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写情圣手李清照的愁词最是姿态百出,异彩纷呈,其词集《漱玉词》(《四印斋所刻词》本)。离别之怨,相思之苦为南渡前愁词的基本旋律,《醉花阴》是代表;身世之悲,家国之痛为南渡后愁词的主题音乐,《武陵春》是典型。一“、永昼”之愁与瞬间之愁《醉花阴》写从清晨直到深夜难解…  相似文献   

2.
北宋词人贺铸填有《青玉案》词。词中云:“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了他在江南梅雨季节里,过着孤独生活的愁闷心情。诗人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连用三个比喻,喻出了“愁”之多、“愁”之深。这种用景色来比喻愁情的写法,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而似乎可以捉摸,贺铸也因这首词妙不可言而被后人誉为“贺梅子”。北宋词人张先,其词多写士大夫诗酒生活和男女爱情。他的词善于描绘一种朦胧美,又特别以描写“影”而著称。他曾有三个写“影”的佳句最为著名:《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归朝歌》:“娇柔懒起,帘压卷花…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和《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写一个“愁”字,但“愁”的内涵迥异。这反映出李清照生活经历的重大变化。《醉花阴》是她的前期词的代表作,《声声慢》是她的后期名作。笔者试就这两词中所写的“愁”字的内涵进行比较,来粗浅地探讨一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不同风格,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4.
一、重点点拨问:同是写“重阳”,这首词与以往古诗词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哪里?答:古诗里有关重阳的名作很多,但大多蕴涵伤感、悲凉的情感。比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苏轼的“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南乡子》)。不外乎花酒空愁,满怀岑寂。古代诗歌咏“重阳”,大抵离不开登高、赏菊、吟秋等内容,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也不例外,但他全然没…  相似文献   

5.
在封建时代,帝王常是后宫三千,纵情享乐,造成许许多多青年女子的悲剧,因而宫怨诗成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题材,而以唐代为盛。裴交泰《长门怨》: “自闭长门经几秋,罗衣湿尽泪还流,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王昌龄《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相似文献   

6.
<正> 李清照是宋代感情极其丰富的女性,又是善于表情达意的词人,在她的笔下,无论是怀念亲朋的别愁离恨,还是家破国衰的悲伤忧患,部把一个抽象的“愁”字,写得具体可感,读来能闻于耳,触于目,会于心,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李清照笔下的“愁”有重量。她的《武陵春》词云:“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相似文献   

7.
“愁”本来是主观抽象的思维活动,但若借助恰当的具体形象来摹写,就能使之变得有数量、有分量、有重量,并且可以用长度、宽度、甚至时间来丈量。如此,就让无形的愁情变得可见、可闻、可触、可数、可量……从而获得神奇的立体效果,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让我们来数一数、量一量、品一品文人墨客心中的愁思。愁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词人以不断东流的一江春水喻亡国愁恨之无穷无尽,形象可感。“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把愁物质化,变为辛酸之泪,随水…  相似文献   

8.
沈雄《古今词话》引沈谦语:“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觉张郎中、宋尚书直衙官耳.”以“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词坛地位之尊,只能充当“衙官”,而李后主“仍不失为南面王”,足见李煜在词史中享誉之高.谭献在《词辨评》中亦云:“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统观李煜词作,不过三十来首,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声色享乐型,如《浣溪沙》“红日已高”、《菩萨蛮》“花明月暗”;(二)清愁隐逸型,如《捣  相似文献   

9.
寂寞之愁:“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李清照的愁。读她的词,你能感受到夫亡后孤独寂寞的沉痛,你能感受到国破民伤的悲怆,你甚至能感受到一种透彻骨髓的寒冷。这首《武陵春》写了她的晚年生活,词人此时已52岁,  相似文献   

10.
我不知,在范仲淹心中,何为忧?何为乐?记得读过几首范仲淹的词,句句透着愁,什么“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什么“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什么“酒未到,先成泪”……可我很喜欢这几首词,句句含泪,字字是忧。这忧,决不是李清照的浓睡残酒,决不是柳永的晓风残月,更不是李煜的一江春水。这忧,有战场的尸横遍野,有孤城的心力不支,有报国的举步维艰……今天,方才明白,原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忧,是诸葛亮“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警钟。这忧,是魏征《贞观十疏》的字字忠言。这忧,是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悲愤难当。这乐,是刘邦…  相似文献   

11.
吴昊 《语文知识》2000,(4):39-39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必得秋霜?”(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其中“明镜”一词,课本未作注解。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和《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在评析此诗时,均理解为诗人揽镜自照,对镜端详,显然是把“明镜”直解为生活中梳妆用的镜子。笔者认为,这样解析欠妥。  相似文献   

12.
张继《枫桥夜泊》一词表现了羁泊者的孤寂之情.其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不仅点明羁泊者的具体位置在“枫桥”,而且面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五种景物,而“江枫”一词的意象与“愁”密切相关.不同意“江枫渔火”为“江村渔火”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己矣!”,“自古多情伤离别”,“有别必怨,有怨必盈”,因此,离情别绪成为文人歌咏的常见题材。婉约词含蓄蕴藉,词中善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以水喻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以万古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来比喻一腔愁恨,李煜的亡国之伤痛,失国之愁恨,是如此深重,江水不竭,愁亦不绝。化无形之情为可见之物,形象鲜明生动,意境壮阔远大,乃成千古绝唱。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以春水迢迢写行者之愁,驻马回首,路愈远愈深…  相似文献   

14.
薛艳 《语文天地》2010,(10):22-24
近日翻检《李清照集校注》,品味精妙字句,获益良多。念及《武陵春》一词,其中有千古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觉其似有所本,然又不甚明了。复忆起与宋初郑文宝诗《柳枝词》末句相似,于是笔者又翻找《宋诗选注》,幸得其然。钱锺书先生还于注释中提供出几处“载愁”之例,只周邦彦《尉迟杯》、石孝友《玉楼春》、王实甫《西厢记》、陆娟《送人还颓安》四处,仅列例句,叙述简略。为了弄清“载愁”的来龙去脉,笔者又查找了一些其他诗词,并作了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5.
愁,《辞海》注释为:(1)忧愁;(2)形容景象的惨淡。宋朝词人(包括北宋和南宋)写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宋词中占有相当篇幅,罗列分析之,别有一番风味。 晏殊的“哀愁”。他的词作承袭晚唐五代余风,多遣兴娱宾之作,或反映宴游生活,或描写男女相思,往往夹杂着轻淡的哀愁。例如:“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木兰花》),“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踏莎行》)。在《浣溪河·一曲新词》中,虽然没有一个“愁”字,但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借景抒情,将他那种淡淡的哀愁,借月下、花落、燕归等景物描写表现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究。正如《古歌》所云:“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晏几道的“穷愁”。几道晏殊的幼子,  相似文献   

16.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归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宋代词人,秦观尤擅吟愁弄恨。愁、恨,在他的笔下是多姿多彩的:《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是流动的愁;《浣溪  相似文献   

17.
秋色入心即为愁。秋天来了 ,秋风起了 ,秋雨下了 ,秋叶落了 ,这些景色最容易引发人的感伤和愁绪 ,特别是对于多愁善感的古代文人。《汉乐府·古歌》中“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 ,入亦愁”的诗句 ,道出了秋天典型的景致和文人们典型的心境。古人写愁绪有很多名篇名句 ,屈原的《离骚》以长歌的形式抒发被楚王放逐的郁闷 ;张衡的《四愁诗》一唱三叠 ,表达的是郁郁不得志的心声 ;李白也有很多写愁的诗句 ,随手拈来 ,皆成名句 :“白发三千丈 ,缘愁是个长。”(《秋甫歌》)“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五花…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有许多充满“愁”和“泪”的词篇,这类词篇,在内容上,前后期有所不同.与北宋婉约派词人、南宋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人相比,也有所不同,并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唐宋词善言“愁”,许多言“愁”名句深入人心,流传千古。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吴文英的“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中共计有3845个“愁”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离愁常用春草来比兴,芳草萋萋往往象征着离恨悠悠。如《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都是以春草喻不可抑制、无时不增的离情。唐宋词中有大量抒写愁情的词作,词人们塑造了多姿多彩的愁的意象来表现内心深处的万般愁绪。有的用春草表现愁的不可抑制,有的用流水表现愁的连绵不断,有的用柳丝表现愁的缠绵悱恻,有的用舟载愁以衬托愁的沉重。唐宋愁情词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含蓄、委婉、缠绵的意境,千年之下,得到了各个时代的读者的广泛喜爱。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表示时间的文言词。这些词往往不容易解释、翻译。下面就为同学们归纳解释常见的时间文言词。一、表示过去时间的根据意思可分为5种: ①“昔、故、向、往、曩”意思是过去、从前,其中“昔”是名词,其余是副词。例如:“昔作女儿时”(《孔雀东南飞》)、“轩东故尝为厨”(《项脊轩志》)、“向之寿民”(《察今》)、“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少年中国说谎》)、“曩与吾祖居者”(捕蛇者说》)。②“初、始”意思是当初,都是副词。例如:“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燕赵之君,始有远虑”(《六国论》)。③“已、既”意思是已经,“既”也可以翻译成“……之后”,都是副词。例如“舟已行矣”(《刻舟求剑》)、“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④“曾、尝”意思是曾经,都是副词。例如:“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