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维模式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世界上各种语言的思维模式都存在着明显差异。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思维又支配着语言,让语言变得更具丰富性与逻辑性,各种语言思维模式的差异必然对翻译产生一定的影响。中英翻译应用频繁,本文基于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针对中西思维模式视角下的翻译进行研究,同时制定部分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英翻译是搞笑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将一种语言的内容转移到另一种语言的思维和表达过程,是对其综合能力的一种检验.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误译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其原因是复杂的.期中语言基础的薄弱,中西方文化只是的匮乏和修辞手法的不足时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及时接整合知道其翻译水平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尽管忠实是衡量翻译的的重要标准,然而由于两种语言在社会风俗、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方面彼此迥异,因此误译现象的存在极为普遍。误译分为有意识误译和无意识误译,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受母语的干扰常常出现语言和文化现象方面的无意识误译。本文介绍了误译的概念及分类,并用具体实例对英语专业学生在实践中产生误译的原因进行细致地剖析,有助于提高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略论指令性"禁止类"公示语及其语用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旅游景点公示语的英译存在如乱译、误译、语用错误、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其原因主要是译者的中英语言知识水平不高和对中英语言、社会和文化的差异知之甚少,特别是违背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忽视公示语翻译的语用功能和意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从分析汉英两种语言、社会、文化差异,重视指令性"禁止类"公示语英译的语用意义和语用得体性入手,探讨可行的语用翻译策略.以达到规范翻译行为,提高翻译质量,准确传达信息,有效地进行对外交流和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体验性源自于西方的体验哲学。语言的体验性解析语言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通过时间、空间和意义的感知体验,正确理解中英状语从句的结构差异和逻辑关系是翻译成败的关键。文章从语言的体验性阐述英语状语从句的翻译技巧,分析产生误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表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交流。误译通常源于译者头脑中的固有图式、母语思维以及对原语文化的错位预设。本文试图从《译海淘沙录》中的启发性译例探讨各种英汉误译的发生学原理。  相似文献   

7.
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也支配着语言。中英思维方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语言的差异。翻译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转换。研究汉英思维差异对科技翻译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杨晴 《华章》2012,(35)
在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广告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在宣传、促销产品,维护企业形象,激励市场竞争,甚至拉动内需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广告的翻译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广告语的翻译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广告的最终效果.中英广告语的翻译不仅需要考虑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还需考虑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中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是造成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从四方面着重论述了中英不同思维方式对广告语翻译的影响,以期为中英广告语言翻译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的"文化转向"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翻译研究从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翻译被看作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用其分析翻译中的文化误译现象可以发现,充分照顾到译文读者认知语境的有意误译,使得译文读者只需付出很少的推理努力便能找到原文与其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译者也应发挥主体性与创造性,避免无意文化误译的产生,并充分运用有意文化误译以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0.
科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集中表现,科技语言最能表现人类隐喻化的思维方式。从隐喻视角入手研究中英科技语言,发现在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篇层面两种语言的表意深刻受到各自文化隐喻思维的影响。探寻中英两种语言在隐喻思维方面的异同,能更为准确理解中英科技语言差异的规律和特点,并发现英语在科技语言表征上具有的先天优势,从而为提高中英科技翻译效率和准确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餐饮业国际化的要求,很多餐馆都推出了双语菜单。纵观当下,中式菜名的翻译极不规范,错译误译问题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引出中餐菜单翻译中的问题,对中餐菜单英译的现状、误译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中英翻译的一些方法和原则,为今后的菜名翻译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唐燕 《考试周刊》2008,(9):74-75
城市公共场所的中英双语标识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许多公共标识语的翻译极不标准、极不规范.本文重点探讨了公示语汉英翻译常见的误译类型,同时也对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不规范、错误的公示语的翻译成因进行梳理和分析,分析了错误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翻译原则,同时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的翻译做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载体,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支架。伴随着中西方社会信息的高度发展,我们对于语言翻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人们在中英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一道鸿沟。为了跨越这条鸿沟,我们必须对西方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14.
翻译过程中出现误译是很常见的,误译多半源自误读,即对源语的错误解读.对源语的误读又分为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金瓶梅>英译本中存在较多误译和不当翻译.人名和某些事件的误译只不过是译者的某种"失察"而已,而习语和文化术语的不当翻译根本原因在于译者源语文化意识和修养的欠缺.考虑到英译本非直接译自中文,误译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母译本.  相似文献   

15.
戴静 《教师博览》2013,(3):54-55
<正>行有行规,门有门道,不同的语言亦有各自独特的规则和风貌。正因为如此,译者要想在两种语言之间准确精到、游刃有余地转换,真是难之又难。本文列举了一些翻译过程中产生的误译,有的令人啼笑皆非,有的让人匪夷所思,有的叫人心惊肉跳。误译看似语言上的小毛病,严重起来却足以改变世界。"在这个急剧缩小的世界,迅如闪电、晓畅易懂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强调这种翻译  相似文献   

16.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与文化紧密相连。要做好翻译工作,必须熟知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本文立足于实际,从地理环境、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和历史文化这五个角度分析了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燕 《文教资料》2012,(23):35-36
随着中英公共标识语的广泛使用,公共标识语汉英翻译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探讨了公共标识语误译溯因,提出了尊重译文受众、遵循简单可读性原则和遵从国际惯例等相关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8.
王薇 《时代教育》2014,(11):172
本文主要谈论林纾前辈在翻译中的误译问题及其因素,并将误译归为两大类: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无意误译"受到翻译者自身的局限,是一种错译。"有意误译"是翻译者翻译时的一种策略、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活动,它化解了语言文化障碍,使跨文化交际行为得以顺利完成。以我国某市的出租车公示语为研究文本,发现其译文存在语言和语用两方面的误译。通过对比中美出租车公示语,笔者建议,一方面,译者需要用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式审视问题,提高自身的翻译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可以结合我国国情,并同时借鉴国外出租车公示语的翻译方法,使出租车公示语的英译文切实起到跨文化交际的作用,避免误译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大学生因受母语思维的影响而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误译现象,从“中国式英语”的角度,分析造成“中国式英语”易被忽略的因素,从而有助于解释一些语言现象,并有利于促进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