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12年第3期“琅媛墨迹(十二)”之“韦力专栏”登载《姚华:尚存右臂,不解擎苍》—文中有言:“寒斋所藏书家墨迹中亦有茫父七言篆书对一副:‘细碎寒枝偏耐雪,差牙老树不知风。’”本人观文中所刊示的姚华篆书对联中“粟”字应释为“梅”字,并非“枝”字。该联应释读为:“细碎寒梅偏耐雪;差牙老树不知风。”  相似文献   

2.
庞文龙  王英辉 《收藏》2010,(2):95-95
1981年,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到这副陕西靖国军创始人之一郭坚的墨书对联。对联字芯纵145厘米,横40厘米。纸裱。天地轴虽残佚,所幸字芯保存尚好。联语为:“春雨新龙角,秋风振凤毛。”下联左下方行草题署“郭坚”,“郭”字末画是其一贯的修长夸张的风格,力度感极强,系郭坚书画落款之特色。名款后钤有“郭坚”“方冈”朱印两方。  相似文献   

3.
说到“天”的重要性,不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清问大家.我们的日常用语中什么时候离开过“天”这个字?吃惊的时候,我们会感慨:“我的天哪!”;  相似文献   

4.
每到春节,全国上下千百万人家要贴喜庆春联,在浩如烟海的春联中,有几副有名的对联年年使用率很高。例如——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这副对联,简直是到处可见,遍布祖国四面八方。这副对联,上联写的是朝南开门的人家,迎着阳光,春意盎然,四季如春;下联写的是好心肠的人家,总会有好的结果。其实,这副对联同鱼有着密切的联系。原来这副对联的上联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一个朋友,法印和尚写出的,意思自明;而下联是苏东坡对的,表面上是上面所说的美好意思,其实他采用的是双关语,字面上是“庆有余”,谐音意思是“磬有鱼…  相似文献   

5.
象棋和对联     
1987年,我和盟姐相识,她教我单人舞,我教她象棋和对联,以后又教她剑. (一) 有一次,我俩在地里下象棋,由于她刚学棋时间不长,眼看要输了,不过她下棋从不悔棋,就笑着说:“咱俩换过来下,怎么样?” 多新鲜!我笑着点头同意了. 一会儿,她抬起头,先是“咦”了一声,然后说:“你看,咱们现在不正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吗?  相似文献   

6.
王家龙 《收藏》2006,(5):116-117
三年前,有位外地朋友登门造访,我带他参观了我的十几柜藏书,置身于琳琅满目的画书包围中,我们畅谈各自的收藏经历。告辞时他感慨地说:“我想送您一副对联:上联‘五十年执迷不悟’,下联‘大半生乐此不疲’横批‘藏小人书’。”  相似文献   

7.
京都三球侠     
北京工体总有一拨一拨踢球的,他们不管架式如何,颇能自得其乐。而在国安队那灰色的小楼前,也总是聚着一帮铁杆球迷,风雨不动的在侃着山、聊着天。以前小孩踢球总说:“看我这个高峰的凌空,看我这个高洪波的头球”;而在门前胡侃的人议论最多的也是杨晨啊、邓乐军的脚法什么的。现在可有些变了,踢球和侃球的还是那帮人,不过,小孩踢球说的是“看我安德雷斯这个头球,看我卡西亚诺这个劲射”。球迷聚在一起大谈的也是外援怎么牛,水平怎么高了。安德雷斯、卡西亚诺。冈波斯一时间成了北京国安的代名词,他们的光芒甚至使那些曾经风光了…  相似文献   

8.
说对联     
本刊3087、3368页刊出《邮票上的对联》后,不断有读者来稿补遗或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元气淋漓,真宰上诉”;“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等,都不是对联。这些意见是正确的。这里,特刊出周正谊先生的《说对联》一文,作为一个简要的答复!  相似文献   

9.
龙石 《收藏》2008,(11):76-79
南社书画的内容颇有史料意义。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宋教仁撰写过一副行书对联:“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宋氏英年被袁世凯杀害,他短暂的一生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国民革命,无暇舞文弄墨,留存于世的对联无疑是不可多得的瑰宝,从中可以看出宋教仁作为政治家的思想侧面,也可以看到他的书法功底。对联上有4枚印章,都是受赠者冯平的,上联3枚朱文印,  相似文献   

10.
八木 《集邮博览》2011,(5):91-92
这次来北京,文献集邮研究会组了个不大不小的团。说小。论其人数,成员不过19人而已;说大,论其组成,团员来自全国9个省市,平均年龄一望而知一多白发矣!而大家均是自掏腰包,自愿组团,自得其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其趣味性可谓大矣!  相似文献   

11.
吴鹏 《围棋天地》2013,(19):103-104
在我家的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风动云动烛动纹枰不动,下联是:水移舟移人移心神不移,横批:江中夜弈一局棋。这副对联,记载了一局棋,一局秉烛夜弈于新安江上的棋,也是一局让我终身难忘的棋。  相似文献   

12.
特华 《桥牌》2010,(7):2-4
活动日,宋站长在黑板上写下了对阵表后回身说:“开始吧?”网迷随口答道:“就差咱们的孤独一支了。”话音未落,于护士带着一位靓丽的姑娘款款而来。于护士说:“这是我们医院新来的实习医生,叫小韩,上大学时学的桥牌,听说咱们这儿有桥牌活动,过来看看。”小韩落落大方地跟大家打招呼:“各位老师好,过来向大家学习,请多关照。”宋站长带头鼓掌表示欢迎。  相似文献   

13.
现象一:选项后,由于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于是就出现了:学生拿着器材自己玩,教师当看客、同伙、裁判,一副大家都轻松自由的局面。有人私下交流:这不就是“放羊”么?有人说:这不蛮好,学生有汗、有笑,玩得多投入!这就是体育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姚荣铨 《收藏》2001,(2):46-48
香港有一个“云峰画苑”,地处九龙尖东维港之畔。熟门熟路的港岛人不会乘地铁去兜圈子,而是到香港大会堂前乘尖东的轮渡,反而来得便捷。一上岸就见“云峰”所坐落的尖沙嘴中心,入得“云峰”即见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5.
李烈初 《收藏》2001,(7):13-16
书画有一定的格局。幅子高若干、宽若干,有一定的比例;画面占多大,何处题诗落款,押角印盖在哪里,都是有讲究的。我年轻时,买了一幅清邹一桂的菊花轴,难辨真假,请教杭州老一辈鉴藏家叶梦庚先生。他告诉我,这是小名家的作品。原来的幅子还要长,有人把上面的题款裁掉了,妄添上邹一桂的题款。他说:“你看这题款多么局促,绝非大家风范。”此后,我很注意书画的格局。当然,有的书法家信手写去,后面的字挤不下了,就临时改为小字。王铎、于右任都有这种情况。溥儒这个“旧王孙”的气魄特别大,我藏有一幅他解放前写给杭州《东南日报》主笔刘湘女的字,落款“溥儒”2字,比正文还大。  相似文献   

16.
我的用饵经     
张乐平 《垂钓》2009,(1):46-47
刚刚接触钓鱼的人,从思想上到装备上,都简单得很——钓鱼嘛!不就是那五大件:竿一支、线一副、凳一张、篓一只、蚯蚓罐一个。但是,随着垂钓次数不断增加,结识的钓友越来越多,才发现“简单”难以满足需要。于是装备更新、意识提升,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当你越过这个初级阶段,大家扎在一堆儿谈得失、说经验的时候,饵料问题又摆在面前了。这时你可能发现,  相似文献   

17.
宗鸣安 《收藏》2008,(9):70-71
2007年秋后的一天,我有幸见到了一副章太炎先生篆书对联,文曰:“诗题史籀岐阳鼓,书载范乘湖水船。”是题赠给陕西辛亥革命首义者之一高又明先生的。  相似文献   

18.
“拜年封”自1993年(鸡年)伊始,迄今已发行了9枚。那么,“拜年封”上的对联的质量究竟如何呢?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每况愈下!具体一点说,1993(鸡年)较佳;1994(狗年)一般;1995(猪年)尚可;1996年(鼠年)有病;1997(牛年)重症;1998(虎年)、1999(兔年)、2000(龙年)则更是“多病缠身”了!而2001(蛇年)依然“病情”丝毫未减! 对联的创作,必须遵循联规联律,而联规联律的主要标准就是“六相”(即六大要素)。“六相”也就是:内容相关、字句相等、节奏相称、平仄相谐、词类相当、结构相同。而“平仄相谐”一项,更是对联创作的重中之重!下面先将历年“拜年封”对联列出,然后再逐一解剖,看看“病”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做庄的乐趣     
特华 《桥牌》2009,(10):17-18
前些日子,天气炎热,社区文化站里打牌的人少了许多,有外出避暑度假的,也有陪家人出去旅游的。这个周末的下午,刚刚外出参加比赛的陈博士一进棋牌室就开心地说:“咱们一边等人到齐,一边听我来说说这次大赛中发生的故事如何?”“好啊。”大家齐声赞同。  相似文献   

20.
姜仲华 《围棋天地》2007,(12):99-99
晚上无事,我上围棋网,用网名“竹窗风雪夜”开了一局。不久有人坐下,开始对弈。我下得十分随意,不太深思,被杀得落花流水,中盘告负。对方打出字:“用的别人的网名吧?”我一愣,答:“是自己的。”“不可能,我和这人下过,他下得比你好。”我惊奇地问:“这个名字就是我啊,我何必冒充别人?”他答:“以前我和他下,他第一着都下在天元上。”我说:“我从前也喜欢第一着下天元。”我说这个名字出自杜牧的诗,他还是不信,我也糊涂了。重名?不可能,网名不能重复注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