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是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同伴冲突是儿童与同伴之间频繁发生的一种社会互动形式,蕴含着深层次的发展性的积极作用,对发展幼儿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幼儿同伴冲突的特征为: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短,行为多样化,解决自主化。同伴冲突在幼儿社会观点采择中的作用为:在冲突协商过程中,幼儿逐渐去"自我中心化";在被同伴孤立的体验中,幼儿发展出移情能力;在同伴冲突的解决中,幼儿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教师丰富区域活动中的同伴交往经验、创设良好的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引导幼儿合理解决区域冲突,有助于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幼儿较易以自我中心为主且缺乏语言沟通能力及协调技巧,因而同伴间常常发生冲突行为,如争论、争执及肢体动作冲突甚至攻击现象。幼儿同伴冲突的消极与积极作用并存:如果任凭冲突事件的发生而未适当疏导,可能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互动产生负面效应,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启发幼儿对冲突的认知及如何介入处理幼儿冲突行为颇有探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査燕 《考试周刊》2014,(60):187-187
<正>幼儿同伴冲突行为是一种频繁发生的社会交流形式,幼儿期幼儿思维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不善于与同伴交往,往往站在自己立场上考虑问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也很少采纳别人的意见,因此,易引发幼儿之间的冲突。由于幼儿自身认知水平、自我中心思维及社会交往技能的限制,幼儿很难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有效缓解或解决冲突,这时,教师的积极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资料的查阅和工作过程中对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及幼  相似文献   

4.
赵娜 《幼儿教育》2013,(Z4):32-33
分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指的是个体主动与他人共享资源,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的社会行为。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形成,能帮助幼儿走出"自我中心",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幼儿分享的主要是玩具、食物、情感等。幼儿在分享玩具时会产生大量的同伴交往和同伴冲突的情境,这种交往和冲突有助于幼儿学习识别他人情绪,合理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提高自  相似文献   

5.
同伴冲突蕴含了丰富的幼儿发展机会,教师在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然而,对当前教师应对幼儿同伴冲突方式的调查却发现,教师主要通过直接判断、询问当事幼儿或第三方的方式了解幼儿同伴冲突起因,多数教师没有关注幼儿同伴冲突行为。“权威仲裁”是教师最常使用的处理方式。这使教师应对方式总体呈现出经验性特点,反映了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的发展价值认识不足。教师应对幼儿同伴冲突的正确方式应是充分赋权幼儿,关注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过程,通过引导幼儿深度思考、自我表达和共同协商,支持幼儿主动解决同伴冲突,并从中获得社会性、认知、情绪等多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1.同伴关系是幼儿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关系让幼儿产生安全感和被重视的感觉,不至于在陌生的环境中产生害怕、孤独的情绪,同时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和认知能力发展,帮幼儿去除"自我中心"。(二)研究意义。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让家长、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身心状况的发展,家园共育一起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一、辩证地看待幼儿的冲突心理学家认为,冲突能促进个体变化、适应和发展,尤其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上。冲突不仅有助于认知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其实幼儿同伴冲突是有一定价值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同伴冲突有利于幼儿建立自我概念。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是幼儿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从他人的评价逐步过渡到自我评价的过程。有一次我在小舞台观看幼儿的表演,在小舞台的化妆间我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乐乐:"这  相似文献   

8.
小班幼儿正处于由自我中心、独自游戏向社会性参与、人际交往与同伴合作转型的过渡阶段,他们进入幼儿园之后,与同伴互动的频率逐步增加,言语交往成为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然而由于幼儿年龄尚小,又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时言语互动的质量不甚理想,不礼貌的言语行为和同伴冲突时常出现。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使幼儿能有  相似文献   

9.
争抢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冲突行为,幼儿发生"争抢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为获得某种物品、为表现自我、为解决问题、为模仿同伴。教师在处理幼儿争抢冲突时应当关注冲突解决过程,尊重幼儿个性;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理解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解决冲突的自主性;科学选择教师介入的时机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观念里,“幼儿同伴冲突”往往是消极行为的代名词。随着时代发展、知识更新,这些所谓的“消极行为”在现代教育观中被重新赋予了积极的意义,即在幼儿生活中,同伴冲突也是有教育价值的。家长要想正确处理幼儿同伴冲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幼儿同伴冲突产生的原因,明确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了解幼儿同伴冲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个体与个体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抗状态或相互对立的行为过程,是幼儿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形式。像世界上诸多事物一样,冲突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建设性和破坏性。现代研究更趋向于肯定早期冲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认为冲突是同伴互动效果的关键机制,儿童的社会认知冲突导致了儿童的心理重构,促进了个体心理的变化,加速了心理的适应和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其实质在于促进幼儿社会化,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2.
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与同伴之间进行的一种相互对立的行为过程。幼儿同伴冲突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建设性的作用,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具有指导性的作用。通过对幼儿同伴冲突的研究,能够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指导策略,提高他们处理幼儿同伴关系的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13.
中班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出现很多相互评价的行为。由于幼儿处于认知发展的自我中心期,不能体会同伴的情绪感受和想法,不能全面评价他人。在评价自己或同伴时,常常用好与不好、能干与不能干来评价,出现能力的归因。同时,幼儿在接受批评或当别人胜过自己时,往往会归因于自身能力不如别人。  相似文献   

14.
仵金红 《学前教育》2008,(11):38-39
已有幼儿同伴冲突的研究都承认冲突的合理性,冲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在交往中不可避免发生的,是幼儿原有认知水平走向新的发展水平的过程。同时,冲突也是幼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造就了幼儿发展的机会。尽管冲突有这样的合理性、必要性,多数研究仍然把注意力放在冲突产生的主题、成人对冲突的应对策略以及如何创设客观环境尽可能地避免冲突的发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幼儿同伴冲突具有潜在的价值,可以提升幼儿的社会认知,理解自我及他人情感,提高交际技巧.幼儿教师可以采用高级调解、低级调解、幼儿自行商榷等方法,通过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重建良好气氛等步骤引导幼儿解决同伴冲突.  相似文献   

16.
3要会分析评判幼儿“告状”的内容幼儿“告状”的内容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道德判断力、道德评价及其个性等都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小班幼儿还处在自我中心阶段,“告状”的内容多与自身利益有关,要求老师保护、帮助解决的强度高;中班幼儿的认知、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有了发展,其“告状”内容开始转向注意同伴的行为规范;大班的幼儿能掌握一定的行为规则,而且善于观察和关心周围的事物,所以其“告状”内容更多的是关心同伴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告状”现象是幼儿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表现。作…  相似文献   

17.
<正>同伴冲突是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冲突,有语言的,也有肢体的。冲突本身是不愉快的,甚至会给幼儿带来伤害,但冲突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一方面,由于"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加之社会经验有限,同伴冲突中,幼儿常常采取强制或攻击的方式进行解决,这会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甚至伤害。另一方面,幼儿在冲突及冲突解决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考虑同伴的感受和需要,  相似文献   

18.
同伴冲突行为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文章以留守幼儿为观察对象,通过对农村幼儿园大班留守幼儿的实地观察,揭示留守幼儿这一群体同伴冲突的基本状况,了解留守幼儿同伴冲突的基本特点,并深入剖析影响留守幼儿冲突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留守幼儿同伴冲突行为.  相似文献   

19.
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心理理论的发展影响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心理策略,如知己知彼,洞察形势;深思熟虑,慎选策略;应对回应,自我反思等.教师可运用心理理论指导幼儿提升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引导幼儿客观判断,合理分析冲突情境;鼓励幼儿换位思考,尝试使用正向策略;帮助幼儿学会反思,降低冲突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取行为抽样法对86名3-6岁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幼儿同伴冲突在游戏活动中分布最多,其次是过渡活动和教学活动,随年龄增长,幼儿同伴冲突在过渡活动中避渐减少,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增加;小班幼儿同伴冲突着眼于物的因素。中、大班幼儿着眼于人的因素,且在大班出现了由游戏争议引起的同伴冲突;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时最常用声明策略和直接对抗策略;幼儿同件冲突绝大多数是自行处理的,很少有教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