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间修撰之《兴化县续志》载录了元人王道生所撰之《施耐庵墓志》,该墓志提供了《水浒》作者施耐庵行状之确切证据。但是,因该墓志面世时间远离作者的时代,由此质疑之声不绝如缕。本文就反对者提议的"质疑"点一一辨析,借助语源和典章故实等佐证该墓志文本并无违背其他文献史料之处,反证《施耐庵墓志》之可信无疑。  相似文献   

2.
关于《水浒》作者是否施耐庵,由于历史上留下的可靠记载太少,因而成了学术界聚讼纷纭的悬案。对于明王道生《施耐庵墓志》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亦一直未有确论。有的同志曾对此进行考索,认定了其可信性,也有的同志虽然就《施耐庵墓志》的格式和内容方面进行考证,对其真实性提出了怀疑,但还没有拿出足够的证据来否定它。我们认为,明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纯系伪作。现谈谈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后的一些粗浅看法,就正于专家学者们。  相似文献   

3.
苏州城阊门外,怀胥桥北施家巷有一户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这一支传到施耐庵的父亲已是十四世。公元1296年施家添了一个男丁。这个襁褓中的彦端,就是后来写出千古名著《水浒》的施耐庵。  相似文献   

4.
谈及罗贯中与施耐庵的关系,大多说施耐庵年长于罗贯中,罗是施的"门人";谈及《水浒》与《三国演义》的关系,则谓《水浒》在前,《三国演义》在后。根据现存史料考证,事实并非如此,恰恰相反,罗贯中长于施耐庵,《三国演义》先于《水浒》。  相似文献   

5.
从江苏兴化的地理风貌、历史文献、地下文物、地上史料、乡土风物、民间传说、作品语言等所构成的多层次、多系统的有关材料,可以说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里籍为江苏兴化白驹场。施氏笔下的梁山泊,就是以其故里兴化县施家桥为蓝图的。钱塘只是施耐庵的流寓地,为其寄籍。  相似文献   

6.
《扬子晚报》消息,10月21日下午,陈建功、范小青、贾平凹、阎连科、董启章、宁肯、池莉等知名作家云集江苏省兴化参加施耐庵文学奖颁奖典礼。贾平凹的《古炉》、阎连科的《我与父辈》、董启章的《天工开物·栩栩如真》、宁肯的《天·藏》等4部作品获得了首届施耐庵文  相似文献   

7.
宋江是《水浒传》中一个有着复杂多重的性格人物形象,施耐庵在塑造这个角色时从自己的经历出发,抛弃了历史上的宋江,塑造了新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寄寓了作者的个人愿望,成为作者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8.
"三"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间,与人事物就那么有缘,的确满眼皆是,处处可见,但它只是水浒全传这条巨龙的一鳞半爪,只是这座冰山的一石一角。望古典小说艺术爱好者,不妨也对施耐庵的"三"之艺术好好地琢磨,也更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9.
施耐庵在《武松打虎》中,把人和虎都写活了,再现了惊心动魄的打虎场面。 下笔之前,他不顾危险,深入老虎经常出没的深山里,躲在大树上,仔细观察老虎的生活习性和捕食的动作,以便真实地描写虎的神态和动作。他还向猎人借来了虎皮,琢磨老虎"一扑、一掀、一剪"的动作。  相似文献   

10.
《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铬》,1978年秋出土于江苏兴化新垛公社施家桥大队,距施耐庵墓百余米,当时农民种麦翻地时获此砖刻,不知其为重要文物,擕归覆瓿砺刀,遂致文字磨损泰半。所幸该砖刻首尾数行述死者世籍及列祖名字暨作志卜葬年月等,残文尚依稀可辨(见附图1)。1979年8月,盐城地委曹晋杰等;1981年12月,兴化、大丰史料征集部门;1982年12月,江苏社科院刘冬、王文清、欧阳健及《光明日报》记者赤布等,先后来施家桥调查研究,一致认为,该砖刻为判断白驹《施氏家簿谱》所载之施彦端即《水浒》作者施耐庵,提供了实证。1982年2月10日由赤布在《光明日报》发布《施耐庵重孙墓志铭在兴化发现》的通讯,公布《墓志》的主要内容,报道《水浒》作者施耐庵确有其人。摘载其中可以认出的文字有:  相似文献   

11.
白驹,是江苏省大丰市境内的一座千年古镇。数百年前,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施耐庵,在这里创作了脍炙人口、闻名遐迩的长篇巨著《水浒传》。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     
施耐痷施耐庵(约1296~约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据《兴化县续志》载明人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及该书《人物志》:原名耳,后名子安,耐庵为其字,祖籍姑苏(今江苏苏州),迁居兴化(今属江苏),元至顺进士,少精敏,  相似文献   

13.
江苏兴化、大丰一带施族祖先施彦端到底是不是《水浒》作者施耐庵,目前学术界仍有分歧。去年八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曾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就有关施耐庵的文物、史料(出土的《施廷佐墓志铭》实物、发现的《施氏长门谱》等)进行考察座谈。会上多数人持否定意见。《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发表的刘世德同志的《施耐庵文物史料辨析》一文,是否定论者之集大成。嗣后,又有一些同志相继发表文章持肯定或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六大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西厢》《水浒》与杜诗)”之一的《水浒传》,其作者系施耐庵、罗贯中,这是史实。17世纪的怪杰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人瑞,江苏苏州吴县人),最服膺施耐庵,说:“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之右者。天...  相似文献   

15.
施耐庵热与《水浒传》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水浒传》的成书时代,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至于作者,则施耐庵说颇占优势。解放以来,作为大学文科教材影响较大的两部《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著、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都把《水浒传》作为明初文学来论述,并都把著作权归之于施耐庵一人。众所周知,由于缺乏确凿的材料,从明代中叶以来就众说纷纭的《水浒传》作者及其时代问题,至今并未得到解决。更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与巨大影响,遂使这一问题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悬案。关于作者,虽然一开始就是施耐庵与罗贯中两说并行,然而历来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的真伪问题以及其有关施耐庵生平的文物史料是否可信的问题,笔者曾撰文表示过基本肯定的意见①,此不赘述。现仅就王道生在《施耐庵墓志》中提出《水浒》原名“江湖豪客传”的问题谈点看法。一、从《水浒》原名“江湖豪客传”管窥施耐庵原作的面貌关于《水浒》的书名,从明人笔记中可以看到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是这样的:郎瑛(1438-1566?)在《七修类稿》里有两处提到《水浒》一书的内容,但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宛如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引起了中外文学界和劳动人民的注目,可是关于《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生平及著述情况则没有翔实可靠的资料。三中全会之后,《水浒传》学界对这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但进展不大。至于施耐庵为什么要著《水浒传》以及他的创作思想是什么,更是茫然。创作思想是帮助我们认识和研究作品的重要条件之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发表了刘世德同志的《施耐庵文物史料辨析》(以下简称《辨析》),将近四万字,是该刊以来罕有之宏篇巨制。然除了用绝大部分的篇幅迻录1952年21期《文艺报》上公布的和近几年江苏省大丰、兴化两县搜集到的有关施耐庵的文物史料外,无非是:(一)复述了几十年前有关研究所指出的一些材料中的矛盾和可疑之处;(二)汇集了最近在北京召开的“施耐庵文物史料问题座谈会”上两种观点中  相似文献   

19.
施耐庵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的作者。为了使《水浒传》 里的故事情节生动逼真,施耐庵总 是细心观察生活,精心修改作品。下 面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例,相信能 给同学们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20.
《水浒》作者施耐庵是否实有其人?其乡藉又在何处?几百年来议论纷纷,最近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王同书的新著《施耐庵之谜新解》(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35万字)全面回答了上述问题,解开了“施耐庵之谜”。《新解》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调查施耐庵的历史生平的第一手资料撰写而成,并附有文物史料图片,翔实可信。《新解》认为:江苏白驹施彦端(字耐庵)即《水浒》作者,对此作了多方面的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