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芳 《新闻大学》2002,(1):47-50
一、中国报纸副刊的逻辑始点 逻辑始点,它不是一个纯粹时间向度上的概念,而是着眼于一种意义的被完整地表述,尽管在其中包含着时间的因子,这就正如冯友兰先生在剔扒梳理中国哲学的逻辑始点时,首先进入他视野之中的是“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在时间的线性排列上,“四书”并不是最为前溯的。①我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逻辑始点”这一概念。中国报纸副刊的逻辑始点可能有着边际模糊的时间轮廓线,我们可从几份颇具代表性的报纸副刊及它所处的特定时间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我们的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作出的新概括 ,为我们面向新世纪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无疑也是我们新闻工作的行动指南。一个政党是先进政党 ,还是落后政党 ,从根本上说 ,要看它有利于还是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前进 ,要看它的思想理论、精神观念、价值体系是不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要看它仅仅是为少数人谋利益 ,还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  相似文献   

3.
从根本上说,这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统计信息通过普查得到了改善.而不是经济社会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抛却令人“震惊”的发现,这次普查可以说是一次不折不扣的“统计奇迹”。不仅仅因为它动用了1300多万人,历时两年多,发现了“新大陆”,而且因为这次“普查”继往开来,对于中国统计改革的去路提供了很大启发,也对日后常规普查的一致性提出了重大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对连水来说,他是一个黄梅戏学徒,他将永远是一个学徒,因为广阔的人生还在等着他.对创作者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因为艺术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都走在儿童文学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我们也是“永远的学徒”.  相似文献   

5.
1二、三年以前,在读了我和友人谈论“丛书热”和“畅销书现象”的两篇文章之后,你写信给我,要我进一步具体地勾划出中国出版未来的逻辑走向。我感到很勉强。这不是一道数学题或哲学命题。出版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却是一种大文化现象,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同时出版又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无疑还是一种经济现象,而经济又是一切社会生活之谜的谜底。我只能寻找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但不是历史统一于逻辑,而是逻辑统一于历史。于是,我回信给你:让我们再等若干年罢。我理解你的考虑。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中国的图书市场发育得还不成熟,还没有  相似文献   

6.
资格是说人的,可人,又不是有生命就什么“资格”都有的。我们除了要具备自身做人的基本伦理、道德资格之外,还有若干个社会的角色,这些角色限定的资格就不是我们每个人独立的“资格产权”了。它比人的自身资格本身还要复杂,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人的“异化资格”,它不归你本人管理,人们讨厌它,却又无法回避它。  相似文献   

7.
温泉     
神说,云南大地上有三万个温泉,这是我模仿神的口气说的一句话。我以为这句话肯定是神说过的,只是没有文字记录而已。中国之神隐匿在自然中,它不是彼岸的,不是生活在别处,是此在的,中国之神隐匿在一个温泉里。神在大地上说话的时候,不是说,要有光!而是说,啊。就像一个孩子,一切都在他之前在着了,他只是喜悦地说着“啊”,“啊”。孔子获得神启,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一些电视新闻报道经常让人感觉有一种“端着”的味道。何谓“端着”?乃端着架子也。这里所说的“端着”倒并不是说某位官员端着架子,而是我们的新闻在报道中帮官员端着架子。  相似文献   

9.
刘刚 《出版参考》2010,(17):26-26
“手机说”是个奇怪的名字,它真正的含义是适合手机阅读的小说,因而“手机说”并不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而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现今各种文学大赛很多,各式的网络文学大赛也很多,但是以手机为首要阅读载体的文学大赛,即使包括短信、笑话等微型题材,却也并不是太多,毕竟将手机作为阅读终端,是这几年才勃发的风潮。  相似文献   

10.
关于“时评”的写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评,不是四平八稳的专论,也不是自由联想的杂感、随笔、旁敲侧击的讽刺;它是面对新闻事实本身的一个毫无避让的回答:这事儿,我怎么看。它是清晰的判断形式,是针对这种判断的有效率的表达。   时评的核心是判断 时评的基本内容无非事实与道理。在时评的结构中,“事”与“理”的关系,就是判断关系。什么是判断呢?普通逻辑告诉我们:“判断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新闻进行认识。判断是新闻评论的核心价值。 对一件事随便说点什么是容易的,但对一件事作出判断,则是难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新闻评…  相似文献   

11.
打开1994年5月8日的《北京日报》,顿时被这天《星期刊》头版的“八珍闹商海”吸引住了。这不仅因为它写了八位“闹海”的女性.也不是因为八位女性的名字都恰巧有一个“珍”字,而是因为她们都“闹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显神通,特色鲜明。读后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林昌 《湖北档案》2004,(8):45-46
1966年,狂潮陡起,中国神州大地上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乱开始了!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时,“万岁”声如雷,广场上百万红卫兵哭着、吼着,成为一片躁动翻腾的红海洋。斯特朗十分敬仰毛泽东,革初起,80岁的她也热血沸腾,在《中国通讯》中以8页半的篇幅介绍“化大革命”,向国外心存疑惧的外国人解释说:它不是“一场接班之争”,而是“改造人的灵魂并建立新世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二)逻辑夏青政论性稿件播音中所体现出来的严谨庄重、稳健大度的风格,也同他播音中显示出来的逻辑力量密切相关。一提起夏青的政论文播音,人们马上就会说出他具有逻辑严谨的特点,有人也试图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总结他的特点。然而夏青说:“有人说我是播逻辑,我看不是。”这说明,研究夏青播音创作中严谨的逻辑,必须从“大逻辑”的观念出发,防止陷入狭窄的形式主义的泥坑。因为,这里夏青播音创作所体现出来的逻辑,并不是一个封闭静止的概  相似文献   

14.
杂文是一种说理文,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说理是可以说得很富有趣味的。 我们这里说的“理”字,是“道理”“事理”的意思。越是好的杂文,越是富有理趣。把道理、事理说得有趣,是杂文的一个长处,或者说是杂文写作的一个基本的技巧。 人们平常有句口头语:“你说话得讲点儿逻辑……”这个“逻辑”,就是说理的方式方法。下面,我们就先从几种逻辑来谈谈杂文的理趣。 一、形式逻辑的理趣 形式逻辑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它会让你涉及到许多有趣的故事。下  相似文献   

15.
高金国 《青年记者》2016,(33):116-116
有人发文,一本正经地讨论“微信公众号是不是媒体”的问题,结论是:它不是媒体。这很重要吗?重要的不是公众号的属性问题,而是它已经开始结结实实地分流原本可能属于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了。当广告商把动辄几十万元一条的广告投放到这些公众号上时,我们还在讨论“它是不是媒体”的问题,这很滑稽。这种讨论,显然没什么意义。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6.
电视台的播音员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现在报告晚间新闻”。我认为这是不妥的。《午间新闻》、《晚间新闻》是一次新闻节目。所谓“午间”、“晚间”只不过是发布新闻的时间,并不是节目中播报的新闻发生在午间或晚间;因此,我们只能说“现在报告新闻”而不能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实际上《午间新闻》的全称应是《午间新闻节目》,为方便和精练省略了“节目”二字。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节目”显然搭配不当,因为在广播电视中只能说“播送……节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无论是新闻还是专题,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离不开解说词.有人说电视应以“视”为主(即以画面为主要表现手段)以“听”为辅(即以解说词补充画面).也有人说解说词应是电视片的中心或者说是主题,当画面难以表达具体的精神、思想等抽象的东西时,就必须依靠解说词来深化主题.无论是哪种见解,都与一个问题相关——电视离不开解说,解说也具有自己的“功”与“过”.这里所说的“功”与“过”并不是指解说词(广义的)本身就有其功过是非让人评说,而是说任何一篇解说词(狭义的)如果把握、采写不得当,就会造成令人遗憾的“过”.反之,解说语言贴切,生动感人,赋予画面以深刻的意蕴,这也就是我们所要阐述的“功”.严格说,作为电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解说词,无论从哪个视角来看,它都算不上一种文学体裁,也不能称之为语言艺术,它是专为阐释片中画面而写的,跟随画面的起伏而跳跃.它断断续续,思维和逻辑上缺乏完整性、连贯性,它既不是“看图说文”,也不能独立成章,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与特征,是一种专门的学问,在电视节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篇好解说词,都能恰如其份地把握片子的格调.因为对电视画面而言,它所塑造的形象往往是不带任何主观意识既具体又实在的客观现实.如画面中的一棵柳树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万物,凡欲平衡,总要有一个支点。唯有了“支点”,方能站住脚。新闻工作是透视社会生活的职业,因此,从事这一行的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寻找支点,以图了解每个问题的症结以及解决它的思路和办法。从事新闻工作9年来,我每时每刻无不在寻找支点,且乐此不疲。因为,这一切毕竟于社会、于国家和民众是有益的,当然,于自己也会感到某种慰藉。我们应该庆幸,因为我们赶上了一个变革的时代,开放的中国在重新确立自己观念,而发展经济又已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数字付费电视的启动程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的数字付费电视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有人说:”这是一个青苹果,就等着它变红”。也有人说:“中国的数字付费电视是地平线下的曙光,终将变成蓬勃的日出。”我觉得这些比喻有道理,但也不十分恰当。因为我感觉,中国的数字付费电视,现在还不是一个可以坐等的时间问题,还有很多的具体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克服;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需要通过定期体检观察健康状况,一家媒体也需要. 有研究机构最近开展了“媒体健康度研究”,增加了很多指标,比如“覆盖度”“公信力”“产品体验”“内容影响力”“思想性”“事件传播影响力”以及“品牌口碑”等等.与其说是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体系,不如说是对近几年媒体评价体系反思的一种总结提炼.它意味着中国媒体正在摆脱过去对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流量的过度痴迷,而有了顺应媒体变革潮流的健康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