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河西学院学报》2016,(3):85-90
宋江是《水浒传》中性格最为复杂的人物。"家中孝子——郓城押司、江湖好汉——通缉罪犯——梁山头领——朝廷忠臣"的人生轨迹由其性格决定。宋江有四个绰号,是江湖好汉,又是朝廷的忠臣,是"忠"与"义"矛盾的结合体。宋江复杂性格的形成,与他深受儒家和侠家思想影响有关。宋江身上有李白的影子,作者把李白的豪侠精神叠加到了宋江身上。宋江性格的复杂性实质上反映了作者思想的矛盾,作者企图把宋江塑造成一个全忠全孝全义的理想英雄,但自古以来忠孝、忠义往往不能两全。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悲剧结局,实质上也反映了作者思想和情感上的迷惘与痛苦。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中梁山众好汉由于各种原因落草为寇,迫于宋江等主要领导的意愿最后接受朝廷招安,其被招安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在与奸臣斗智斗勇,一直到与皇帝取得联系,实情为皇帝所知的过程中,李师师这一角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李师师为招安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文学意义不容忽视。在前代诸多有关李师师的记载以及"水浒故事"的记载中,她与梁山众人毫无瓜葛,其人物形象在文学演化中被施耐庵加以利用,经过艺术加工而产生了关键性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罗天大醮:大框架的支柱《水浒传》的结构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大部分。七十一回以前是各路英雄上梁山的过程,这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上升阶段,各路英雄纷纷上山,几乎天天有人入伙,整个梁山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七十一回至九十九回是梁山事业巩固发展和受招安的过程,这一部分是梁山事业由顶峰开始走下坡路的阶段。梁山好汉  相似文献   

4.
在《水浒传》塑造的一百零八名人物形象中,宋江是最成功的一个,有"忠义宋公明"之说。宋江在"上梁山前,上梁山后,接受招安"的三个人生阶段中,不仅忠义思想贯穿其中,而且在不同的阶段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共同演绎了一曲忠义之歌。  相似文献   

5.
孙琰 《现代语文》2007,(5):34-36
《水浒传》百回本,叙写的是梁山好汉的集结、力量的壮大和最后失败、毁灭的全过程。后人的评论往往将好汉们落草的原因归结为“官逼民反”,片面地突出了他们愤世嫉俗、同情弱小乃至为民请命的主观意识;而在理解梁山好汉为什么会最终走上“受招安”这一归宿时,又很少从梁山好汉的构成成分和自身原因出发,导致了分析得不全面。  相似文献   

6.
祝东 《现代语文》2006,(7):23-24
《水浒传》招安后的悲剧结局常常让读者感到痛心和难以接受,以至于金圣叹激愤地将七十回以后的内容一刀砍去,把《水浒传》弄成了条“断尾巴蜻蜒”(鲁迅语)。我们知道,招安是梁山好汉的命运转折点,此前他们过的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理想生活,在那里他们不问亲疏,不分贵贱;招安之后梁山泊的好汉被派去攻打其他义军,遭受奸臣之害,最后落了个魂聚浮儿洼的悲惨结局。既然明明知道朝廷是奸臣当道,招安的结局将是如此惨不忍睹,为何当初宋江诸人在军事形势一片大好的条件下还要主动求得招安呢?李真瑜在他的《〈水浒传〉的伦理道德意识与人物的悲剧命运》一文中分析指出,这主要是由于梁山英雄受孝、忠、义三方面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而致使的。类似的观点还有冷成金的“忠、义不能两全”说等。这些观点都有其道理,但是笔者认为他们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分析点评的,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宋江等人的立场上去体察。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的创作宗旨是歌颂以宋江为代表的忠义,忠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权奸、“辅国安民”。七十一回以前写梁山好汉的造反行动属于“辅国安民”的忠义之举,七十一回以后通过招安悲剧结局进一步揭露高俅等权奸阻塞贤路、破坏招安、陷害忠良的奸恶,进一步歌颂宋江为国尽忠效力、至死不辞的忠义。  相似文献   

8.
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座次是怎样排定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是“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排座次,不仅是梁山事业发展到高峰阶段的标志,而且也是好汉们在创立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每个人斗争活动的总结。虽然在这一回的一篇骈文“言语”中作者称赞他们“无问亲疏”“不分贵贱”(本文引《水浒传》文字均据一百二十回《忠义水浒全书》)。  相似文献   

9.
宋江,这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是,他那天真的想法和做法却使众多梁山好汉落得悲惨的结局。这是因为。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加上有高俅这样的奸臣当道,你接受招安,投靠朝廷,就只有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中宋江等人领导的梁山起义军因接受招安,使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惨遭失败.这是事实.《水浒传》的作者对宋江的接受招安持什么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因为其关系到我们对这部小说的价值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是“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排座次,不仅是梁山事业发展到高峰阶段的标志,而且也是好汉们在创立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每个人斗争活动的总结。虽然在这一回的一篇轿文“言语”中作者称赞他们“无间亲疏”“不分贵贱”(此据杨定见序本(忠义水浴全传》,但只要对这张座次表稍加查考就会发现,这种排法是分贵贱、问亲疏的,哪些人在“天罡星”队里,哪些人在“地煞星”队里,谁在前,谁在后,大致都有线索可寻。这些安排正体现了梁山领导核心——宋江一笑用体系的思想和意志O一百零八人…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8,(Z1)
一、常识填空1.《水浒传》的作者____,朝代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小说。2.《水浒传》中共有____将,天罡星共____人,地煞星____人。3.《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____位,他们是____、____、____。4.《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是____、____;主张招安的是____。5."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  相似文献   

13.
陆敏  张祝平 《文教资料》2012,(29):67-69
崇祯末年的二刻英雄谱本《水浒传》插图是对天启年间钟惺批本《水浒传》的摹刻,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性。这是朝代末世这一特殊刊刻背景下的产物,是对明末呼唤救世英雄这一社会心理的关照,亦是对插图者与读者共同心声的传达。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这部小说,从头至尾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梁山英雄起义从酝酿、爆发到失败的全过程,其内容极为矛盾复杂。尤其小说结尾描写梁山英雄的纷纷遇害和被迫自缢,令人不忍卒读。这一悲剧结局表达了作者对奸臣恶吏的批判谴责,同时也暴露出所谓忠义思想的封建局限性,并在客观上构成了对“招安”道路的否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三篇水浒序文的比较 ,主要探讨了李贽作为彻底批判传统道德的思想家 ,为什么在他的《忠义水浒传序》中大讲忠义 ,称赞宋江归顺朝廷。本文认为 :李贽此序作于万历二十年 ,当时西北发生兵变 ,东南有倭寇侵扰 ,而朝廷竟无人可用 ,李贽为此痛心疾首。他撰写了《二十分识》、《因记往时》以及此序等一系列文章 ,提出海盗林道乾及“梁山好汉”都是有胆有识之人 ,朝廷应重用他们 ,他们应成为保卫国家社稷的虎臣武将。我们应该从这一视角来理解李贽此序的意义 ,并体察李贽关心国事、关注人才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三篇水浒序的比较,主要探讨了李贽作为彻底批判传统道德的思想家,为什么在他的《忠义水浒传序》中大讲忠义,称赞宋江归顺朝廷。本认为,李贽此序作于万历二十年,当时西北发生兵变,东南有倭寇侵扰,而朝廷竟无人可用,李贽为此痛心疾首,他撰写了《二十分识》,《因记往时》以及此序等一系列章,提出海盗林道乾及“梁山好汉”都是有胆有识之人,朝廷应重用他们,他们应成为保卫国家社稷的虎臣武将,我们应该从之一视角来理解李贽此序的意义,并体察李贽关心国事,关注人才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17.
《水浒全传》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表的是宋江一伙接到招安诏书后准备赴京接受招安的一段文字。其间,宋江接连干出了接诏、遣散、买市、拔寨四件大事,完成了他对梁山农民革命事业最后的大叛卖。开头是接诏。宋江一听说招安使节来了,简直是心花怒放,一面派人到济州去迎接天使,一面从济州到梁山搭了二十四座山棚,结彩悬花,鼓乐齐鸣。宿太尉上山时,宋江率众头领“离寨三十里,伏道相迎”。上得山来,在忠义堂上备好香案,将御书丹诏放在正中。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流传最广的有两种:一是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传》,一是七十回本《水浒传》。前者叙述了梁山起义的全过程——从聚义,到招安,到征辽、征田虎王庆方腊,直到宋江等人被毒死;后者是清人金人瑞(字圣叹)所传的本子,结束于英雄大聚义,金圣叹添上了一个卢俊义的“噩梦”,梦见梁山全体英雄为张叔夜所擒。后人说金圣叹“腰斩”水浒,就是因为他一刀砍去了英雄大聚义以后的所有情节。平心而论,《水浒》中最精彩的笔墨主要集中在前七十回。当然,在《水浒全传》中,七十回以后到受招安以前,也有不少精彩的章节,如李逵元夜闹东京、李逵大闹忠义堂以及后来负荆请罪等。  相似文献   

19.
江依夕 《新读写》2010,(1):60-60
看完《水浒传》,“忠、义”二字始终在我脑海中飘荡,挥之不去:宋江自始至终不忘接受朝廷招安,是“忠”;车逵自始至终对宋江“忠”心不二,哪怕最终被宋江亲手毒死也无悔,是“义”。在书中,随处可以看见“忠义”的身影。  相似文献   

20.
梦回水浒     
冯敏杰 《红领巾》2022,(9):30-31
<正>“唉!可怜梁山泊好汉一百〇八,竟然只落了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悲惨结局。要是宋江不同意朝廷招安,在梁山泊继续过行侠仗义的生活,那该多好啊!”我捧着《水浒传》,嗟叹不已。随手一翻,又翻到了“宋公明三败高太尉”这一章,要知道,梁山泊众英雄就是在这一战后接受招安的。我胡思乱想着,眼前却突然一黑,一道光束刺向了我的双眸。“什么光?我怎么会眼前一黑?”我感到一片茫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