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言素质的两大表现与语感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素质是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在语言上的表现,其主要表现为语感和语识两大方面.语感是以"潜意识"或"无意识"方式活动的语言意识,语识是对于语言的"反思意识".语感与语识的关系是:语识的产生要以语感为基础,语识在语言运用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语识作用下所形成的语感是高级语感.语感教学必须走"语感与语识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语文内涵之一是语,"语"自身包含口头语、文字语与表情语,其关联的言语才干有三要素:语感才干、言语外交才干和言语调控才干;"文"包含文字、华章。语文底子功练习中要害的是培育语感,它是言语才干的根底与条件。而语感的培育与朗诵又密切关联,由于语感的培育是根据对言语文字的感触及其导致的身心反响而完成的言语办法的内化。其底子办法有二:一是实际的言语外交活动;二是模范的文章著作  相似文献   

3.
简单地讲,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感,是对语言理解判断的一种敏锐的直觉性感觉。“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觉的理解。”(王尚文语)语感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心理因素:通过语词的激发唤起有关的表象,再造想象和种种联想: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共鸣;运用自己的经验品味读物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通过对语词的分析、判断去鉴赏作品的语义。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语感呢?语感之“感”,源于语感之“语”,它是从言语交际中产生,并由学习者对言语对象的感觉积淀而成。此与所谓“操千曲而后知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道…  相似文献   

4.
正语感是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文化、美的熏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是语言接触和"语码转换"的集中场所和天然的言语事件数据库;本文通过校园言语交际的现象,讨论了"语码转换"现象的发生时间和原因.  相似文献   

6.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英汉语言中都存在很多话语标记,它们发挥着不同的语用功能.本文比较了位于句首的英汉话语标记"so"与"那",功能的异同:它们都可以作为推导标记、提示标记、延缓标记,话题标记;不同的是"so"可以单独使用,用作态度标示语.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指言语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我称它"英语优越感",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对英语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意识.英语语感的建立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其实就是语感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言语形式感",领悟、内化言语形式的过程就是吸收语感、发展语感能力的过程,也是实现语感迁移、使其充满创造性的前提和关颊庖舱枪湃讼暗糜锔械幕就揪逗头椒?语感教学所凭语识亦皆蕴含于言语形式之中.所以,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务必立足言语形式.  相似文献   

9.
<正>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把握对象,激发写作欲望优秀的言语作品,语言表达的形式总是具体而又独特的,让学生对这具体而又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有所领悟,有所体验,形成语感,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语  相似文献   

10.
"语感"是国内语文教育领域、语言学领域以及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一个十分常用的概念,但是不同领域对它的理解并不相同,语文教育领域一般把语感理解成对言语之意义、情味的体悟、感受;而语言学、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一般认为语感是对语言形式的直觉判断。  相似文献   

11.
谈高职院校"外语+轻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外语 轻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功底和娴熟的语言技能,了解某一轻工专业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文章进一步指出高职院校"外语 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有别于本科院校,同时分析了"外语 轻工专业"与"轻工 外语专业"两种模式在培养目标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is a contested terrain on which political conflicts are played out and relations of inequality are symbolically articulated and challenged. Language policies involve a paradox: for "language" is invoked as a reified object associated with essentialist constructs of identity to stand for much more complex and changing patterns of language use. In this article, I consider this paradox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ampaign led by Sikh parents to have Punjabi introduced into curriculum in secondary school in Leeds, England. The study explores how "rights talk" and "needs talk" were used as idioms for making political claims about the valu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Punjabi at school. This use of Punjabi as a reified political symbol is contrasted with Sikh teenagers' patterns of Punjabi language use. The analysis brings into relief 2 processes for asserting and contesting the value of Punjabi for different purposes and to distinctive ends.  相似文献   

13.
彝文古籍记载有最古老的文化内涵,是蕴藏中华远古文明的另一宝库.但因各地彝族早期就习惯按自己所操方音口语,混用同音字、多形字写作或抄誊,形成各地"书不同文".严重地障碍了民族语言文字的交流与传承.因而必须对彝文古籍进行"深层次研究".在确切落实其记载内容的条件下,将滇、川、黔、桂超方言通用彝文,代换原书中同音混用字或多形混用字,这样在各地彝文古籍中实现"书同文".对这一重大事业,要高瞻远瞩,克服自私保守,与时俱进.在实现"书同文"之后,原同音字、多形字混用的彝文本,与换上超方言通彝文的新本,长期并存,以备研究.  相似文献   

14.
Asher等在编著的《语言及语言学百科全书》中将“语法化”定义为:具体语境中实词虚化或松散的结构紧凑化的过程。就实词虚化而言,又可分为实词向虚词的完全虚化和由意义较具体向较抽象转化的实词内部虚化。本文在对《论语》“及”字进行穷尽性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及”字的一些虚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修辞立其诚"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文论的历史叙述中论及“修辞立其诚”的时候,应对之作寻本探源的考察和重新解释。所谓“修辞”,乃存在着修省与修饰两个维度,或者说偏重于反求内心之真善与倾向于追逐外饰之美两条路径;所谓“立诚”,就是要确立或者呈现内心之经验性真实,或者宇宙、人间的普遍真理;所谓“修辞立其诚”,就是以文辞之修饰或者“修省”而实现对内心之经验性或者宇宙、人间的真理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Reviews     
《English in Education》1994,28(2):48-53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CRANBERRY MORPHEMES: A Dictionary of Grammatical Terms in Linguistics R. L. Trask Routledge
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 The 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 Series , edited by Hilary Janks
All published by Hodder and Stoughton Educational, Southern Africa, PO Box 3948, Randburg
PROVOKING READERS : How Literature Works , Kenneth Quinn Macmillan
AUTONOMY AT A LEVEL: English 16–19: Entitlement at 'A' Level Ros McCulloch, Margaret Mathieson and Val Powis David Fulton  相似文献   

17.
《C++程序设计》正逐渐成为很多高等院校中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将成为学生未来科研或工作中一种实用的工具,也会成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的基础。本文从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C++的教学应注重其实用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实例教学、问题驱动、教学手段等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写好程序,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写出规范化的程序。  相似文献   

18.
卡尔纳普在《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一文中宣称可以用逻辑的方法终结形而上学。然而其论述并非无懈可击,并不能使人信服。文章从其应用逻辑标准自身的合理性,逻辑分析方法与其“科学性”的主张存在自相矛盾的因素,实证逻辑的标准在经验领域内运用等方面,对卡尔纳普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著的分析,进一步提出和阐述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对"语言不同而思维相同"说的质疑,提出作家的功力在对语言的敏感和对语言的认识两个方面等.此文认为语言交际是不同的人在交际中既去同又去异的不断磨合的过程:语言就是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的联合体.不是先有一个叫语言的东西,然后出现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这些变体;还举例说明程序语言.  相似文献   

20.
语言态度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产生深刘的影响。通过对湖南省龙山县坡脚乡万龙村土家族人的实地语言情况的调查,可以从主观评价、民族意识、价值取向与行为倾向、语言忠诚等方面分析土家人的语言态度,从而透视和反观土家语濒危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