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家庭影响及个人经历,许地山对佛教有浓厚的兴趣,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佛学意蕴。这既表现在佛教题材、语汇和意象的使用,又表现为佛学义理在作品中的体现。从佛学这个特异的角度来表现生活,使读耳目一新。这种“陌生化”手法,为其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许地山是位基督徒,他的许多作品,或显或隐地表达了基督神学思想。他以文学的形式努力构建汉语基督神学思想,这是他的基督教信仰与他的中国文化观念相遇的产物。当我们尝试着揭示许地山基督神学思想的架构时,也同时完成了对许地山文本的深层阐释。  相似文献   

3.
许地山一直生活在浓厚的佛教氛围之中,自小就熟读佛教经典,并对佛经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因此佛教情缘便必然成为他一生中挥之不去的创作情结,使得他的作品无不饱含着佛经的元素。佛经对许地山文学创作的影响,很鲜明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佛经话语的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二是佛经意象在作品中的大量出现;三是“生本不乐”、“顺其自然”、“普渡众生”等一些佛教义理在作品中的反复宣扬;四是佛经的变文和譬喻等文体形式的巧妙借鉴。佛经对许地山创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作品的艺术特征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文学创作思想和理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以往对他的研究大都是从其作品上切入的。从印度佛教、音乐和名诗人泰戈尔等几个角度论述了印度化对许地山学思想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认真了解这些可以对他的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许地山小说描写了众多女子的坎坷命运,因作者并不把她们的品质具体化为可供观照的感性情节,并没在矛盾冲突中展示她们内心的纷争,而使女性形象缺乏活泼的生命情致。原因有二:一、许地山的宗教观制约着他对人性丰富性的表达,他把人性等同于佛性,这就使得他创造的女性形象缺乏人性深度;二、女性在他的男性视角打量下,已成为他表达自我观念的象征符号,不可能具有真实的生命力度。  相似文献   

6.
许地山本质上是个崇尚女性的人,中国传统女性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不幸命运使他感佩和同情。因此,他在早期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踏实坚韧、慈爱清明的女性形象,这一阶段的小说创作可分三个时期:1.敏明时期—毁灭一切。2.惜官、尚洁时期—忍辱负重、默默抗争。3.麟趾、春桃时期—积极抗争、虽苦犹乐。她们对生活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反抗,恰恰反映了许地山文学观和人生观的发展脉络以及他的创作风格从浪漫到写实的嬗变。  相似文献   

7.
许地山本质上是个崇尚女性的人,中国传统女性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不幸命运使他感佩和同情。因此,他在早期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踏实坚韧、慈爱清明的女性形象,这一阶段的小说创作可分三个时期:1.敏明时期——毁灭一切。2.惜官、尚洁时期——忍辱负重、默默抗争。3.麟趾、春桃时期——积极抗争、虽苦犹乐。她们对生活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反抗,恰恰反映了许地山学观和人生观的发展脉络以及他的创作风格从浪漫到写实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许地山作品以其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著称于世,而这种神秘主义表现为对宇宙自然的亲近、向往,以及自然神赠与人类的种种奇妙的“回应”。以许地山一系列小说为参考文本,列出神秘主义在许地山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形态。并分析许地山思想中这种神秘主义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奇特的作家,许地山的小说表现出了一种意味深长的悖论色彩。在思想文化倾向方面,许地山因其个人的宗教因缘而形成了杂糅的宗教哲学观,佛、耶、道精神的冲突,使其小说显示出了强大的张力与悖论的意味。受此影响,"出世"与"入世"成为了许地山小说创作的一个重大命题,这在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身上,既表现为"生本不乐"与积极进取两种矛盾的人生态度,又表现为同时具有的"圣女"和"贞女"的悖论品格。总的说来,许地山的小说创作有着宗教的世俗化和世俗的宗教化双重意味。探析其小说创作的悖论色彩,可以使我们加深对现代小说丰富性的体认。  相似文献   

10.
论宗教文学与许地山作品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地山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作家,其作品受到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叙事艺术上也从宗教文学中汲取了一些有益的手法,许地山的作品直接引用宗教典故、宗教词汇,同时大量借用宗教文化的意象、原型、隐喻了深刻的宗教义理。另外,许地山还借鉴了宗教变文,讲唱文学的文体形式,所有这些方法都为作品从内容上更好地表现许地山受宗教影响的思想起到了不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异国背景与许地山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地山的早期作品大多以印度、东南亚等为背景,这不仅赋予了它们神秘奇特的异域情韵,更体现了作家独特的化心理个性,也与他向往彼岸世界的宗教情怀达成了惊人的“同构”关系,使得许地山的艺术天赋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展示。  相似文献   

12.
许地山《空山灵雨》中的佛教思想及其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地山是在为人和为文两方面都深受佛教影响的现代作家。他早期散文集《空山灵雨》表现出很强的佛教色彩和“爱”与“非爱”的内在矛盾冲突。许地山正是在这一思想的矛盾冲突中 ,形成了他坚韧、务实、慈爱、清明的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3.
普通劳动妇女形象是许地山、萧红笔下主要言说的对象。且在文本中呈现出一定意义上的“互文性”,渗透着创作主体对人生终极的思索。文章分析了许地山、萧红笔下女性形象的异同,并对构成文本不同性别内涵探究原因:创作主体的社会性别是其主因。  相似文献   

14.
范真教授,是一个迷恋形式美的画家,选择女性题材和水墨材料,使他的艺术观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醇厚的艺术手法,传统绘画元素的现代表达,是他水墨作品的整体面貌。
  他认为,女性的美,就在于曼妙的姿态与神韵。因此,他的作品中始终追寻女性转瞬即逝的动态美感,以传统的水墨材料或点、或线、或面,满怀爱意地表现女性形象。他的女性题材的水墨作品,陶醉于女性曲线、体态、动感和神韵。通过他独特的视角,运用水墨特有的材料性能,充分表达女性动态美。他突破了对年龄、身份的限制,将笔墨着意在女性的动态与神韵。唯有饱满的姿态、雍容的造型,才能充分表达东方女性特有的情感和仪态。  相似文献   

15.
许地山受家庭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五·四”后对中国黑暗的社会深深地陷入痛苦的矛盾之中.一方面看到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痛苦,倾注着他的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佛学的唯心主义世界现,使他偏离了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幻想用佛教的人生观来“普渡众生”,走着一条在消极中求解脱的道路.《空山灵雨》是许地山在佛学指导下创作的散文集,作品中抨击黑暗现实,针砭社会时弊,同情不幸的弱者,表现了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许地山是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要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其成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许地山第一本小说集《缀网劳蛛》中几个凄婉动人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了他对危难的祖国和苦难中的人民的深沉真挚之情,以及他的创作才华和当时复杂矛盾的思想,使我们对这位被茅盾称为"独树一帜"的作家及其作品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7.
桂乙雯 《文教资料》2010,(18):219-221
许地山的前期创作是以宗教为底色的,因此,具有浓重的宗教内涵。而《春桃》这篇作品从虚无转向现实,是许地山的转折之作。春桃的思想没有受到宗教的束缚,她在"无意识"中给予了我们震撼,而这种"无意识"正是她没有被压抑的本性的体现,同时也展现了她强烈的生存意志。在她身上所散发的是人性的光辉,是佛性光辉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在其他童话都围绕抗日救亡的主题展开时,女性童话作家黄庆云的作品就像一缕清风吹拂着现实主义儿童小说的文坛。在鲁迅先生的思想感召和许地山的鼓励支持下,她的作品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贴近生活的现实题材,同时,作为女性作家,她的作品还充满着独有的梦幻色彩,并处处透露着女性的柔和温婉。可以说,20世纪40年代黄庆云的童话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许地山认为文学是表现人生的.他作品中的人物全生活在一个痛苦的世界之中,被现实世界、精神世界、爱情生活中的痛苦包围着,他认为命运就是一张网,这张网什么时候破和怎样破法是没有定数的,人生就是一个"织网--补网--再织网"的过程."补网"哲学是他对命运本质的透视,具体表现为作品中的人物在世俗的黑暗中不顺命,为"挣脱"世俗的重压而"退让";人物都是在世俗的重压中从"苦"里悟出"乐"来,这是他对人生的终极体验.  相似文献   

20.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这里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研究了佛教及印度文化对许地山文学思想一和文学创伤的影响,有助于从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上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