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关于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形象教育、情感教育,具有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潜移默化的特点,对人的品质和性格的影响是深入的、全面的、持久的。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审美教育的价值得以实现,有赖于从事美育活动的教师个体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教师的审美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目前语文教师整体上的审美素质不高,语文美育的绩效远远低于教育目标,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学生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构造学生审美的意识,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负有培养社会栋梁的责任,那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可以全面的提高国人的综合素质,将美育教育逐渐的引入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又称“美感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具有“四有”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事业中.美育是通向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语文课具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只要教师引导审美主体——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经验,教师善于创设教学情境,适时点拨,学生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从而陶冶美好的心灵,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肩负着美育的使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时充分挖掘这些美的因素,启迪学生进行审美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来挖掘这些美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 ,提高素养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 ,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美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德育、智育、体育是并列的。美育对于提高技校学生综合素质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人在多年从事技校《语文》教学中 ,注重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和任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对提高学生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美育就是审美教育 ,是人类完善自身 ,造就完善人…  相似文献   

6.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肩负着美育的使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时充分挖掘这些美的因素,启迪学生进行审美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美育,指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语教学中,由于教材独特的社会性和学性内容,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语教学中通过正确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审美过程,可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学习语知识的同时培养较高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教学活动中语言美、自然美、思想美、创造美等审美因素,寓美育于语言文字训练和情境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美育与心育是语文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它可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可使学生的感性具有文明的内容,可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与心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尤显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因忽视了美育而妨碍了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观的形成,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觉察到。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虚该对学生的全而发展负教育责任,审美教育便是其中之一。下而谈谈新时期中师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些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傅翠丽 《考试周刊》2013,(77):50-50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美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要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及才能。全面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所谓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美育,它不但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13.
陈栋梁 《学语文》2005,(5):9-49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是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也就是说,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依循着美的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提倡全面素质教育,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应该自觉而有效地培育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感知能力、想象力、鉴赏力,不断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积极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美的心灵,从而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是通过一定方式、途径、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蛉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镊成部分。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是美育的有心人,是自觉的美育实施者,在教学:在教学中使教材作为认知对象的同时,还要将其转化为审美对象。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又是审美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知识,又产生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6.
美育功能就是审美教育功能,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来源于语文教材,依托于语文教材。汉字在音、形、义上都有很强的审美价值。语文教材中有三分之二的文章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历来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客体之一。文学作品具有广泛性和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语文教材在美学上属于艺术美的范畴,其审美观具有直接性,教材内容作为一个审美观体是多样化的。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重视和挖掘教材的美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辉 《文教资料》2007,(31):107-108
语文是具有审美属性的一门学科,审美性是语文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殊属性。因此,美育是语文教学中应该而且值得追寻的一个目标,但是,成功的实践美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着重注意几个方面,即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课堂中形象气氛的创造,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积极调动、启发学生的想象。没有美育,语文教学是片面的,没有审美,人生是残缺的,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思想,让学生发展成为具有全面、完整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既包含德育、智育的因素,更包含美育的因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生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成为“真、善、美合一”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语文学科的教材和资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做为语文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授以相应的学识,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施以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并使之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促使其更加热爱生活,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课实施美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及时捕捉美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标准、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