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新课标追求的目标,新课改明确学生是课堂的自发参与者,教学是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语文课标的理念体现课程改革精神,新课标提出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通过检验教学改善教学质量。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互评自评结合。将教师评改转变为学生评改,教给学生作文评改方法,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必须探寻合理的途径改变学生作文评改认知,培养评改习惯,提高写作水平。从培养学生评改能力入手,探讨培养学生评改能力的策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
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我们每个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课题。作文教学主要是两个阶段,一是作文指导阶段,一是作文评改阶段。在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作文评改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修改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笔者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了学生"自改"、"互评"的作文评改尝试。经过反复实践,使笔者体会到,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对训练其修改方法,培养修改习惯,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是十分有益的。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讲清评改作文的意义让学生自改、互评作文,教师要讲清修改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发展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作文评价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专属工作,学生很少参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评价的意识比较差,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难以得到培养。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在作文评价环节缺失的问题,从自评、互评、教师指导评价等三个角度,论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价。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水平及思想认识的实际情况而开展。习作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学习文本教材中的训练点,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各项综合训练,从点滴抓起、重视作文的评改,想方设法努力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教师不断地提高同学们的习作兴趣,使其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写作教学如何合理运用师生多元评改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批改形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促进其写作能力、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高质低负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是教师作文教学实践与探索的意义所在。教师要把作文评改的权力交给学生,通过活动,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评改作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中小学作文评改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评改主体缺位、评改目标不明、评改方式单一等弊端。每次作文训练,学生匆匆完稿后,由教师包揽评改,缺乏教师系统指导下的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这样一个必要的训练过程。这种作文训练形式实质上已经异化为作文考试。学生作文的自主评改,本该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那些被改之处往往是作者的思想和感受表达不到住的地方。因此,学生作文评改的自主权理应属于他们自己。教师只能在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然而,我国中小学课堂至今仍没有建构起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教学体系,更没有对此进行持续系统的实践探索与深入的理论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经久不治的痼疾。因此,还作文评改的自主权于学生,深入开展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是我国中小学作文教改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智能开发和能力训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在作文评改中忽视了智能开发和能力训练,那么不管教师如何夜以继日地精批细改,以至改得满篇通红,也是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为这样批改,学生充其量只能知道“这篇”的成败,而不能掌握做文章的思想方法和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占据了评改这一舞台,独唱独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殊不知在作文评改中真正的评价者、修改者应该是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逐步让学生获得自主评改的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作文批改以及对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批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自改作文的能力,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互改,让学生自己掌握评改作文的权力,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写评语的讲究,注意多用激励性的语言,灵活处理每一个学生的作文。  相似文献   

11.
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评改,一直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出作文评改的几种新方法,即个人自评法、小组互评法、全班共评法,同时探索出作文评改课的课堂基本模式和实施策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作文训练题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完成的情况,恰当选用评改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38):53-54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学生写作、教师评改这种单一的作文教学形式已不切合实际,而如何评改作文,使作文评改真正体现应有的意义,这是教师应该密切关注的。着眼作文教学实际和学生作文状况,如果能将优点评、互评互改、述评与争鸣等有效手段和方法运用进来,在作文评改中始终将信心与发展留给学生,那么,作文评改才能发挥他应有的意义和作用,真正体现作文评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的写作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任务,还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将来到中学从事作文教学能力的任务。这“双重”教学任务,是师范院校写作课所独有的。即是说其他文科院校的写作课,只有前者而没有后者的任务。中学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其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与提高中学生的读和写能力。当然,师范院校中文系专业课程的设置,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与提高学生将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能力。但写作课是  相似文献   

14.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成不变的作文教学会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由于农村小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方法,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激发写作兴趣。同时教师应该正确运用作文评改这根杠杆,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作文问题所在,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作文教学中的“评改”,有人会认为,“评改”应该让学生在互评互改中去完成,这样才能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可以形成学生“改”的能力以及修改文章的习惯。甚至有的教师会因为批改作文太耗费精力,便以“让学生在评改文章中得到锻炼”为借口,自己则因此少改作文,不改作文,让工作变得轻松一些。作文中的“评改”,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形成“写”和“评”的能力,如果离开了这个前提,一切“评改”都毫无实际意义。学生用讨论的方式或“互评互改”作文能提高作文质量,形成“写”与“评”的能力吗?应该说,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郭彬 《文教资料》2011,(24):85-86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同学们主动评改、乐于评改,更要抱着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评改,并做到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兴趣的培养应该是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密切结合,贯穿于作文教学全过程。教师应该在作文的命题、辅导、评改、讲评等各个环节把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结合起来,以期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评改是其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作为作文教学的主体,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最有发言权,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改理念,组织指导学生在掌握作文评改内容的基础上,以适当的方式和步骤评改自己的作文,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和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作文难,评改作文更难。多少年来,教师累死累活,朱批满篇,学生简单机械,敷衍塞责,作文教学难见起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站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高度审视,可以明显感到,许多教师的作文评改在策略上存在多方面的缺失。这种评改策略的缺失,实际上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全过程,从更广的角度看,其影响甚至还要超出作文教学本身。科学调整评改策略,切实提高作文教学应该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一种理念、一种能力和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20.
赵铁新 《文教资料》2010,(13):63-65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由于作文指导思想上的失误.不少教师忽视了文章评改这一作文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造成了学生对自己作文的得失漠不关心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同时影响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心态。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积极心态,作文评改要讲究五个“度”——速度、广度、效度、热度、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