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背景.是满足儿童社会化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源泉,影响着小学生心理发展与社会化成长.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否被同伴接纳、被所属群体所接受.对小学生能否适应学校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其社会性发展中,同伴关系更是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红 《科教文汇》2010,(11):5-6,10
学前家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家长由于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偏差,在学前教育方面步入了"正规化"、"过度化"、"唯知化"与"高期望"的误区。科学的学前家庭教育,必须避免"正规化"的训练,考虑儿童生理与心理的"负荷量",瞄准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进行"适度教育",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凡 《科教文汇》2008,(15):140-141
儿童作为早期社会化的主体,生理、心理都不太成熟,主要通过模仿的形式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政治、经济变革的转型时期,造成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在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家庭、学校和社会传媒、同伴群体共同创造的供以模仿的榜样或权威形象遭到损害,对个体心理影响和行为约束力失去作用。使儿童很难将其转化为个体自身的信念和行为方式,于是使面临社会化发展任务的社会成员尤其是儿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过程中产生了系列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4.
唐锋 《科教文汇》2012,(9):9-11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生命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更需要关注教师的生命及其成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生命的实然状态是我们关爱教师的基础。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生命的低迷由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综合造成。关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生命要求教师本人树立科学的生命观,要求学校建立"以人为本"的关怀激励机制,要求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5.
冯华炜 《科教文汇》2010,(12):67-67,73
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目前中职计算机课堂中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正在"裂变",取而代之的是互教互学的学习场面。但一直以来更强调的只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却忽视了课堂中的"生生互动",而实际上"生生互动"是教学活动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次旦 《西藏科技》2015,(3):47-48
幼儿品德教育应培养幼儿社会化发展为立足点,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在幼儿园学习群体文化,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是社会化。儿童的学习主要是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培养正确的与他人相处,培养成与同伴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强化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之长的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刘秀艳 《科教文汇》2012,(20):50-50,64
班级作为学校中的"微型社会",存在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如经济弱势型、学业弱势型、同伴资源弱势型、班级组织资源弱势型等。弱势群体现象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弱势群体易产生自卑心理,猜疑心理倾向明显,不善于交往。要转化班级弱势群体,需要政府、学校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甘甜 《科教文汇》2013,(23):142-143
钢琴学习既培养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音乐智能的内容,还可以获得兴趣、情感、意志、自信等非智力品质的塑造。而在"钢琴热"浪潮的盲目追捧中,教师及家长只重视学前儿童音乐智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钢琴学习对学前儿童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强调非智力因素对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浩芝 《中国科技信息》2011,(14):182+186-182,186
现在中职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狂风暴雨时期",又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完成社会化任务的关键时期,中职生的内心世界极其复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丽冬 《科教文汇》2023,(19):184-188
近年来,我国的融合教育理念不断更新,针对特需儿童的教育策略也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特需儿童开始入园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前教育作为融合教育的初级阶段,更是特需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个案研究方式,探讨粤西地区孤独症特需儿童在学前融合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从学校、教师、家庭、培训和各方扶持等方面寻求融合教育的有效途径,并提出相关对策来促进学前融合教育背景下特需儿童的人际沟通和社会融合,让孤独症特需儿童得到更多的同伴支持,促进他们社交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儿童情绪社会化一直以来都是情绪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儿童情绪社会化不仅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其他方面社会化发展的积极影响因素。本文从社会化要求的角度来分析情绪社会化的主要内容,认为儿童情绪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情绪理解、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三个方面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李永明 《科教文汇》2014,(17):206-207
同伴关系是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幼儿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同伴交往能力可以促进幼儿获得良好个性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获得农村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特点,据此提出通过活动发展幼儿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何瑞莺 《科教文汇》2011,(12):111-111,115
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知识中心"教育模式的影响已经严重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民族创新能力的发展。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一份"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敏锐地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点。报告明确指出: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将伴随一个人的终身。这就是说,如果说我们今天的教育,还是只让学生"学会",不让学生"会学",那么我们的教育要为知识经济服务,只能是一句空话。时代的发展在呼唤课堂教学必须改革,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同伴关系影响着儿童认知、情绪情感、社会性、自我概念和人格以及行为的方方面面,在儿童发展中具有极大的作用。留守儿童对同伴有更强的依赖性。所以,帮助他们建立起稳定、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作用。儿童个性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样重要,家庭教育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有差别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不同的儿童个性。儿童在关键期内要养成良好的个性,离不开科学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本文主要讲述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个性形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春招"这一专用招生术语频繁地出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宣传中,并对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形成较大的影响。教师普遍反映"春招班"的学生难教,面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春招",我们需要冷静的思考它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7.
拥忠拉姆 《科教文汇》2012,(14):107-108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是教材的改革,另一方面是教法的改革。而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成为主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而真正把这个合作学习的理念用于实际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则不愧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尝试。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在教学中扭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即教师由课堂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课堂的"一言堂"转化为"众言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优点、特征、作用做一些阐述,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的运用和教师的作用作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王祺颖 《科教文汇》2012,(24):88-88,95
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作为国防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民防空,在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不能有麻痹的心理,要做到"居安思危",平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防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与忧患意识,掌握人民防空以及安全应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结合学校活动集会、教师营造轻松有趣课堂、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三管齐下,抓好人防教育。  相似文献   

19.
薛予阳 《内江科技》2011,32(8):68-68,100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学习动力不足"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首要因素。从成就动机、群体影响、教师指导等角度,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应为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之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职业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也决定着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却不尽如人意。笔者试图结合一线教学实际,探求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