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器乐的种类很多,各有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所学的乐器特点,教给学生基本的器乐知识与器乐演奏技巧,并根据学生各自特点的不同,因材施教。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必要调整音乐文化课、基础文化课及专业技巧课之间的比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完美的器乐演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器乐的种类很多,各有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所学的乐器特点,教给学生基本的器乐知识与器乐演奏技巧,并根据学生各自特点的不同,因材施教。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必要调整音乐文化课、基础文化课及专业技巧课之间的比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完美的器乐演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器乐演奏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演奏技艺,还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和提高演奏者的心理调节能力,以最大限度降低心理因素的负面影响,是器乐演奏成功的重要保证。但过去,人们往往只强调技巧和情感的处理,忽视了心理素质在演奏中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关于这方面的理论也非常薄弱。因而,对于从事器乐教育的教师来说,除了平时要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还要关心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正国内外中小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器乐教学的本质是学生通过乐器来表现音乐,器乐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而不是乐器。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片面进行音阶、指法等演奏技巧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通过乐器演奏让学生喜爱音乐、参与音乐、接受音乐美的熏陶。如何通过器乐教学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下面谈谈我在器乐教改实验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徐秋珩 《家教世界》2012,(24):97-98
器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通过教师的直接示范,能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器乐演奏的技巧、技能、音乐表现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想学的积极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这在教学中会得到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更注重精神艺术上的销售。在器乐演奏方面,艺术效果十分之关键,与器乐演奏时的表演技能息息相关。器乐的演奏,不仅需要优美的音乐效果,更需要有良好的表演效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而,在进行器乐演奏时,演奏者需要注重音乐效果的同时,也要注重表演效果,才能达到演奏的优美、动听,为听众演绎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本文主要就长笛演奏的表演技巧进行阐述,以推动长笛演奏中,演奏者表演技巧的提升,促进器乐演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 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诸多学者着重研究其音乐美学思想, 而忽视其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的研究。如果能将《溪山琴况》中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与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结合起来, 将对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器乐进行演奏时,需要对其进行录音。而这录音的过程,就被称为拾音,拾音需要一定的技巧。再好的器乐演奏,都需要以声音录制为基础。因此,可以这样说,拾音是录音的关键部分,拾音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录音效果的好坏。本文就主要从各个方面,浅谈在器乐录音过程中的拾音技巧,并阐述这些技巧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深远意义。器乐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通过乐器来表现音乐,而不是教乐器的演奏技巧。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演奏方法,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带领学生操练演奏技能。音乐课中学生使用的乐器应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直观、具体和多样化。新的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兴趣为动力,…  相似文献   

10.
器乐演奏想要达到事先预期的艺术效果,就必须提升演奏技巧与技能。就长笛演奏而言,不只需要音乐效果,还需要重视表演效果。鉴于此,本文将对长笛演奏中的表演技巧和技能提升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运指技巧 运指是所有器乐演奏的基本技能之一。手指的力量、灵敏、速度以及指触方式和控制能力是一切器乐演奏技巧的重要环节,是组成器乐演奏艺术的技能核心和表演基础。 葫芦丝演奏过程是一个全身运动的过程,这一运动系统的整个发生机制都由演奏者去控制和掌握,它调动了数不胜数的不同神经成分、肌肉成分和各个关节,以一种高度细分又高度配合的方式协同作用。从而建立起稳固、贯通的技术根系的传递路径:指一掌一  相似文献   

12.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教育具有德育、智育、美育的功能,其核心是美育功能。然而如今的社会,家长将器乐学习的价值定位在学习了多少知识技能,对孩子的升学是否有益处。有不少教师,不管是出于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往往将学生掌握的音乐技能在比赛中得奖或以学生获取的考级证书的数量作为教学成果的评判标准。这仅仅是某种功利性的追求,偏离了美育教育的初衷。器乐演奏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娴熟的演奏技巧为完美演奏提供技术保证,是完成乐曲的音乐表现的技术性基础。审美情感的培养则是器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器乐一般是指由人工制造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组成的乐曲.它是人类数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它既可以单独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又可以给声乐伴奏.用以烘托气氛.增加声乐的韵味.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它必须由掌握了演奏技巧的人进行演奏。我们把这种传授演奏技巧的过程不妨称作器乐教育。根据生理与心理学的研究.只要有器乐的个性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中引入《白沙细乐》的学习,让学生走进民间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学习,按演奏《白沙细乐》的难度分层次进行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演奏民族器乐的技巧。学生在毕业时就把学到的专业技能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学生也就能够成为民族音乐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15.
高师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技能教学符合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器乐演奏能力是高师音乐学专业必备职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把乐理、乐器、声乐等几门课程理论与器乐演奏实践相结合,边教学边训练使学生掌握器乐演奏的基本技能,逐步达到边弹边唱自弹自唱的水平。使学生的器乐演奏技能符合高师音乐教师的岗位要求,符合高等院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目标。本文从分析目前高师音乐学专业器乐课程现状出发,探讨器乐课程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音乐艺术本质上是属于听觉艺术。音乐是借助器乐、声乐,通过人的听觉来感受音乐意象、情感,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品行的目的。在器乐的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意象能力一直以来是教师重点研究问题。音乐意象能力的形成不仅依托于表演者的高超器乐演奏技巧,也需要学生充分表现音乐的实质内涵。本文主要从音乐鉴赏、音乐想象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和探讨在器乐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象能力。  相似文献   

17.
打击乐演奏在我国器乐演奏中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演奏技巧,要想对打击乐作品进行完美呈现,不仅要加强对打击技巧的应用,还要注重演奏过程中的心理调控和意识培养.本文对打击乐演奏中的心理与意识调控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打击乐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18.
琵琶作为一种弹拨乐器,在我国民族乐器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凭借着优美的音色、丰富的技巧、充沛的表现力,在我国民族传统器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琵琶演奏艺术的掌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能力,琵琶演奏入门难,并且演奏技法多,这些问题都困扰着琵琶演奏的初学者,本文将探讨琵琶演奏的初学者在琵琶教学中应注意掌握哪些手法,应加强掌握哪些技巧,从而掌握琵琶的演奏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进一步培养出更优秀的琵琶演奏人才。  相似文献   

19.
舞台表演指的是从事艺术专业的人才在舞台上将自己所学的才能、所具备的能力全面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器乐表演者展示自己对所持器乐的熟练程度,淋漓尽致的表现自己的演奏技巧,表现自己的演奏艺术修养等等方面。声乐表演者则是一展歌喉,并结合自己的演唱技巧,传递自己的音乐修养和艺术情感。  相似文献   

20.
《滁州学院学报》2016,(6):41-44
器乐表演的二度创作是指在演奏者的演奏过程中,通过对作曲家一度创作的分析理解,用自己的演奏技巧、情感投入、以及个性的表达方法以乐器为载体完美诠释出来。要完成好的二度创作需要演奏者扎实的演奏功底和技巧、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生活中的阅历和感悟。本文以二胡为例阐述器乐表演二度创作的过程和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