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史记》记载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历代学者对于"野合"一词的含义,说法不一。"野合"一词在先秦时期有着丰富的含义,叔梁纥与颜氏女的"野合"、"祷于尼丘"是循时俗所致的婚配、乞子行为。  相似文献   

2.
王裕临 《新闻爱好者》2008,(12):136-137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然而,他的体育思想和强身实践却被世人知之甚少。 一、孔子的体育实践观 先秦时期,一般情况下,对“士”的要求是文武双全,那时的士人也的确多是能文能武。孔子也不例外,孔子是一位身材高大、勇猛有力的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古代的尺比现在的尺要短,周尺的一尺为现在公制19.91厘米,这样计算,孔子的身高约在1.80米以上。  相似文献   

3.
刘丽华 《兰台世界》2015,(9):113-114
孔子是中国最早进行游学活动的圣贤之士,在当时和后来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孔子游学的背景和游学经历出发,总结了孔子游学的比德观、求知观、社会观、蕴含孝道的近游观等观念,并分析了孔子游学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韩非子·有度》有"绌羡齐非"一词,向来研究《韩非子》的学者没有确切合理的解释。本文通过对比《淮南子·泰族》《韩诗外传》等书中与之相类似的文句,认为"绌羡齐非"应读为"绌羡济非"。其义为削减过度(或多余)、遏止过失(或错误)。同时本文还顺便解释了"黜淫济非"及"绌羡齐(济)非"中的"淫"和"羡"二字的字义。  相似文献   

5.
公案:《论语·阳货》载孔子之言云:"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今用:"恶"即讨厌。孔子讨厌两样东西,一为"妾",二为"小人"。此处"女子"只指"妾"而言,非指全体"女性"也!只有"妾"的心态才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妻"没有这样的心态,与"君子"无关的其  相似文献   

6.
田鹏 《兰台世界》2016,(4):154-156
先秦元典中"诗"的含义存在演进过程,对其本义的理解应结合语境。以《论语》和《孔子家语》为代表的儒家元典中,孔子"论诗"可分为三类:先秦普遍意义上的四言诗;包含先秦诗学精神和政治教化功用的一种文体;《诗经》三百篇之原始定本。可以结合《诗经》逸诗在其他先秦典籍中之应用推测出孔子或其他先秦学者在删诗时秉持的文学之审美性和政治之实用性标准。从相关《诗经》著述序跋中可以总结出,南宋王柏的诗经学著述《诗疑》受朱熹诗经学观点的影响,也提出"删诗",有学术功利化的色彩,其说和"孔子删诗"说的区别在于其创作动机。该观点体现了南宋时期诗经学研究的经学性和文学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关于孔子死后儒家由分裂而演变的情形,最著名的一种说法是战国末期韩非所提出的"儒分为八"说。《韩非子·显学》云: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柳诒徵云:"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即使自今以后,吾国国民同化于世界各国之新文化,然过去时代与孔子之关系,要为历史上不可磨灭之事实。"此番评述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及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为孔子美学思想研究提供了宽松的理论环境.30年来的研究文章主要集中于孔子的"音乐美学、文学与修辞美学、社会伦理美学、审美教育、内涵与外延"等5个视角;它经历了"批判→部分肯定→全盘肯定→颂扬为中国古代美学的奠基人"等4个发展阶段;对其美学地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儒家美学奠基人之论述.  相似文献   

10.
<庄子·天运>篇云:"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历史上,孔子确实是对包括<诗经>在内的古代文献进行过一番整理修订的编辑工作.其中,孔子编辑<诗经>的重要方式就是"删诗".西汉司马迁首先明确提出了这一观点:"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1]对于孔子"删诗"说,历代不乏支持者,同时质疑之声也是不绝于耳,而且渐占上风.这一历史争论以唐、宋、清三朝最为激烈,也最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伟  张妍 《中国编辑》2018,(8):86-91
作为编辑家的孔子,其在我国编辑史上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编纂教材"六经"上,更重要的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编纂思想,如"信而好古"的编纂理念、"述而不作"的编纂原则、"多闻阙疑"的编纂风格、"排斥虚妄"的编纂态度。在整个编纂工作中,孔子都在践行着他的教材编纂思想。从孔子编纂实践中可以得出如下启示:编纂教材可以促进教育的广泛传播,编年体方法是史书编纂的首选方法,编纂典籍能保存历朝历代完整文化,编纂工作的导向要符合社会主旋律。以上方面,无疑会对当前及今后各类教材的编纂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早已耳熟能详,《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列举弟子有77人,且说: "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看来,即使汉代司马迁所能称述的孔子弟子及贤人的数目也是个大概数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孔子的安贫思想,历来有很多学者曾予以批判,认为这是露骨地要求下层的“人”在经济上退让与屈服。对于这些说法,张海鸥在《河北财贸学院学报》第1期上撰文,表示了不同看法。张文认为,孔子安贫说的本意,原是提倡一种对待贫和道的态度。安贫是乐道所要求的,乐道才是目的。在贫与道的关系上,有志之士应该不图安逸,不怕贫困,致力于道,矢志不移。这种品格是高尚的。孔子这些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士说的,不见得存有担心“小人”造反、企图麻痹他们的政治目的。另一方面,孔子也并非一定要人们永远安于贫困,他认为对于富贵,只要合于“义”和“道”,就是“可求”的。孔子对子贡经商是赞许的,他未说过一句反对经商的话。这些都说明孔子的求富思想  相似文献   

14.
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孔子是中国"山水仁性"思想体系的开创者之一。"山水""、松柏""、日月"等也成为孔子"仁性"思想的代表意象。本文在研究了孔子山水意象的基础上,探寻了孔子山水思想与仁性内涵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孔子祭祀,是中华民族为了尊崇与纪念孔子,而主要在孔庙举行的隆重释奠,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不能不说是世界祭祀 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在古代,祭孔被当做"国之大典",有极其完备的祭祀场所、礼乐制度、组织机构、经济基地和服务队伍,世代相沿,"与国咸休".  相似文献   

16.
"六艺"是指二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至圣先师"孔子,教授弟子们的六种教学科目,即:"礼、乐、射、御、书、数",称"六艺".孔子创私学办民校,培养"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史记·孔子世家>.礼教,如同现代教育的德育;乐,是审美教育;射和御,如同现代的体育教育;书、数,乃是智育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世界文化巨人孔子的故乡,在山东省博物馆新馆开放之际,我馆策划制作了"孔子文化大展",旨在通过该展,能令人们在纷繁的世事中驻足停留,在这里进行一次心灵的朝圣之旅。孔子一生集古今之大成,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历史进程,并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影响最深的古代文化之一。千百年来,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孔子,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后世学者更是使孔子思想之精髓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8.
一、孔子档案编纂的原则和方法 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儒家经典,其内容"皆先王之政典也"(<文史通义·易教>).孔子编纂"六经"是我国古代对档案文献第一次有目的的大规模的整理和汇编."六经"编纂的原始材料,都来自于历史文献,孔子在编纂时没有根据个人喜好加以改动,而是忠实原文,使得历史材料能尽可能保持原来的风貌.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语汇中的"小人"、"君子"是表示道德等级的概念;孔子突显"小人"、"君子"的道德等级色彩,意在建立自己独特的社会分层系统;该分层系统由两个有机的子系统构成:一是等级封闭,严禁下层成员向上层升迁的阶级分层;一是等级开放,允许并鼓励下层成员向上层升迁的道德分层。在阶级分层桎梏下,为下层成员开辟出实现社会升迁愿望的突破口;恪守阶级等级的规定是社会成员"成名"的途径,而追求"成名"的人越多,"正名"即确立阶级等级权威的政治目标便越容易实现。——这就是孔子社会分层系统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齐金江  孔磊华  李岩 《山东档案》2008,(6):67-68,70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早已耳熟能详,《史记&#183;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史记&#183;仲尼弟子列传》列举弟子有77人,且说: “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看来,即使汉代司马迁所能称述的孔子弟子及贤人的数目也是个大概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