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上海档案》2006,(9):31-31
在“口述史”一片火爆的背后,暗藏着三种较大的隐患。一是理论先天不足。自1980年代口述历史从西方引入并在国内兴起以来,中国121述史学理论的阐发,多介绍西方口述史学理论,西方121述史学的理论性著作陆续被翻译出版,但还是难以掩盖121述历史理论异常薄弱、滞后的窘境。不仅缺乏独到的研究成果,远未形成较为完备的口述历史理论和方法,而且连口述历史的基本概念、基本属性、学科归属等问题也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2.
口述历史出版物热潮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红 《出版科学》2006,(4):37-40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口述历史类图书成绩不俗,有两个因素起着关键作用:一是中国口述史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出版资源;二是此类图书凭借特有的优势,赢得了读者市场.目前此类图书出版虽走势良好,但也存在若干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势必影响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口述史的方法给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气息,尤其在新史料的发掘上作用尤其突出。将口述史的方法运用于博物馆的业务工作,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以黄埔军校口述材料的收集经历为个案,博物馆运用口述史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中国口述史学学发展现状的制约,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一)口述史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二)在操作上缺乏正规的指导;(三)缺乏从事口述史学所必需的人才。[编按]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回顾了口述史的西方发展脉落与中国实践轨迹,廓清了口述史最核心的两层范式意义,即它所揭示的是被传统史现所遮蔽的历史;倡导"自下而上看历史",或者至少是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在内的多重现察角度的有机整合.同时,借用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架构,对中国具有规模意义的影像口述史实践进行梳理,认为这些探索为今后中国影像口述史的发展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最后,从五个方面阐释了推动中国影像口述史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吴明霞  杨帆 《兰台世界》2023,(S1):136-138
<正>现代意义的口述史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它是指用现代科技产物录音机、录像机,实现声音、形象的保留,以此记录历史、研究历史的方法,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研究学科分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西方口述史理论和方法开始传入中国。近年来,口述史也开始为各高校所广泛运用。口述史与大学生实践的结合,已成为文化领域的新动力。扬州大学的口述史学研究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兹以扬州大学校史口述研究为例,探究口述资料与校史编研的关系。一、扬州大学校史口述研究扬州大学口述史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2004年12月,在周新国教授等学者推动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LISA数据库收录的口述历史研究方面的题录为考察样本,在结合部分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从理论层面、实务层面和其它三个方面揭示了国外档案图书领域口述历史研究的动向,以期加强国内档案图书领域的口述历史研究及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7.
邓绍根 《青年记者》2017,(25):69-71
口述历史被誉为“倾听过去的声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如民间传说与口头传说——从官府采风到史迹实考——歌谣采集与民俗故事等;但口述历史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产生于美国.著名美国口述历史学家唐纳德·里奇将口述历史定义为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①1980年代开始,西方口述史学传人中国,并在港台现代口述历史的启发下,中国现代口述历史正式起步.  相似文献   

8.
正当下,口述历史、口述式纪录片及其他与之同质的影视作品类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这一类型作品的理论建设远远落后于其观念母体,即口述史。从业者通常从访谈、传统纪录片中寻得借鉴,这样势必产生创作中的误区与混乱。从口述史下的史学观念中寻找理论引导或许是创作者的另一条出路。一、口述史下的史学观念如何转向在口述史被作为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来对待之前,  相似文献   

9.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韩毅教授所著《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新进展》一书(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3年出版),是一部近年来国内少见的专门研究西方经济史学理论、方法和前沿问题,并对我国经济史  相似文献   

10.
孙勇 《出版与印刷》2021,31(4):62-69
会计口述历史是会计史学研究中的新兴研究范式,口述历史类书籍的出版对编辑来说是一项陌生而又复杂的业务。文章以立信会计出版社《会计口述历史(第一辑)》的编辑过程为例,从方言口语问题、口述者逻辑跳跃问题、广泛而复杂的背景问题、不同口述者内容冲突问题的处理等角度,阐述口述史料出版中编辑应如何守责与把关,建议在审稿和编辑加工过程中安排多元化背景的编辑审稿,以及建立人物信息表并交叉核对以充分发现问题,在处理问题时利用线上线下等多渠道查证。  相似文献   

11.
现代口述史学是20世纪中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追溯口述历史的渊源,可以发现中国其实有着较为悠久和丰富的口述史传统.1949年后,我国口述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自我探索,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国际口述史接轨,再到新世纪以来的纵深发展.口述史拓展了包括历史学在内人文社科的研究途径和视野,同时通过出版等传播途径参与到公众精神生活的建构中.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12—2021年口述历史类图书出版情况可以看到,进入新时代以来,口述历史图书出版呈现数量稳步提升、区域机构覆盖面广、丛书出版形成特色、主题出版成绩斐然的特点。本研究分析了新时代我国口述历史类图书出版面临的问题,包括出版主题有待拓展、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运作不成熟等,提出口述历史类图书出版应加强统筹规划、推动全民阅读写作、创新运营模式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口述历史研究在澳门尚在起步阶段,本文将澳门的口述历史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并详细介绍发展过程和具体成果.自2012年,政府加大对口述历史研究的拨款,以及学术界尝试进行理论探索.与此同时,实务工作者面对着各种困难和疑惑,包括缺乏标准规范、资金不足和公信力有待建立等问题,极之需要寻求解决的方案.本文藉着外地已有的经验,就澳门口述历史的工作提供一己之见,建议政府投放更多资源、鼓励民间的广泛参与、业界则加强规范、统一标准以及学术界加强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的兴起和热播,丰富了电视文化的形态,意味着电视媒体也开始从静态的聚焦于文献正史转向了开掘动态的民间社会资料.不过,由于作为一门学科的口述历史在中国还远未成熟,口述历史的理论界与传媒实践之间的沟通还不够充分,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的理论与实践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口述历史"这一名称经常滥用或被误用,口述历史的操作规范没有被遵守,口述历史和访谈类节目常常被混为一谈,口述历史的特质没有得到体现,等等.这些都妨碍了电视口述历史类节目的健康发展.本文尝试以央视颇具代表性的口述历史节目<电影传奇>为中心,探讨口述历史在电视节目应用过程中的得失,以期对口述历史类的电视节目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所称的口述史,是指对口述过程采用电子设备进行记录、并对口述的内容进行整理、研究而形成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20世纪80年代后,口述史在中国学界大规模兴起,并随着校史研究方式的多元化,逐步在校史研究领域广泛应用。口述史方法优势是什么?在校史研究领域中应用口述史方法需要注意哪几个问题?本文进行粗浅探析。一、口述史研究方法的优势简析1、较好地提高历史的真实性历史最可贵的是真实。口述资料与文献资料一样具有史料价值。口述史由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亲历者自己来述  相似文献   

16.
方兴未艾的中国口述历史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口述历史的兴起,标志着史学研究的视野已从单纯文献求证转向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是新世纪中国历史学发展的新趋向。从其兴起和初步发展的历史过程——有组织的历史写作、自由主义历史写作到个人主义历史写作来看,可知其得以成功的合法性在于难以否认的真实性、基于道德的客观性和由此发生的巨大市场。本期特邀历史学者左玉河、秦汉、朱浒从不同视角呈现中国口述史的发展现状、探究中国口述史的文化身份并借助个案分析阐释口述历史写作的基本学术规范,意在倡导一种理性而科学的历史研究,并通过这种手段和途径,促进我们民族国家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谋求自我认识、互相理解以建立价值共识和政治认同,并为共同利益采取行动。胡粲然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与傅斯年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乃至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史学大家,他们为中国史学的现代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在史学理论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有关二人史学成就的研究专著已有数部,但其中鲜有西方学者的手笔,而施耐德教授的《真理与历史:傅斯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民族认同》一书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尽管本书德文版已于14年前出版,中文译著于今日方才面世,但该书所持观点依然不乏可取之处,尤其是该书紧抓“真理与历史”这一深刻的史学主题,广泛采用西方史学中新兴的区分研究语言思想精华,运用比较文化的方法论,以陈寅恪与傅斯年为中心,深刻剖析了近代中国史学学人在面对国学与西学、传统与科学、史学与政治、史家与国家等一系列矛盾复杂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徘徊、彷徨的学术犹豫.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口述历史伦理是图书馆伦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的研究基点即是建立在这个认识基础之上,对图书馆口述历史活动中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实际提出了加强图书馆口述历史伦理建设的途径,并指出口述历史工作应遵循史学单元构成、回忆性陈述、尊重受访者意愿和隐私、忠实于口述记录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为继承和发展传记文学,台湾《传记文学》最近在纪念它出版400期之际发起成立了“传记文学研究基金会”,以拓展传记文学未来发展空间,加强史料的收集和研究,为社会各界提供有关人物传记资料的服务。基金会未来工作的重点是:口述历史、编写回忆录、出版图书、建立完整的个人档案及图片资料,奖励和赞助历史研究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意义及其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回顾了口述历史的渊源,分析说明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意义及其方法,指出重视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于挽救历史资料,丰富馆藏文献资源、更好地为史学研究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