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瑜伽冥想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印度传说,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瑜伽术流传于喜玛拉雅山区。而瑜伽这个词源于梵语(Y oga),意为连结、联系之意,是为了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的方法。《石氏奥义书》认为,瑜伽是“坚定地控制心和各种器官的活动”。《瑜伽经》也说:“瑜伽是控制心识的活动。”由于各宗、各派、各乘、各部的要求和形式不同,瑜伽名目繁多,其中共同的有严持戒律、调息炼气、凝神冥想等。《瑜伽经》提出瑜伽有“八支行法”即八个部分:禁戒、持戒、坐势、调息、制感、持摄、静虑、三昧。佛教中有许多经典,或涉论瑜伽,或专研瑜伽,使瑜伽成为佛教修炼方法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健身科学》2008,(5):10-10
参加瑜伽不仅是女性的"特权"。在美国,超过350万的男性在练瑜伽。"瑜伽可以维持运动员一样的身体柔韧度,让他们更强壮,表现更出色。"资深医药、体育记者坎布亚写的《真男人练瑜伽》,在美国掀起一股男性瑜伽风潮。越来越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运用访谈法对高职院校瑜伽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基于社会需求视角探讨瑜伽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研究发现:高职院校瑜伽教学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欠佳、教学方法传统、教学环境与设备不良,以及教学职业化特征不足等问题。研究基于瑜伽人才社会需求视角,对瑜伽课程教学提出了如下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发学生积极性、改革教学模式等。  相似文献   

4.
武剑 《体育博览》2008,(1):76-77
瑜伽是现代人热衷且锻炼效果最好的休闲运动之一,可惜,平日里大家做瑜伽只能在健身房中,不像成龙电影《神话》中的那位印度美女瑜伽高手那样,可以在景色优美的大自然中做瑜伽。其实,让自己在景色优美的野外拉伸、拧转、呼吸、吐纳最能充分地感受瑜伽的魅力。于是,为了体验最纯正的瑜伽,瑜伽粉丝们踏上了旅途,来到氛围浓厚且风景优美的瑜伽胜地,探访和感受在别处做瑜伽的神奇之处。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近十年高校瑜伽课程的相关重要研究进行系统的综述,得出以下结论:研究缺乏新意;针对男性和运动损伤的研究较少;高质量的瑜伽教学研究不多。并针对存在不足提出建议:正确认识瑜伽的历史与传统,正视男性在瑜伽领域的地位;瑜伽教学研究应深入,提高研究的实用性;积极开展瑜伽运动处方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揭示国际瑜伽研究发展状况,以美国Web of science(WOS)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关键词检索,获取1985-2014年相关数据。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绘制知识图谱。结合内容分析与数据挖掘,对国际瑜伽研究演进脉络与前沿动态展开体育竞争情报分析。研究结果认为,30年来,国际上对瑜伽的科研数量不断上升,研究领域涉及13个学科门类的109个研究方向,热点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医学、教育学、工学、体育学等方面。美国位居国际瑜伽研究领域的发文量之首,其次为印度、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中国也是瑜伽研究的活跃国家。印度的研究力量以专门的瑜伽科研机构为主,欧、美国家则以高校和医学研究委员会的科研人员为主力军,各自形成了国际化的研究团队。我国研究团队的集聚性和整合程度相对不足,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仍需加强。国际瑜伽研究以运动、冥想、身体活动、替代疗法为主要内容,以女性和老年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逐渐涉及到男性群体。以瑜伽干预作为医学辅助治疗方法,对腰背部疼痛、心血管疾病、抑郁、失眠、哮喘、情绪和骨骼肌力量等的积极影响是当前国际瑜伽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并在近年来有将瑜伽引入运动训练和竞赛,把其作为体能训练、运动后疲劳消除和赛前运动员心理调节方法手段等的趋势,这可能会演化为今后体育领域瑜伽科研一个新的前沿热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瑜伽在我国体育文化区内的火热现象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瑜伽这个古老的文化形式之所以能在当代中国引起一股强烈的热潮,其根本原因是中华文化与瑜伽文化的彼此认同。在今后的阶段里瑜伽文化在中国如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将会为国人提供一项新的健身形式,并进一步推动瑜伽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促进瑜伽深度融入我国学校体育。方法: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瑜伽课程体系建设状况展开调查研究。结果:高校瑜伽课程已演化为一种以大学生为教学对象,以校园为传播范围,以瑜伽体位为主要练习手段的体育教育过程。随着我国“瑜伽热”辐射范围持续延伸,瑜伽的教育价值受到高校广大师生一致认可。在高校,以体育课堂教学、课外运动竞赛、体育社团和体育专业培养为主要形式的多位一体的瑜伽人才培养模式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结论:高校瑜伽课程体系建设较薄弱、尚未形成完善的校园瑜伽运动组织管理体系、瑜伽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薄弱等3个方面是当前国内高校瑜伽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瑜伽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整体理论构建欠缺,政府层面对瑜伽进行宏观管理与指导的力度不足,高校瑜伽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9.
瑜伽以其特有的健身功效和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吸引了众多追随者,并逐渐融入到高校课堂之中。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黄山学院女生瑜伽教学开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黄山学院女生对瑜伽项目并不十分了解,不具有很高的认知度;女生对瑜伽的喜欢程度较高;女大学生非常热衷于瑜伽运动,主要表现出爱美,追求时尚,获得身心改善和展现自我的心态特征;黄山学院对于女生瑜伽课安排的课时过少;瑜伽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瑜伽教师过少;瑜伽教学场地设施、器材不完善等。并根据研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黄山学院女生瑜伽教学的良好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菁 《精武》2012,(15):79-80
瑜伽源于印度,并风靡于世界,成为东、西方健身文化的融合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击对瑜伽在印度、西方及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比较,分析出瑜伽发展的特点分别走印度将瑜伽真理哲学化、西方将瑜伽体育科学化、中一将瑜伽养生实用化。并根据比较结论建议:中目的瑜伽发展要重视瑜伽思想的传播、吸取西方瑜伽的科学性与创新精神,并能以“和而不同”思想吸取中啊武术、气功、中医等民族特色来拓宽瑜伽在中圈发展推广之路,为瑜伽在中啊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对高校大学体育瑜伽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进行分析,并进行教学实验检验,研究认为在普通高校大学体育中设置瑜伽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与瑜伽运动本身的发展,同时为普通高校大学体育的教学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瑜伽是一种早已被公认的最安全、最富有成效的运动方式之一。在高校开设瑜伽课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通过对瑜伽的调查分析、功能论证,对瑜伽进入高校课堂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13.
瑜伽源于印度,但随着佛教的传播渗透到了中国,并在传播的过程中与气功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对印度古典瑜伽和中国气功易筋经进行比较研究,并剖析其各自特点,目的是使瑜伽修炼者更好地进行修炼。  相似文献   

14.
高校瑜伽教学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高校开展瑜伽教学的社会背景和研究现状.结合瑜伽运动的规律及高校教学实际,提出:在高校瑜伽教学中,对瑜伽哲学和修炼境界的描述不宜虚幻化;"心灵思考"应张弛有度、循序渐进,并与"健身练习"进行自然、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就瑜伽的内涵,高校和谐校园内涵及瑜伽与和谐校园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瑜伽对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瑜伽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旨在为瑜伽在高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提高对瑜伽的认识,为瑜伽的发展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文献梳理总结。从瑜伽对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两大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瑜伽有减肥塑身的效果,是改善身体形态的有效运动手段;能增强人体柔韧素质、平衡素质以及力量素质;瑜伽的呼吸与体式配合,能改善肺活量,提高心血管功能和心肺功能。瑜伽能改善人的焦虑、抑郁、压力、睡眠、恐惧、精神病症状,增强人的幸福感、愉悦感和满足感。关于瑜伽的实验性研究和发散性研究不多,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7.
韩俊 《健与美》2023,(11):80-83
<正>瑜伽作为一种人生的智慧,就在人们的身边;盘中餐,杯中水,哀中乐,笑中泪都是人生三昧。奎师那在教导阿周那瑜伽时说道:“瑜伽是一切活动的艺术。避开工作,逃避生活,并不能达到瑜伽彼岸。只有在物质世界里,籍着瑜伽的智慧穿过生活中假象的丛林,在光怪陆离的人生百态中做到处三重苦中而心意不惊,虽临安乐而不为所动,远离执着、畏惧和愤怒,这才是心坚意稳的哲人”。(《薄伽梵歌》第二、第三章)。诸如此类的瑜伽指引,就像一份份生活指南,可以在每天的生命航线中,带领我们避开各种障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瑜伽文化的历史性回顾,探索瑜伽文化的历史足迹,分析瑜伽的动向及其内涵,更加深入了解瑜伽文化的精髓,并从瑜伽文化与中国瑜伽思想融合方面进行探讨,对这一新兴运动的发展进行论述,从而提高人们对瑜伽的认识,促进瑜伽运动的开展,使中国瑜伽发展更加清晰明朗。  相似文献   

19.
研究对象:北京市16家颇具规模的健身俱乐部。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研究结果与分析1.经营者对瑜伽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健身俱乐部在引进瑜伽课程的最初是缺乏对瑜伽系统、深入的了解。由于管理者缺乏对瑜伽足够的认识,还直接导致了在俱乐部的经营活  相似文献   

20.
神秘瑜伽源印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振宵 《精武》2006,(10):4-4
瑜伽是梵文Yoga一词的音译,这个词源于动词词根Yuj,原意为“给牛上轭”,以后引申为连系、结合、心的统一等涵义,我国旧译为道、禅、相应等,现代西方又译为沉思、超觉静坐等。据本世纪初的考古发掘,在公元前30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废墟莫享卓·达罗出土的石刻雕像和陶质印章上就发现有瑜伽冥想与坐姿的刻印,表明瑜伽实践在距今5000~3000年前的印度土著居民中就已存在。根据印度现存最古老的宗教历史文献——吠陀、奥义书以及其它经典《薄伽梵歌》等书的记载,自公元前20世纪中叶以后,由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进入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并定居的雅利安人在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后,又把瑜伽纳入自己的信仰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