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近年来环糊精、冠醚以及杯芳烃等大环化合物固定相的研究概况.杯芳烃作为继环糊精和冠醚之后的第三代主体化合物,由于其空穴大小和构象人为可调,可能成为有效分离有特殊选择性、耐高温、特别对高碳异构体如高沸点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难分离异构体的固定相.  相似文献   

2.
杯芳烃作为第三代超分子主体化合物,近20年来引起了广泛的研究.由于杯芳烃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为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杯芳烃的结构、选择性的关系和起源,为合成更为有效的杯芳烃受体,本文仅就杯芳烃母体、上下缘修饰杯芳烃和阴阳离子、中性有机分子的配位作用的热力学行为及应用的相关技术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3.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分别对对叔丁基杯[n]芳烃(n=4,6,8)及其衍生物在ODS柱(Nova-pak C18,3.9×150 mm,4μm)上的分离行为进行了研究.时叔丁基苯酚和对叔丁基杯[4]、[6]、[8]芳烃在流动相为乙腈:乙酸乙酯:冰乙酸(84:15.9:0.1)的条件下及苯酚与杯[4]、[6]芳烃在以乙腈为流动相的条件下均可达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杯[4]芳烃衍生物A与Ce(Ⅲ)的配合物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在λ=250nm产生一个新的紫外吸收峰,同时Ce(Ⅲ)可产生λex,max=254 nm,λem,max=361 nm的自身荧光.而杯[4]芳烃A在一定条件下能淬灭其荧光,可见杯[4]芳烃衍生物A在稀土分离与提取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乙基外向型杯芳穴醚用作石英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液的包结性能及对异构体的分离。结果表明该固定液100℃时能与苯、甲苯、甲醇、乙醇等分子形成包结物对二硝基苯,苯二酚,蒽菲等异构体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叔丁基杯芳烃合成及性能研究的综合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对叔丁基杯芳烃的合成和性质研究设计为本科生综合实验。用对叔丁基苯酚和37%的甲醛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对叔丁基杯[6]芳烃和对叔丁基杯[8]芳烃,并对三种产物进行了结构检测,还比较了三种杯芳烃对铜离子萃取能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乙酰异丙胺基取代和丁基取代杯[4]芳烃聚硅氧烷固定相的合成.按此合成路线得到的杯芳烃衍生物产率高,约为60%.  相似文献   

8.
杯芳烃作为第三代超分子主体化合物近20年来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基于杯芳烃的分子平台特性,可以合成各类杯芳烃衍生物.为理解杯芳烃的结构和分子识别行为的关系和起源,为合成更为有效的杯芳烃受体,本文仅就杯[4]芳烃的构象控制和分子识别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9.
杯芳烃是由苯酚和甲醛在酚羟基邻位缩合而成的一类大环化合物.因为它是由多个苯环构成的芳香族分子,且分子形状酷似希腊圣杯,由此得名杯芳烃.杯芳烃的命名习惯上写成“杯[n]芳烃”.n为苯酚环的个数.例如对位由特丁基取代的环状四聚体写成“对特丁基杯[4]芳烃”.如果取代基较复杂时,可根据Chemical Abstract方式,按图1中的编号进行命名.如上述化合物可命名为“5,11,17,23—四特丁  相似文献   

10.
扼要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起源,评述了杯芳烃的研究进展,包括杯芳烃的由来、性质、合成及应用等。  相似文献   

11.
杯[4]芳烃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参考现有文献对合成路线加以改进和优化,以较高产率地得到杯[4]芳烃,并用红外光谱数据和热分析数据对目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杯芳烃及其衍生物能选择性地与某些分子、阳离子、阴离子发生分子识别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开拓的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手性识别性能,预期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试论贾探春的性格和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探春,品格高洁,性格开朗,温婉孝顺,善作诗文;她极有治家才能和责任感,顾全大局,精明敏捷;她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颇富傲骨,勇于捍卫人格尊严;她命途顺达,婚姻幸福,是姐妹中命运结局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14.
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有自身的理论缺陷,主要表现为把自我意识变成了一个形而上学的怪物,把"批判"变成了超验的存在物,把群众看成历史发展的惰性力量,以及把社会主义看成是唯灵论的口号。马克思对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的批判开辟了新哲学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在教师职业发展的长河中,因为历史的积淀,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形成了被社会所普遍认同的职业角色内涵。长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教育的组织形式不断发生变化,教育的组织规模越来越大。但职业角色内涵一直传承下来,教师地位也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知识经济的到来,学习化社会的出现,传统的教师职业角色内涵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6.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over the last 25 years have been unified, internationalised, corporatised and become mass educational providers. This process is replicated globally as a response to rapid mass enrolments and marketis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se changes, a corporate and managerial model has been identified, which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growing discontent within the academic workforce. However, from a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 there is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n how and by what means academic labour has been commodified in this process. This paper, using Australia as its case study, argues that the managerial culture has alienated academics from their labour. This has resulted in them losing control over their skills and thus becoming disassociated from the educational purposes of their work.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subjected to systemic regulatory governance that has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the nature of academic labour. We contend that the regulatory state has reached so deep down into the university that academics have effectively become a de-professionalised and proletarianised labour force.  相似文献   

17.
地质公园策划典型案例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的云台山通过地质公园的成功策划,抢得先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快速攀升,一举成为世界名山;王屋山与洛阳黛眉山通过联姻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使名不见经传的黛眉山成为地质公园的新宠;郑州黄河将黄土、黄河、黄淮平原、黄河文化通过地质公园这个载体予以体现,并利用独具地方特色的窑洞式博物馆进行了成功展示,极大地丰富了公园的科学内涵;将地质公园的申报与建设作为新时期的援藏项目进行成功策划和实施的西藏羊八井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是对我国地质公园建设的一项创举.事实证明,建设一个好的地质公园,其经济效益绝不亚于发现一个特大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在电荷分立取值的客观事实基础上,利用介观电路的全量子理论,对含源介观RLC电路进行了量子化,得到了系统的有限差分薛定谔方程.在表象中,通过变换,薛定谔方程的形式变为标准的马丢方程.在WKBJ近似下,得到了源介观RLC电路的能级分布,进而计算了p和p^2在基态中的平均值.利用量子统计力学解决了有源介观RLC电路的量子涨落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保障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学习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实践和研究的中心议题。提升教师教学质量被认为是重要途径。对9所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尽管与学生的学习参与相比,教师教学的影响力稍逊,但其整体及不同侧面也对本科生学习质量的两个不同维度呈现异质影响。对于知识获得,教师教学整体具有无统计显著性的负向影响;教师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取向呈现出显著负向影响,而学习激起取向呈现出显著正向影响。对于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整体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教师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取向影响极弱且无统计显著性,而学习激起取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就要求研究型大学一流本科建设应重视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应以强化学习激起取向为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