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军 《教师》2014,(4):124-124
现在的学生由于深受信息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他们的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给现代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该如何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呢?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谈自己的体会:①以"情"促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②以书香之气促班级管理,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③以疏导方法促学生改错,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④以纪律约束学生行为,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2.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即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近代学者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教育的宗旨,就是要通过体育"发达其身体",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发达其精神",以建立学生的"真善美之三德"。  相似文献   

3.
论"师道尊严"与师生各正其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道尊严"是"师严道尊"的误传,其实质是只有严肃认真负责任的教师才能使社会尊重教育。理解其本义后,自然不该对其批判与否定了。而今日之教育应倡导"师严道尊",要解放教师思想,以使之具有教育的独创性,且使之加强对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学生要积极学习,尊敬教师,博采众师之长,以成就自己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师爱的艺术     
教师在工作中如何让自己的爱心教育为学生所接受,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本文结合教育案例,说明教师需要持有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智慧的胸襟,一种独特的魅力,深入了解学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的爱心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使之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存在"扬善弃真"的现象,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强调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使之接受"善"的教育。在这样的强调下,有许多的"真"被迫流失了。这就造成了两种危害:其一是伤害了学生的感情,影响教育意义的建构;其二是使学生的观点片面化,使之形成二元化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以和谐思维取代斗争思维,语文只有使"真"与"善"和谐相处,才能发展学生的可发展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确实,没有真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新世纪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而关爱每一个学生更需要一种真爱,让真爱成为每一个学生教育的"宝典",使教师真正了解、关心每个学生的愿望、性格、兴趣等,给他们以家的温暖,使之真正生活在爱的教育中。  相似文献   

7.
以心换心,指的是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管理和教育中,以一颗诚挚的爱心去温暖、感染学生,使之能按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意图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也使师生感情融洽、教学和谐。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要管理教育好"半成人"的中职学生,班主任必须具备同学生以心换心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要与学生以心换心,班主任老师必须实现几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正>在对案例的一片叫好之声中,笔者认为对学生采取留级退学处理的前提,是科学地建立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若依然以一张试卷来定夺学生学业,必将使教改理念退至以教师为中心的阶段。措施有三:第一,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目前普遍存在的对"学生难教"及"一届不如一届"的抱怨,反映出我们尚未真正了解学生学情,在开展教学之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存在着一种假、大、空及废话连篇的现象,广大教师也对学生千人一面的作文深感头痛。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主题生活的生态作文教学"正是以学生体验为写作之源,创新为写作之魂,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批改方法和评讲方法,把作文由一种任务变成一种生活情趣,使学生作文成为充满灵性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一种生存教育。所以,对学生的教育应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生存教育中,培养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何以为生"只是教育的初级目的,"以生为何"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近几年来,"生命教育"的概念被国内的教育界认可,"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要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优秀者更优秀,可以使迷茫者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教会学生端正学习历史的态度 态度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国家规定:历史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所以,在初中的第一节历史课上,我们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好历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学生端正学习历史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开阔的眼界、深沉的儒雅之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同时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改变学生这一份"土豆"。使他变得味鲜美、可口,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A3):181-182
<正>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名言形容当今教育方式的改革再恰当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自主性极差,依赖性极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  相似文献   

15.
正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否具备健全的人格。"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塑造学生健康美好的心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主任就要以一颗童心爱学生之所爱,乐学生之所乐,悲学生之所悲。爱岗敬业除了满腔热情外,还要以科学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一、呵护学生,善待差生,点燃爱的火花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必须像对待自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教育是一门艺术,那么,"个性教育"就好比"根雕艺术",即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扬个性之长,弃个性之短,使他们个个成才.下面就和大家探讨一下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学做合一"强调"以做为中心",注重活动、体验、学生自主发展,这与"活动单导学"强调"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合作为主要形式"相近相通。深入学习、实践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思想,对于有效开展"活动单导学"课堂实践,使之更有活力,更有灵性,更能促进学生生动发展,实现"真教"、"实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凸显自主,成就主动发展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叶圣陶先生从教育的本旨上说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小学语文的重要性。一、小学生学习语文,应从培养学习习惯开始(一)课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基  相似文献   

19.
不让每个学生落下,这一口号蕴含了以现行教育对每个孩子进行改造的合理性与普遍性。它要求学校与教师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和其他孩子相近或相当的教育结果,这是一种对标准化教学与评价的吁求。为了这一口号,学校教育变异为对数字结果的敏感与对自身的保护,学生们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需被操纵、强制与压迫的工具。"不让每个学生落下"并不等同于尊重与关心不同学生之不同需要。实际上,这一口号旨在消除不同学生之不同需要,迫使他们将赚取分数、学习文化课作为惟一真实的教育需要。为了孩子们更为丰富的生活和个性发展,"落下者"的意义需要重新被思寻。  相似文献   

20.
曹玉英 《中国德育》2013,(10):51-52
龙源学校以"经典"来"养德",创设富有浓郁经典文化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上进心,使学生在"经典"的沃土中道德得以提升。编写《经典养德》校本教材学校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了《经典养德》校本教材。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主题。九月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十月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针对教育主题筛选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