分,惟语言音声而无字,及乎中古,庖牺苍颉法象乃有文字,以通音声。沿至后世,文字虽备,其如随方语异,音韵差殊,则“字母之法”,“声音立学”不得不讲而折衷,归之正声正音而后已也。所以梁、隋以来,名公著作有《韵谱》《切韵》《类编》《玉篇》等书,而韩氏复并为《五音集韵》《篇海》  相似文献   

7.
《六书故》是中国语言学史上一部争议较大的著作,古今学人毁之者众,誉之者寡。如果真正冷静地分析、客观地评价,就会发现它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字书。不论编排体例,还是对文字形、音、义的探讨,它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比如,它打破了《说文解字》“据形系联”的文字编排体例。按照字的意义类别把所收的字分为九类;它较早地引用铜器铭文考证文字,较早地从理论上倡导“因声以求义”等。《六书故》以前的字书,对词义的研究约可分两种情况:一是从分析文字形体入手,进而说明文字的本义,如《说文》;另一是仅仅罗列  相似文献   

8.
金文韵读首启王国维辆周金石文韵读),继之,郭沫若《金文韵读补遗)、陈世辉(金文韵读续辑)、陈邦怀《金文韵读辑遗),共考订了190余条铭文韵读。今师承其志,作《金文韵读续补),试续订金文韵读60条,其中30条为补前贤之遗,30条为建国以来新著录或报道的金文,希望能为金文用韵的研究提供较为完备的资料。所有韵部基本依王力先生的二十九部。据笔者统计分析,金文韵部应为三十部,冬部在金文中已经独立。(‘)铭文文字可用现行简化汉字即简,不可简者,依从原著录书刊。原铭有不明之字而阔疑者,以方格示之;有夺字或阅字可补者,…  相似文献   

9.
《玉篇》有残卷与宋本,在将二者比较后可知《玉篇》是由16917个字目和407530字注文组成,分归542部首,共30卷。其字形是楷书书写,有些字因避讳而缺少末笔。它收录了古文、籀文和俗字;其释文以音义为主,引征丰富且有按语  相似文献   

10.
《中州集》是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词集,其体例是选诗和作家小传相结合。在作家小传中,除了作家的生平事迹等基本内容外,还记载了丰富的金代文学史料,诸如国朝文派、吴蔡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是研究金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