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体质的综合评价,应从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和适应能力等方面全面进行。但是,由于目前尚无有效而简单易行的反映心理发育和适应能力的指标,所以仅能从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身体指数,是根据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以及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能力的相互关系,并借助于一定的数学公式,将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测试指标结合为某种指数,以反映人体某方而的发育或机能水平。因为有些指数是由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测试指标派生出来的一些相对指标,所以又称它为派生指标。  相似文献   

3.
研究方法:专家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RSR综合评价法。结果与分析1.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权重关系人体体质包括5个方面: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心理素质发展水平、适应能力。身体的形态结构是体质健康的物质基础,生理机能、身体素  相似文献   

4.
三、学生体质的综合评估方法评价学生的体质状况,应从形态发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和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体质的综合评价是很复杂的,必须研究和寻找一种客观、全面、准确、有效而又切实可行的综合评价方法。因为目前尚无较有效而简易可行的反映心理发育(或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指标,故仅能从形态、机能和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本节着重介绍当前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体育锻炼对女性青春发育,尤其是月经初潮及第二性征等方面的影响,作者对少体校和普通学校女生进行了形态、机能、性征指标的对比观察。观察结果,除7岁组外,各项形态、机能指标发育水平,少体校女生均高于同年龄组的普通学校女生(在身高指标上,是将篮、排球运动员占多数的13岁、14岁组中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身体的研究,特别是对青少年体质的研究,对他们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一个重要阶段的变化规律、特点尤为关心。从历次横纵向的青少年体质调查研究中,均发现女学生进入青春期,虽形态发育指标有明显的增长,但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停滞或下降的趋势。其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想就月经初潮的发生对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对部分北京女学生进行了月经初潮、形态发育、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连续四年的追踪调查研究,以此了解月经初潮的发生对学生体质的影响,为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体能是指人体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身体素质与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等)。从运动训练角度来看,体能是运动员先天具有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经过训练形成的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体能主要由形态结构、运动机能和运动素质构成的。身体形态主要反映身体一般情况,如身高、体重、身体部位相关围度及皮褶厚度等。运动机能主要反映人体运动、循环、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情况,运动员的运动机能评定的重点在肌肉骨骼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能量代谢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运动素质是体能能力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是体能的构成因素,也是运动实践中评价和检查体能的常用指标。运动素质实际上是体能水平的外在表现形式。运动素质水平取决于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机能能力水平。体能与运动素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运动训练实践角度来说,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主要就是运动素质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了解少年运动员的骨发育和第二性征的特点,是我们进行选材和育才的重要依据。一个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及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的水平与发育程度存在着很大的依赖关系。由于同一生活年龄中骨龄和第二性征的发育程度不尽相同,如果忽视了骨龄和第二性征发育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跟踪测试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普通青少年和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认为:不同形态机能与身体素质指标的发展均具有不平衡性;同一运动素质受多个形态机能指标的影响;形态机能变化与运动素质的改变有先后性;相对于普通青少年,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高变化与运动素质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人体的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是构成体质的主要部分,是进行体质评价、运动员科学选材以及制定体育教学计划、运动训练方案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对其进行研究,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有较高的价值。因此,广大体育工作者以及一些专家学者们曾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体形态、机能、素质进行了研究,多数研究是从某个单一方面进行的。从理论上讲,人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三者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一般是形态决定机能,机能又可反作用于形态,而素质则又是形态、机能在运动能力方面的反映。这就需要我们从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这项综  相似文献   

11.
生理生化指标在武术运动员机能监测中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竞技运动水平愈来愈高、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今天,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运动员的机能监测与评定,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武术科研中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及反映运动能力的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再议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柴建设 《体育科研》2002,23(2):31-32
经研究考证 ,作者认为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的形态、生理机能、运动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运动素质是指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机能的发展水平。这二个概念的界定对我国体育教育理论研究和全民健身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海 《体育师友》2009,32(6):51-52
布置体育作业,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有利于学生的兴趣与志向结合。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形态发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优秀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形态与机能素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测量与评价、实践等方法对辽宁省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形态、机能素质进行研究 ,其研究结果表明 :辽宁省优秀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机能素质各指标均属良好 ,运动员的个体之间差异较小 ,男运动员各指标优于女运动员 ,身体素质与机能素质各指标呈高度相关 ,说明身体素质与机能素质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其具体指标由四肢体态、机能素质、髂宽形态、心肺功能和上体形态构成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成年人体质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掌握陕西省成年人体质现状,科学评价其健康水平,对陕西省成年人的身体形态、机能及运动素质的指标进行调查与分析。总体看来,陕西省成年人形体形态较为理想,身体机能和素质随年龄增长出现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16.
体能是所有运动的基础,是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和健康。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最重要决定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健康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本文通过对"五大素质"的训练方法手段作简要的阐述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1985年和1995年天津市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0年来男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提高,而女大学生身高与胸围却显著降低。反映机能水平的肺活量下降。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力量、速度、下肢爆发力等身体素质提高,但耐力素质显著降低。大学生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低下的比例较大,肥胖检出率逐年增多。据此提出增强大学生体质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重要决定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1、选材的总体要求:从中长跑运动的专项特点出发,以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技术特点等方面的指标为依据,选择心肺机能好、耐力素质突出、支撑能力强,跑的自然技术理想、意志品质好的运动员,同时要注意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物年龄(骨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和掌握我国船员体质的状况和变化规律,运用调查研究、体质测试、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船员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船员身体形态有趋于肥胖的发展态势;呼吸机能一般,心血管机能水平较低;前臂及手部肌肉力量较强,柔韧性一般,下肢爆发力较差,平衡能力出色,神经反应速度较快;体质健康总体水平较差。(2)我国船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31~35岁年龄段是船员体质机能明显衰退的年龄段。针对上述状况,结合航行期间船员的工作生活特点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