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疑问焦点与否定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为指导,对汉语中的疑问焦点和否定焦点的句法表现形式进行了考察和探讨。特别是对有的学者说到的汉语中没有疑问焦点和否定焦点的观点提出了反驳。  相似文献   

2.
张黎 《现代语文》2007,(7):3-44
根据有疑而问,还是无疑而问,问句分为疑问句和反问句.如果疑问词是疑问焦点,答问时就疑问焦点回答,则是疑问句;如形式上有疑问词,但实际上并未负载疑问信息,只是一种否定方式,它施行否定的结果使问句的意义与句面表达的意义相反,则为反问句.疑问句和反问句在形式上有时难以区分.因此疑问词作为疑问焦点,是否负载疑问信息对于区分疑问句和反问句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3.
焦点是当代语言学的热门课题之一,疑问句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汉语疑问句的分类等问题。本文试图用焦点理论对疑问句进行探讨,同时对汉英疑问句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得出结论:汉语是用加焦点标记词“是”的方式表达焦点,并由此将汉语的疑问句进行了再分类;英语则是用了“疑问词”和倒装两种方式来标记疑问焦点。  相似文献   

4.
东文娟 《现代语文》2013,(1):118-119
现代汉语中,疑问句可以分为特指问、正反问、选择问和是非问.不同形式的疑问句,疑问焦点的安排也不一样.一般说来,疑问句的焦点可通过答语形式而得到确认,因为答语总是针对句子焦点进行回答.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先分别举例说明各种形式的疑问句的焦点,然后从信息结构和功能类型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目的是想通过对疑问句的研究,探讨对外汉语课堂提问多样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疑问和焦点是两种重要的语法范畴,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本文从疑问表达手段入手,从跨语言的视角来分析疑问和焦点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发现不同的疑问表达手段会对疑问焦点的确定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即语音手段不能决定该疑问句的焦点;词汇手段表示特指问,并且能够决定该疑问句的焦点;语法手段的情况比较复杂,英语、法语和汉语这三者之间既有一定的共性,也有差异性。疑问和焦点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生成语法的动词短语内部主语假说等理论的观照下,否定有其独立的、确定的辖域。这个辖域就是否定词后包含主语在内的VP。主语等成分表面看来不属于这个辖域,而实际上也在这个VP之内。否定焦点则一般就是句子焦点。有对比焦点时,否定焦点是对比焦点。无对比焦点时,否定焦点是句子的自然焦点;毗邻否定说不尽合理。另外,某些成分即使是句子焦点也不能成为否定焦点是因为不在上述辖域之内。  相似文献   

7.
滇南方言的"咯V"用于疑问句中,相当于普通话的"V不V"和"V吗"两种格式。"咯是"是"咯V"中最为常见的格式,因此"咯V"语法化为疑问焦点标记,用于表示某种语义格的语词之前,这种语义格就是这个句子的疑问焦点。"咯V"还进一步语法化,失去疑问语义,只标记话轮转换。  相似文献   

8.
肯定与肯定焦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区分肯定和否定,一般以逻辑意义和形式标记为标准,但是在语用上,肯定句可以表达否定的内容,否定句也可以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与否定的分界可以拿语用做标准。根据语用标准可以对肯定和否定进行分类,归纳出肯定和否定的语用类型。肯定焦点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常以“是”、“的是”作标记。  相似文献   

9.
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的研究,是语法学界一个方兴未艾的课题。关于“不”字否定句的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问题,前人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且在一些方面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但有些问题尚待讨论。  相似文献   

10.
焦点是说话人传达的新信息中的核心和重点。“被”字陈述句的焦点可分为自然焦点和对比焦点;不同形式的“被”字疑问句的焦点.有不同的焦点表现方式。“被”字句的语序跟焦点的表达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如东话"果VP"句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泰方言如东话的“果VP”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由于焦点的不同 ,“果VP”的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就有所不同。当“果VP”存在疑问焦点时 ,若疑问焦点是成分焦点“VP” ,则基式“果VP”和变式“(果 )VP啊”在语用功能上接近于反复问句 ;若疑问焦点是命题焦点 ,则变式“(果 )VP嗒”、“果就VP啊”、“果还曾VP啊”、“不VP啊”接近于是非问句。当“果VP”不存在疑问焦点时 ,变式“(果 )VP啊”、“(果 )VP嗒”、“果不VP啊”在语用功能上接近于反问句 ,变式“就VP啊”、“还曾VP啊”则接近于感叹句  相似文献   

12.
《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中以记录口语为主的古书,信息焦点的表达比较活跃,且可反映上古时期的一些情况。本文对《论语》中句子的焦点表达作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对上古汉语语用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每个句子都有焦点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焦点是句子内部被赋予信息强度最高的部分,是说话人最想引起听话者特别注意的部分,不存在所谓的自然焦点和话题焦点,句子的焦点只有一种,即对比焦点。对比焦点通过语音和标记词(“是”和“连”等)两种手段来表现,当句子的话语意义超越字面意义时,句子的焦点是不存在的。即使句子的话语意义和字面意义相一致,如果句子传达的信息没有特别强调突出的部分,句子也没有焦点。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比较起来,一个突出的差异是其灵活的词序变化,变化词序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和凸显句子中的信息焦点。文章将信息焦点理论引进古汉语语法研究领域,并初步尝试运用该理论解释古汉语灵活的词序变化现象。受事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词序变化,作者认为,在宾语前置结构中,只有当宾语后有焦点标记词时,前置的宾语才是被强调的对象,即句子的焦点;没有出现焦点标记词的宾语前置结构中,前置的宾语不是焦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形式中心式和意义中心式这两种教学模式固有的问题,Long提出了聚焦形式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文章以近三十年国外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基础,简要介绍了聚焦形式产生的背景和定义,具体分析其建立的理论基础,重点归纳了常见的聚焦形式的实施方法,并深入讨论广受关注的相关问题,以及在我国实施聚焦形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温锁林 《中国语文》2012,(1):29-37,95,96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的"有+数量结构"(如:他在教室坐了有两个小时/他的身高有一米八)中的动词"有"。这个"有"的用法很特殊:句法作用模糊,语义上空灵虚化,即使省略也不会影响到句法与语义的完整性。根据"有"的这种句法语义特点,文章运用焦点理论对"有+数量结构"中的"有"做出了统一的解释,认为"有"具有凸显自然焦点的功能。文章还指出了"有+数量结构"在表意上表现出强烈而明显的表多表大的语义倾向,这种语义倾向的形成来源于动词"有"最基本的"领有、拥有"义。"有"由于与数量成分共处于自然焦点的位置,在语义上与被突出的数量信息相互影响,不仅强化了数量信息多而大的特点,也使其原有的超乎寻常的领有义得以保留,并最终出现句法与语义功能虚化,成为凸显数量信息的焦点的专职标记成分。  相似文献   

17.
《春秋阙疑》以"阙疑"为体例,批判三传而综合三传,折衷程、朱二氏之说,兼以博采诸儒之论,体现出一种"甚公且平"的精神。但是此书始终着重阐释理学最为强调的天理、人欲及纲常、人伦等层面,其理学倾向性也是非常明显的,经过郑玉看似客观的塑造,《春秋》越发被提升成了一部可以用来经世治国的煌煌法典。  相似文献   

18.
话语韵律结构是话语深层信息结构的表层形式。话语调核重音具有信息聚焦功能,其位置受话语预设决定。有标记调核重音在话语中标记非常规焦点,常表示强调和对比的语法含义对调核重音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话语结构和话语含义,具有较高的语用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聚焦于形式(focus on form)的语言教学因其对促进中介语发展的潜在作用而成为国外二语习得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这一教学模式研究兴起的背景,它的定义和理论依据,重点归纳了国外针对聚焦于形式促进中介语发展作用的研究,最后提出了未来还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关于汉语焦点标记词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关于能够表现焦点的词和词类的名称问题,目前,虽然有一些成果,但还没有统一的、能够普遍认可的名称;二、能够表现焦点的词和词类,目前研究领域所涉及的词和词类比较多,但是研究还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