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儿童诗是儿童言语与精神的美丽栖居。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曾说:"爱诗懂诗,从诗美艺术中汲取精神素养,这对于儿童的‘精神成人’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的确,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儿童诗创作是开启语言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一、缘起:一次儿童诗接龙的尝试周二,我将教学沙白的小诗《秋》。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只有二十字,语言明白晓畅,风格清新雅致,是不可多得的积累佳篇。可一节课只教这一首,未免略嫌单薄。晚上,翻开教学杂志,一行字跃入我的眼帘:"诗情、诗意、诗心潜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要培养多少诗人,但应该让他们爱诗、读诗。"是啊,我们的语文课堂理应  相似文献   

2.
袁娟 《成才之路》2013,(35):95-9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以儿童为对象,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最有韵律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以优美的旋律、跳动的文字拨动了儿童的心弦,走进了儿童的心灵。因此,培养学生儿童诗的赏析能力便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詹梅珍 《考试周刊》2011,(60):19-21
儿童诗必须符合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儿童诗要分行,有诗味,不在于长短。它具有饱满的儿童情感、丰富的儿童想象、新颖巧妙的构思、凝练形象的语言、童稚优美的意境等特点。儿童诗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诗和图画——好看的诗;诗和数字——好玩的诗;诗与拟人——有趣的诗;诗与联想——创造性的诗;诗与节奏——音乐性的诗;诗与灵感——巧妙的诗。通过儿童诗走进文学,学会文学地表达,学会讲述自己的话,孩子们会发现这是一件有趣的事,也许从此他就会爱上写作。从儿童诗中学会写作,能让童心永驻,让诗心永存。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学会欣赏儿童诗2.学会想象的方法3.能利用想象法创作诗歌教学过程:一、欣赏儿童诗,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歌,作曲家把它编成了一首动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欣赏《小白船》最后呈现诗歌。)欣赏了这首诗,谁来谈谈你自己对诗歌的一些认识?学生谈感受(很有想象力、语言很美、分行等。教师引导:你可以从这首诗歌的语言和想象方面来说说自己的感受。)老师看到有些同学已经是跃跃欲试了,想写好儿童诗其实也不难,只要掌握一个小秘密,就能写出最美的儿童诗来,那就是拥有丰富的想象(板书),现在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  相似文献   

5.
如同一朵朵闪烁着烂漫童趣的小花,儿童诗以其优美凝练的语言、精巧的构思、悠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使每一位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着素养、积累着语言。朱光潜先生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正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利用好这种最切合儿童实际的文学样式,上好儿童诗教学课呢?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语文教材中增选了相当数量的现代儿童诗歌。儿童诗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体,具备了诗性和儿童性的双重特征,体现了儿童精神和诗歌精神的完美统一,深受儿童喜爱。教学现代儿童诗时,教师应当自觉树立文体意识,从找准诗眼、链接生活、放飞想象、品位语言等方面,提高儿童诗教学实效,发挥其特有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儿童诗深受儿童的喜欢,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将儿童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使儿童增加体验,培养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一、花开花落亦有声——听诗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儿童诗,是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一种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8.
儿童诗不仅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中之重。不但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任务,也承担着语言训练等任务。儿童诗的自主创编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文章将结合儿童诗歌创作理论及著名诗人的创作观点、优秀儿童诗执教者的实践,围绕“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一核心论点,分“儿童灵性多,诗教贵尊重”“儿童想象多,诗教贵激发”“儿童情感多,诗教贵捕捉”“儿童思维多,诗教贵创新”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正儿童是诗,诗是儿童。组诗教学可以拓展儿童诗教学的空间,丰富童诗教学的内涵,使课堂显得更加丰满而灵动,使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也更加深刻而多元。笔者结合儿童诗主题阅读《春天在哪里》谈谈如何在组诗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一、精选组诗,发掘教学价值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各版本的教材中虽然都有优美的童诗,但大多是单篇出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根"线",像"彩线穿珠"一样将几首诗串起来,同时关注诗歌"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诗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发展儿童语言和开发儿童思维的重要作用,儿童诗教学应该契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重点从对儿童诗的欣赏和创作这两方面来对小学生进行培养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儿童诗是指适合儿童阅读、欣赏、吟诵的诗歌。2022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鉴赏”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材选编了不少儿童诗歌,这些儿童诗歌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儿童诗的诵读、积累等教学,还要能够从审美视域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等,培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笔者以第一学段的儿童诗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2.
孔凡敬 《新疆教育》2012,(17):47-47
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更是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篇幅短小,诗中有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是最适合低段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训练儿童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儿童多学习诗歌,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儿童时期是如诗一样的年华,小学语文课本就给了儿童最好的馈赠——儿童诗。如何让儿童诗教学为学生的美丽童年增添一抹亮色呢?试从诗的情感、情趣、情境等方面,浅谈小学语文儿童诗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童诗阅读与教学曾经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如何发扬光大?本文通过大量实例,论述了童诗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要让孩子爱诗,老师首先应该热爱诗、喜欢诗,做一个懂行的儿童诗传播者。还应该准确把握儿童诗的不同教学特点,了解与掌握儿童诗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4):47-48
语言是诗歌的灵魂,在儿童诗言语世界中,其语言不仅承载了儿童诗对童真、童心、童趣的坚守,而且映射了儿童诗教学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策略。学生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儿童诗的创作,可以大大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想象,进而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以儿童诗语言为跳板,可以为儿童诗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助力,更是引导低年级儿童逐步领略儿童诗的独特魅力,习得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儿童诗 儿童诗不同于儿歌,它的遣词造句在晓畅浅自之中,注重情感的纯度,关注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儿童诗具有诗的一股特点,同时它又是儿童的诗,所以从内容到形式,是以儿童的认知水平和精神内构为基准,不乏真率明朗的情感、稚拙活泼的趣味、悠远跃动的想象,再加上它匀整的结构、轻快的韵律、舒适的语感,便一下子回归于儿童,为孩子当下的生命奠基。  相似文献   

17.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是一首较为动人的儿童诗。爱心和同情心是整首诗动人的意韵。在突出新时代儿童美好的心灵时,作者力戒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一咏三迭,连造悬念的方法,令全诗情趣盎然。诗人把这些人文情怀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读者可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笔者认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新时代儿童美好的心灵,是这首诗备受喜爱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儿童诗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时时滋养着儿童精神世界,是儿童心灵与大干世界的精彩对活。本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试图以激发儿童阅读童诗的兴趣为主,指导儿童阅读童诗,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意境,促使儿童课外广泛而深入地阅读童诗,  相似文献   

19.
《家》是苏教版一年级的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孩子们通过朗读这首诗可以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与幸福。这首儿童诗内容简单,孩子们可以很快理解到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本文以《家》为例,具体分析怎样上好一堂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一、情景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感《家》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那这堂课笔者也要选择充满童趣的方式来开头,让学生在教学伊始就能感受到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史蒂文森的儿童诗集《A Child's Garden of Verses》,并以其中知名度较高的一首儿童诗《My Shadow》为例,从叙事结构和语音词汇两个角度,分析了作者充满童趣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游戏精神,探讨了儿童诗在儿童阅读和心灵成长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