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男权重压下的"完美"女性--浅析紫姬与宝钗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女性一直是苦难的负荷者、牺牲者,她们没有自主意识,更没有生命的觉醒,女人的任何一种举动和价值都不 会是自我给予的,包括她们的坠落与升腾、生与死,她们的悲喜剧都出自作为男权象征的历史之手。《源氏物语》中紫姬和《红楼梦》中宝钗这两个 男权社会中“最完美女性”的悲剧告诉我们:在男权社会下,她们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最终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苏童小说的主要特质,苏童笔下的女性始终充满着悲剧色彩,她们常表现为母性的丧失、对男权的依赖、同性的戕害与自我的放弃。女性自身的弱点是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但男权文化则是女性悲剧产生的根源。要想摆脱这种宿命式的悲剧,女性更需要从观念上转变,以独立的性别群体追求人性的自主。  相似文献   

3.
女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社会文化历史的边缘,她们具有作为女性的自然性别而丧失了文化性别和精神性别。女性主义兴起后,觉醒的女性向男权社会挑战,她们以行动颠覆女性的社会边缘性。女性的社会地位决定了文学描写中女性形象的地位。鲁迅、茅盾等以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提出了女性面临的问题,但女性是沉默的;庐隐、冰心、丁玲等以日记体、书信体的形式,让女性以“我”、以“妇女”的名义和身体去讲述、去言说,从而确立了女性自我言说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东周列国志》与《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一批计谋型女性,她们用尽心计,或争权,或谋利,体现了对男权社会的抗争,她们的悲剧结局也表明了封建社会中男权控制的强大。  相似文献   

5.
从《简·爱》看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的诞生为女性意识的觉醒带来了黎明 ,但它同时也反映了夏洛蒂·勃朗特女性观的局限。长期的男权话语的浸染 ,使女性作家不自觉地套用男权文化结构标准来要求自身 ,从而丧失了真正的自我。女性作家只有充分认识到妇女在男权社会中被隐蔽了的受压迫地位 ,才能使女性写作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王熙凤、曹七巧都是在男权社会中苦苦挣扎的女性,她们最终难逃悲剧命运。本文从身份及地位、爱情及婚姻、金钱及权力、奋斗及复仇几方面阐述了二人的悲剧命运。她们终究是男权社会的从属者、压抑者和殉葬者。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走到现在,作为第二性的女性是中处在男权社会的阴影中。女性的自我之声却被抹杀和压制了,这造成了男权文化构造中女性自我的空洞化。《玉米》中的柳粉香形象和《大浴女》中的唐菲形象都是漂亮有个性,但是在世俗眼中是放荡的罪恶的典型代表,她们对抗着这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她们自尊、自立,展现了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高扬和倾泻,但是在一个以男性、权力意志为中心的社会中,她们是注定被异化的,悲剧的命运不可更改。  相似文献   

8.
美籍华裔女性生活在男权社会和白人社会的双重边缘,她们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归属何方,身份重建的必要性就得以凸显。谭恩美在《正骨师的女儿》中颠覆主流话语中华裔女性的刻板形象,赋予这些边缘无根女性以新的身份,使她们最终在主流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有的出身卑微,有的是大家遗少,也有不少经历了战乱之苦,身为女性,她们所受的歧视很多.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她们的爱情千疮百孔;从她们自身来讲,她们始终在荒凉处境中做无助的凄苦的挣扎.其原因在于女性是男权社会的从属物.张爱玲写女性,是对于女性荒凉生存境遇的一种思考和追问.  相似文献   

10.
凯特·肖邦在《觉醒》中塑造了三类女性人物形象:拉夫人——传统型女性;莱兹小姐——独立型女性;埃德娜——反叛型女性。她们各有特点但都拘囿于男权社会的束缚。小说通过这三类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作者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批判了男权主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对女性主体性的遏制,展现了肖邦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弘扬。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一部分贵妇想要冲破性别角色的藩篱,走进政治这一禁区,她们以"乱政"为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与目的,而其中又以齐国贵族妇女居多.齐国贵妇的"乱政"行为,可以归为为爱子争立、为情人争位、为掩盖私通而"乱政"三大类.齐国产生贵妇"乱政"的根本原因是父权制社会下的性别权力结构失衡,春秋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则是其产生契机,而齐文化的特定结构又是其出现的地域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封建时代对贵族妇女的教育不仅仅局限在“三从四德”,还包括立德修身、谦虚谨慎、居安思危、遵礼守法、勤劳节俭等涉及贵族妇女们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全面正确认识古代对贵族妇女的教育,有助于我们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配偶及家属的约束和管理,使其正确认识权力、自身的位置等,当好贤内助,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13.
“妻子”形象是苏门词人对词坛的新贡献,她们主要出现在悼亡和寄内、寿内几种题材中,灌注了词人深厚的情感和尊重女性的态度。“妻子”形象以“净化”男女之情,为婉约词开一新境界,其意义不减于豪放词的开疆拓土。  相似文献   

14.
桐城文化中的爱民思想体现在吁求统治阶级爱民、重民和贵民等方面,认为统治者应以民为贵,使"君—国—民"之间形成并保持一种良性的持续互动关系。桐城仕宦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和政治地位,提倡爱护和厚待民众。桐城仕宦认为设君为民,民贵君轻,君臣有共事之义,而非臣之食禄为受君之恩之主从依附关系,这种共事之义的内涵是臣子匡正君主过失,利江山社稷,使百姓安居乐业。桐城诸贤突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贬抑男权,褒扬民妇,既宣传"女胜儿"思想,又颂赞"女君子"形象。其对待妇女之态度不以富贵为尊,而以思想品德上之"贤"来打破以政治上之"贵"和经济上之"富"为特征的阶级地位之不公,推举"惟贤者为尊"。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建立"工程图书馆"的必要性及国内外的现状;阐述了"工程图书馆"建设的指导思想、设计理念、构建思路和内容;阐明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具体应用;指出建设好开放的"工程图书馆"有助于大学生大工程意识的建立及工程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女性的思妇身份是男权中心文化的一种强行规定,其中体现着男性主宰女性的意图。《诗经》时代的女子还较少礼教束缚,有着较大的活动自由,她们的生活空间也相对广阔,情感状态也多有波折,内心世界自然是立体多变的。同为思妇,她们并不同于后世女子,一味地围绕着丈夫缠绵悱恻,诌媚不已,她们有更广阔的情感寄托,也有自信的情感基础。因而,《诗经》中的思妇之“思”,其实应该是女人之“爱”,而不单纯是无主体人格的单相思。  相似文献   

17.
西门庆如同无厌地追逐女人一样 ,也无厌地寻觅长相漂亮的男童供自己玩弄。他有着足 (鞋 )恋倾向 ,尤其看重红色 ,不妨称之为“红鞋恋”。他主要是通过鞭恋行为与裸恋行为 ,达到性唤起的目的。“三恋”畸变心理的形成 ,恐怕与当时整个社会风气有关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划在我国东北成立所谓“满洲国”,以便进行殖民统治,并以此应付世界公正舆论的谴责。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日伪当局打出孔孟旗号,抛出“王道政治”的统治思想,在恢复中国封建纲常伦理的旗号下,日伪统治集团对东北沦陷区的妇女进行“洗脑”,力图用封建礼教思想和殖民统治理论对其实施教化和改造,从而使广大沦陷区妇女顺从日伪殖民当局的统治,但是,这并没有阻挡住大多数妇女觉醒的脚步。  相似文献   

19.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以精简有力的文字,讲述一个深刻的故事,质疑了传统的婚姻,表达了对女性作为传统的“家庭天使”的角色的怀疑和否定,使原来处于男性中心社会视角盲区的现实得以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挑战了男性至上主义文学中的妇女形象,从中折射出女性的性属意识。  相似文献   

20.
儒家她者是在中国宗法父权的压抑基础上,结合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有关她者的概念提出的。现实世界及文学文本中的儒家她者遭受着卑劣的身体与百无聊赖的精神之双重折磨。儒家她者的形成原因在于:历史制度的无情吞噬。非合理社会的助纣为虐,无以抗拒的命运捉弄,反抗无效之后的被动沦落以及女性心甘情愿的跳入。要走出儒家她者的人生困境,既需要宗法父权制造者对权力的放弃,也需要主体人格先行者的积极救助,更需要儒家她者自身的觉醒,从而实现救赎及自我救赎儒家她者的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