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诗歌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它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  相似文献   

2.
文章写景多为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将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之中,景物描写就具有了灵性,能够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表明作者的心境。写景抒情,应追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即,要把不容易描写的景象,写得使读者像亲眼见到一般,而作者所要表达的不尽之情则表现在言词之外,由读者通过形象的描写自己去体味。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因情选物写作时,笔下的自然景物应融入作者独特的情思,让"山水有情,草木知意",而不是简单客观的描写。  相似文献   

3.
秦玉文 《文教资料》2010,(33):14-15
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又要契合人的心理感受,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春》,将客观写照对象融入主观心灵之中.既如实描写了自然之春。又饱含了作者的内心情感,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本文试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对《春》一文的描写手法进行分析,以揭示此文之所以韵味无穷的内在原因.并与读者共同赏析。  相似文献   

4.
缘情写景,指作者带着自己的主观感情去观察和描写景物,客观景物的描写完全取决于作者主观的心情,作者描写的客观景物无不染上其主观感情的色彩。杜甫的《春望》中有这样的两句诗:“感时花溅  相似文献   

5.
<正>融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融入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指描写的所有景物都会寄托情思,强调感情要通过写景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绝少有原生态的,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接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景物描写,一是融入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情感的景物描写.前者借助景物来表现作者情感;而后者,不是直接地展现作者的情感,而是借助景物,来表现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的情感.前者一般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这里单说后者.此种景物是作品中人物眼中之景,此种景物之“情语”也是作品中人物之情.例如,鲁迅的《社戏》,写小伙伴们划船去听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写景,就是在写人物“心情”.在阅读过程中,如何界定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对应关系,往往会成为阅读中的难点.下面就以小说《芦花荡》为例,试作说明.  相似文献   

7.
写景是对自然景色、客观环境和周围陈设的描写。景物描写有的直接赞美祖国的壮丽河山,有的起渲染气氛、烘托中心的作用。一篇好的景物描写,能反映出时代的气息和当时、当地的社会风貌,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串连故事情节。许多写景物的习作,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某一方面的感情,它不仅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读者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还能提高读者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从而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增长见识。一、写出景物最显著的特征世界上的景物千千万,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就是同一景物,…  相似文献   

8.
《天山景物记》是当代著名作家碧野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天山艳丽多姿的自然景物,丰富多彩的边疆生活,热情赞颂祖国的锦秀河山,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读了它,天山绮丽的风光,犹如卷轴,历历在目,引起读者的遐想。它使读者受到美的熏陶,增加对美的理解与追求。文章能收到这样的效果,与作者颇具特色的写景状物手法是分不开的。现试述之。  相似文献   

9.
《我的空中楼阁》以摇曳多姿的文笔,真挚的感情感染着读者,它象一幅淡雅的风景画,又似一首清新隽永的抒情诗。作者借对筑在山上的一间家居小屋的描写,寄托了他对独立安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这篇散文写景抒情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把他对大自然真挚热爱之情移入对客观景物的描绘之中,使物“皆着我之色彩。”文章第一部分作者立足于小屋之外,写小屋与周围的环境。作者称小屋为自己“生活中第一件艺术品”。但作  相似文献   

10.
日出三部曲     
沈琴红 《新读写》2010,(10):20-20
作者的描写基本功很扎实,对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环境和景物的描写相当到位,也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所在。作者在展露三种不同时刻的美丽景色的同时,让读者有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11.
一、意境的概述1.意境的概念意境是主客观因素的统一,即作者主观之意与客观现实之境的辩证统一。意境可以这样解释“:意”是指作者由客观事物触动,主体感观产生的思想感情“;境”是指作者在描述的客观事物、景物。意注重于作者思想感情,包括内在和外在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愤、悲、忧伤、恐惧、忧愁、痛苦、羞耻等内心体验。在创作过程,有时候无法用言语去表述主观内心世界思想感情和情感,只好借助于客观环境景物去表述,这就是情与理结合。境注重于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是形与神的统一。简言之,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客…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是先从感  相似文献   

13.
《小读者》2013,(9):36-37
文章写景多为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晴语”,作者将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之中,景物描写就具有了灵性,能够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表明作者的心境。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层次结构上、修辞手法上、声律的运用上,将十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罗列在一起,让读者的想象将它们连接成一幅深秋夕照图。它们连成一体,共同表达了游子漂泊他乡的那份感伤之情,从而让读者领悟到这首小令的结构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永远是人类的朋友,当你疲惫时,它用清风安抚你;当你失意时,它用明月慰藉你。你在都市里奔忙,是她把你揽入怀抱,你浸润了她的雅趣;你在田地间劳作,是她给你送来诱人的果香,你吸收了它的精灵。选好心镜,把它摄入你的胸中吧!让自然之美流淌在你的笔端,让心弦随着自然而律动,关键是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在文中体现景物的特征。一、领悟景物特征的内涵文章中的“景物特征”不同于“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是纯粹客观的,而文章中“景物特征”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即:自然景物的客观本质特征、自然景物的主观化的特征。1.自然景物的客…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层次结构上、修辞手法上、声律的运用上,将十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罗列在一起,让读者的想象将它们连接成一幅深秋夕照图。它们连成一体,共同表达了游子漂泊他乡的那份感伤之情,从而让读者领悟到这首小令的结构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从学者较少论及的海明威短篇小说《雨中之猫》和《白象山》的写作风格的对比研究出发,从景物描写的意蕴、人物对话的指示、全篇的暗示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海明威一贯坚持的意蕴之美,在含蓄和婉约中读者可以了解作者的另外一面。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在他的《宋元戏曲史》中,把马致远的〔天净沙〕视为元人小令之最佳者,评语是:“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就情趣流畅,浑若天成的意义说来,确是公允之论。小令只有短短5句,28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题名《秋思》,但全篇却无一语道及其所“思”的内容。它只是排列一些孤零零的景物,并点明这些景物正是小令主人公“思”之寄寓所在。需要的是借助于读者的理解和想象,把景物与主人公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一挖掘出来,然后才能最终达到对作者“秋思”内容的认识。在作者铺染的一系列景物中,首…  相似文献   

19.
山水画的写生方法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有它自己的特点,有别于西洋画中的风景写生.中国山水画写生,不仅重视客观景物的选择和描写,更重视主观思维对景物的认识和反映,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在整个山水画写生过程中,必须贯彻情景交融的要求.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首先要选择写生的景物.  相似文献   

20.
王清怡 《新读写》2013,(4):30-30
开篇景物描写细腻,用词贴切,使读者有种身临其境之感。对人们拍照方式、生活方式改变的思考,角度独特且颇有见地。小作者观点鲜明,针对问题愿意思考并有自己的看法,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