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种默化知识,通常表述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是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认知感悟,它通过隐性的方式对学生语文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活动正是要努力搭建意会和言传的桥梁,促进学生意会和言传的不断转化。一、语文教学的意会和言传语文教学的意会和言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通过作者的言传还原于作者的意会  相似文献   

2.
意会与言传是传递信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形式,各类语文教学方法都是基于此两种形式的变化组合与应用。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意会与言传方式下,意境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构建良好的意境帮助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方式和意会方式更好地获得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3.
人们读书读到精妙之处,常常感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普遍以为所读之书"皆可意会,也可言传"。他们注重阅读教学中的"言传",即让学生充分地说、充分地表达,阐述着"有声语文"的精彩。这种用"言传"来了解学生对文本的意会,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阅读教学方法已习以为常。于是,意会作为一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悄然失落,早已被很多教师遗忘或弃用。  相似文献   

4.
意会方式和言传方式,是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和培养技能的两种基本形式。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都是这两种基本形式的变化、组合和具体应用。意会与言传的关系和具体应用。在历代语文教学论著和文学理论著作中都曾作过多方面的探讨。只要稍许翻一翻,“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得意已忘育”之类的话,比比皆是。近十年来,随着国外教育理论的引进,特别是美国本杰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以后,否定“意会”  相似文献   

5.
意会是基础,是理解的内在过程;言传让意会显性化,是外在的表达过程.意会是一个寻求言传的过程,是心灵求通而未能的感悟之始.其实,艺术设计中由意会到言传,这是语言表达的需要,也是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设计水平的需要.艺术设计是一种沟通和传达,是一种艺术的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尤爱红 《教育艺术》2009,(12):24-25
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让学生不仅能"意会"美,更能借助于理性的思维,将"意会"的美用语言"言传"出来.  相似文献   

7.
沈赟 《四川教育》2001,(12):18-19
汉语中有一条成语叫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是“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这条成语中有两个重要概念:“意会”和“言传”. 言传,即通过语言交流信息,表达思想。言传的知识表现为外显的编码化知识,如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或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达的知识。意会,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悟。意会知识就是通过体验、感悟而达到的一种微妙的尤法用语言来表达的隐含经验类知识。随着现代认知理论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越来越关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认识活动,如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科技创造活动小的灵感和顿…  相似文献   

8.
(一)“言传”和“意会”是词义教学中两种常用的手段。所谓“言传”,是用语言或文字对词语加以解释,使学生理解词义;所谓“意会”,是通过直觉或者联想,让学生领会词义。  相似文献   

9.
正太多的时候,我和学生会走入这样一种境地:双方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常常导致我的教学陷入僵局。从意会到言传,中间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果意会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渲染、一种呼之欲出的积淀,那言传应该是顺其自然的领悟、水到渠成的表达。如何在课堂上实现从意会到言传的超越呢?下面我结合自己执教的课谈点体会。一、言传素材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不仅需要言传,还需要意会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悟.职高学生因年龄和生活经历所限,对文中"意"的理解较为肤浅,所以需要我们教师去适当引导点拨,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心灵与文本的情感触点,使之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情感互动,从而对语文兴趣渐浓.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学语文阅读走向,可以借鉴西方丰富的人文思想,在中西文化互相参照中,探索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道路。1.超越工具理性的知识观,重视主体实践中的合作互动和自我生命体验主动构建,强调思维的直觉和顿悟。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说:“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他把知识分成言传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意会知识(tacitknowledge),默会维度相对于明确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如果说言传知识是属于描述性、规范性和可编码的正规知识,可以剥离于主体而在个体间以一种系统的方法加以传达,那么,意会知识就是未加编码或难以编码、高度个人…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结果显然不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与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首先回答如何理解"意会"和"言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如何实现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意会"与"言传"。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知识。随着语言的出现、文字的产生,一些知识被人们以书面的文字、图表或数学公式表达出来,这些知识易于交流,对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与此同时,甚至在此之前,人类的活动中还存在着另一些只可意会却又难于言传的知识,这些知识广泛存在,对人类的活动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通常,前一种知识被称为言传知识,而后一种知识则被称为意会知识。  相似文献   

14.
试论创造实践在创造教育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从波兰尼的言传知识和意会知识理论,创造理论和方法的层次结构性,发达国家创造教育的经验三个方面,论述了创造实践在创造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不仅需要言传,还需要意会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悟。职高学生因年龄和生活经历所限,对文中“意“的理解较为肤浅,所以需要我们教师去适当引导点拨,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心灵与文本的情感触点,使之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情感互动,从而对语文兴趣渐浓。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高低对语文成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阅读水平停滞不前,成为了学习的短板。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应当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科学开展阅读教学,构建出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结构。所谓的"意会"指的是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诱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领悟;而"言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高效意会”和“有效言传”能力。这里所说的“高效意会”,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悟性”。所谓“意会”,就是要“据言得意”。“悟”,是阅读中的心理现象。而这种阅读中的心理现象,常诉诸于对言语的感悟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阅读,就是“意会”和“言传”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秦川 《文教资料》2011,(1):48-49
在现代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这些缄默知识从显性知识的角度来看.尽管是不完善、不清晰的.但是它们对于学生的生活及认识却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只有唤醒学生的意会,才能引领学生领悟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教学中存在多种类型的意会知识,且具有情境生成性、文化依存性、审美体验性特征。为此,应当根据意会知识理论,结合古诗词教学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实现古诗词教学中意会知识由“意会”到“言传”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20.
正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会让教师觉得有些教学内容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这是一个很有必要得到改善的误解。"意会"与"言传"在阅读教学中同样重要,它们都能够很好地推动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而教师需要做的是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一、从"意会"通往"言传""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一度成为人们对于某些只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