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球化不能只是西方化,全球化的实质,应是人类的优秀文化全人类共享。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一种美学,那就是全球美学。我们建构的当代美学虽然也是全球性的,但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中国古代不仅有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而且有一个完整的与西方美学可以相互印证但又不一样的美学体系。这个体系对于构建当今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美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自诞生以来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分析中国传统美学“虚实”艺术在电影画面、叙事、风格诸方面的运用特点及其意义,为面对全球化语境中国电影化的走向提供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3.
西方古代美学以客观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范式,在思维方式上深深陷入主客二分的二元论困境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建构应该克服西方古代美学困境,超越二元论的思维模式,采用复杂辩证的思维模式,摆脱科学主义方法论的束缚,从而使中国美学由古典的形态向现代的形态迈进。  相似文献   

4.
由中华美学学会主办、徐州师范大学承办的“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徐州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报刊杂志社的专家、学者共40余人出席会议,收到论文48篇。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研讨会,在“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这一总题目下,会议设立了三个分议题:1、西方美学在中国的传播。2、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美学话语比较。3、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美学建设。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围绕着会议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美学“在中国”和“中国的美学”是这两年提出的一个话题。它一经提出,便引起…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正处于西方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理论上的匮乏、实践上的局限等一系列的发展困境。我们一方面要正视这些困境,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从中看到其发展的契机:借鉴西方化,开拓社会学本土化的新思路;通过国际化,促进社会学本土化的新发展;借助全球化,创建社会学本土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王国维美学理论来挖掘其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并从全球化语境、中西美学的未来走向等方面阐明这种美学思想的现代启示,旨在为建设中的中国现代美学提供一些借鉴,使其不断调整、完善,永葆生机。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美学受儒家诗教的影响,总是把审美与道德纠缠在一起。20世纪上半地,中国学从西方引进美学,形成了支撑美学学科的独立原则:“超功利性”和“形象的直觉”。这两个原则不仅支撑了中国独立的美学学科,把美从道德的纠缠下解放出来,而且承担了新化运动“借思想化以解决问题”的启蒙使命。  相似文献   

8.
“文化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伴生现象,是当今世界上一股一厢情愿的化思潮。化全球化,应是化信息、化价值观、化模式跨地区、跨国界、跨洲际的全球化的传播、冲撞、交融和共存的过程。化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必须正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化发展的负面现象,坚持中国先进化方向,采取积极措施,把捍卫本土优良化、坚持化多样性,提高到确保国家化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域的、历史的以及化传承惯性与观念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包括民族艺术、民族美学在内的民族化,在全球化的化交流中,往往更容易出现种种化落差;因而更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究与调适。一个民族的艺术,以至整个化,只有它是可增长的,才可能是生命力的;民族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以美学品质的提高为标志,而要真正实现美学品质的提高,则必须以内在的化积累与发展为依托。新的化背景下的民族艺术,整体而言,它所追求的应该是多重因素促动下的新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0.
“本土”既是全球化话语霸权的产物,是第三世界作家进入国际文化流通市场的地方性标识,也是置身全球化语境的中国作家突破西方主流文化编码的重要依据.王安忆上海历史叙事以空间化的叙史方式与本土化的民间叙史立场,鲜明地体现着其本土性建构的意图.王安忆“本土上海”建构中的文化认同焦虑,既是作家个体文化心理认同困境的体现,也表征着身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作家本土性建构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当代写作美学重返中国古代"前学科"的美学形态已经不可能。但是,全盘接受西方美学的概念体系、逻辑体系以及认识论、本体论,又会抹杀由特定历史建构出的本土的生活意义和生存体验。如何在现代的、理性的学科体系内最大限度地承接和转化传统的美学资源,是当代写作美学建设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美育思想在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其在思维模式上注重人生精神体验;在价值目标上追求人格道德修养;在反映方法上强调直觉顿悟等方面的独特性。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批判地继承祖国美学的丰富遗产,在更加宽广的视界中不断完善美育思想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加强美育思想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3.
巫术文化与古代早期美育思想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形态的原始文化,是由多种巫文化观念错综缠绕的一种意识形态.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及其美育观念的构成,应该是巫术、图腾、神话等多种文化观念交融辐射的结果.可以说,包括文艺在内的审美文化,美育观念的发生与构成,都与巫文化有紧密的关系.中国美育观念的发生与形成,最初也应该是源于巫文化.  相似文献   

14.
“悟”是中国古代诗学审美体验的核心范畴,它经历了一个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再向文艺美学范畴的深刻嬗变过程。其中,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是其很重要的哲学基础,魏晋之际,“悟”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范畴,在南宋时则成为一个文艺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湖泊旅游资源大国,做好湖泊旅游资源的开发设计意义非同寻常。就本质而言,旅游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活动。如何充分依托和开掘这些湖泊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旅游活动的审美本质决定着湖泊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是一种审美开发,如果能够遵循着体验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基本原则,那么,我们在湖泊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就一定会大有作为,湖泊旅游也终将融自然、人文、生态、审美于一体,成为人类的美好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中式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文章将着重研究多种美学因素在中国菜肴翻译中的影响,并且将从翻译者的美学感官,受众的接受美学以及两者之间的比较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从不同方面研究美学因素对菜肴翻译的影响所具有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魏晋之际玄学之风盛行,两汉居于正统地位的儒家传统群体价值观念与道德标准受到了士人们的质疑,他们把目光转向了老庄思想,试图从中寻找到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个体人生价值意义.当时,嵇康著有<声无哀乐论>,主要从反对儒家传统乐论所认为的音乐是人的情感的表现、声有哀乐、"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乐记>)的观念出发,提出声无哀乐、"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声音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的思想,把音乐从儒家传统文艺观中解放出来,赋予其独立的地位,使之成为修身养性之道,成为个体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理想独立之途径和方法,其观点具有鲜明的反儒学思想精神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传统化可以被看成是“儒道合流”的化.而中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是在儒道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子和庄子.老子的“大音希声”和庄子的“至乐无乐”思想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根源性的论点,并对现代音乐美学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广西有着丰富的民族审美文化资源,并具有边际性与开放性统一、传统性与创新性统一、多元性与交融性统一的广西民族审美文化特点。对于基础设施较差、资金相对短缺,但却拥有众多民族文化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广西来说,利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投资来发展民族经济就显得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让民族审美文化以资本化的方式参与广西文化强区建设,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职能。高校图书馆审美教育的实施主要从图书馆的审美教育的媒介、审美教育的实施者和受教育者三个层面来展开。高校图书馆要整合开发挖掘图书馆外在的审美资源,塑造完美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形象,培育具有完善人格的读者,为高校的审美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