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业性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建设行业为例,调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素质、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等途径,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自卑、自傲、焦虑、怯懦等诸多心理问题。本文阐明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常见的就业心理、就业心理的成因分析以及如何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和正确调适,帮助毕业生消除就业心理问题,顺利就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职应届毕业生就业难题,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学生自我认知、目标确定、行动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了学生在职业规划和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个人职业目标、综合能力培养、就业心理素质、专业技能培养等方面给出提高就业质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学研究显示,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智商IQ影响只占25%,而情商EQ影响却占75%.可见,心理素质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使学生在求职期间保持健康的心态,促进其顺利就业,而且使其在择业之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适应工作岗位.而医药类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高职毕业生大军中的一员,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之所以频繁跳槽,是由于其在择业观、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忠诚度等四个方面存在缺失。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职业心理素质结构包括社会责任心、团队精神、行业认知和热情等。应以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为主线,设计各教学环节的关系,优化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文章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存在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广泛重视。作为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锻炼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文章通过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和在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培养角度差异化、培养重视不足、评价体系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工资和企业满意度较低、就业后晋升难度较大等问题。从"管理养成""课程点拨""实践历练""能力认证"等方面来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提升其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赵晓兰 《高教论坛》2013,(7):117-118,125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对高职会计毕业生而言,近的需求是就业,远的需求是职业发展,因此,高职会计教育要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以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出发点,着重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本文通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途径的探索,寻找可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使其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社会各行业企业对员工职业心理素质的要求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不足,探讨在校企文化融合下学生在校期间职业心理素质培养途径:重视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其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让学生走出去,把企业请进来;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普遍的心理素质训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专业教育与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抽样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在抑郁、自尊、学习心理、就业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体系不完善、形式单一、专业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针对此,中职学校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努力构建一套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所有中职学生心理的全面和谐、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关键能力是一个包括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内的能力综合体。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忽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现状,并以提升高职学生关键能力为出发点,提出了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几大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受挫心理是高职生常见的情绪问题,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具有消极影响.学业成绩、与人交往、环境改变以及就业压力等因素都能引发高职学生的挫折感.对高职生实施受挫教育,可通过传授受挫心理的调适方法和技术,创设和谐的心理氛围与实践平台,设置合理的挫折目标,利用榜样增强自信心,开展缓解心理压力辅导等措施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地处经济特区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对心理健康的理解、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关系、择业心理和危机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积极的;(2)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恋爱关系的处理以及择业心态的调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3)在成长过程中,有40%多的被调查者表示曾有过自杀意念,且近1/3的自杀意念发生在中学阶段,但付诸自杀行动的只占极少数。最后,就如何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群体,随着就业等竞争压力的增大,所面临的心理负荷也越来越重。如何做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从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提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采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对某高校04级和05级高职高专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结果两个年级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达到44.86%和48.33%,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职新生不健康心理将对他们当前的学业和未来的择业、就业带来极大危害。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积极倡导高职生自我教育是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压力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10所职业技术学院974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职业院校学生对心理压力有所了解,大多数学生认为心理压力会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而正面效应对学习生活的作用被忽视;学生的压力来源主要有就业问题、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经济问题等;学生应对压力的方式主要是自己解决,在遇到压力时最先求助的对象是同学、父母、朋友,但问及理想的求助对象时,心理咨询人员却成为主要求助对象.  相似文献   

18.
高职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矛盾,容易产生心理危机。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完善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和健全专业危机干预体系等途径,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立体应对机制。通过科学的干预策略,有效化解心理危机,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是一个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的特殊群体,高职学生的发展压力特别是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普遍增大,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这就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严峻情势下,作为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重要途径和手段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问卷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选择时普遍将发展前景、收入、工作稳定性等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其月薪期望值较为合理,但普遍没有把专业学习作为自身就业的重要因素,且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有逃避的倾向;学生性别、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学生家庭及所处地域都对其职业选择具有一定影响。为此,高职院校应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工作过程,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选择观念,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