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它的曾经缺失让语文课堂教学少了许多语文味,所幸语文教师们能及时在实践中发现朗读教学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之一。要使朗读教学指导"得法"、"有效"需教师们根据学情,依据不同文本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探索、实践,如此,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读与不读,就是不一样"的效果,才能真正使语文课堂回归本色。  相似文献   

2.
不知何时,朗读已悄然淡出语文课堂,语文课堂的朗朗书声逐渐稀落。朗读有其独特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成绩,让朗读回归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让朗读回归语文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语文课堂教学的低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每个高三语文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多年执教高三,多次尝试朗读教学方法,让朗读回归高三语文课堂,还语文教学一片生机,曾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它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小学高段的朗读教学,虽然不像低年级那样需要逐字逐句指导,但必要的指导还是必须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读、择点读、有感情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悟,读出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演绎语文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5.
走出语文课堂教学的低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每个高三语文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多年执教高三,多次尝试朗读教学方法,’让朗读回归高三语文课堂,还语文教学一片生机,曾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读”乃语文教学之根,只有“读”才能让语文课回归自然还其本色,才能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海洋里吮吸智慧的琼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但不少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有声朗读,而忽视学生的“无声朗读”。笔者认为,语文高效课堂更需要的是“有声朗读”与“无声朗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
生动的语文教学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朗读。朗读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适合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读懂文字、读好文字,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亲近朗读,提高朗读的实效性,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要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同时我们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真滋味,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文本,这里所谓的读,指的是朗读、品读、精读以及深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本内涵,获得深刻体验。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把作品的内容准确、鲜明、形象地传达给听众。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教育家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尽量摒弃繁琐的分析,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真正发挥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一、深情并茂地范读有人说  相似文献   

10.
"朗读教育"与"朗读教学"并不是一个概念。"朗读教育"就是指教师给学生读书听,朗读的主体为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或者在课余允许的时间内读书给学生听.朗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新尝试,它能够将语文课堂延伸到教学目标之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听读中渐受感染,在文化的熏陶中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11.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如何贯彻与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以读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实现有效朗读,让语文回归本真,保留原汁原味的语文意境,是我们教学一线教师努力追索的方向与目标。一-一  相似文献   

12.
朗读教学向来是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它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整篇文章。经常朗读文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但"读"在现阶段语文课堂中还存在一些发展误区,课堂上无须太过花哨的朗读教学形式,简单合理已足够。应合理运用朗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课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朗读指导的看法与建议.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朗读指导首先在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兴趣的培养需要靠语文老师在每一堂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采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朗读方式,比如合作读、表演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让学生体验朗读的兴趣,从而爱上朗读.  相似文献   

14.
孟繁良 《考试周刊》2012,(40):44-45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的口头语言,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较为有效地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多元方言背景下,针对学生在朗读上存在的一些弊病,教师必须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朗读形式的多样化,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读好课文,乐读,会读。学生能够真正地在语文课堂上展现自我,抒发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6.
朗读有利于培养语感,有利于积累语言,有利于提高写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而当今职校语文课堂忽视了朗读教学。笔者为此呼吁:让朗读回归职校语文课堂,并采取策略把朗读教学很好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我国的语言教学都非常重视朗读。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源远流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注重朗读,可以让学生领悟语言之美,可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情感、联想与想象能力,提升学习兴趣,积累语文知识,发展学生智力,陶冶美好情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重视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朗读方式多种多样。从朗读者看,有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从朗读人数多少看,有班齐读、小组读和点读;其他还有分角色读和男女分读等。朗读方式的选择对语文教学的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一些教师却不以为意,教学中要么一味齐读,分析课文之前,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李新蓉 《江苏教育》2012,(10):53-54
朗读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手段,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教学时不仅要有让学生朗读的意识,更要在朗读方法的多样性上给学生以引领,让学生读到位。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上,不少特级教师指导朗读的方法非常经典高效,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20.
董顺心 《家教世界》2013,(8):165-166
语文以读为本,成功地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还给予学生精神上的熏陶。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技巧点拨,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朗读技巧的运用,会给朗读润色。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让语文课堂上书声琅琅,课堂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