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新闻是运用消息、通讯、特写、故事、专访等多种体裁,报道一个人或群体的先进事迹,鲜明地告诉受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人物新闻要写得简明扼要,这就要求写人物的主要活动和突出事迹,文章要紧扣主题。 新闻记者在采写先进人物时,写他们的共性是必要的,但更要注意选择具有人物个性的典型材料来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2.
刊林漫步     
郭梅尼谈人物通讯的采写怎样使人物通讯更有可读性呢? 郭梅尼说:“人物通讯写作要讲究细节、意境、语言、人物性格刻画等等,都对,但这仅仅是可读性的一方面,也就是仅仅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可读性应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并且首先是‘写什么’,仅仅看成‘怎么写’是不够全面的。如果你写的内容读者不关心,文采再好也没人看。如果你抓住了时代的‘兴奋点’,时代就会对你的报道产生强烈的反响,就有了可读性。我采写人物,首先考虑这个人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我感到,无论作为一个记者,还是通讯员,都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心中要有一杆时代的秤。要把你所  相似文献   

3.
孙庆林 《新闻实践》2003,(10):16-17
钱江晚报的经济报道,强调"关注民生、有效服务",就是用理性的目光去关注和思考国内外一些重大的经济政策、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努力为老百姓解读经济事件,提供有效服务。钱江晚报的经济报道策划,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供借鉴。用人物,解读经济现象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人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创造了浙江精神和浙江现象,我们的经济报道只有抓住创造浙江精神和浙江现象的人物进行解析,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好地理解浙江精神和浙江现象。钱江晚报非常重视经济人物的报  相似文献   

4.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的主体,只有贴近群众,经济新闻才会有最广泛的受众。在报道内容上选择群众关心的话题。采写经济新闻,要积极研究群众最关心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一是抓住"两头热"的问题,即领导和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二是要采用"两头热"的方法,即一方面新闻媒体首先热起来,组织采写热点稿件,进行追踪报道,开辟专栏,组织系列文章,集中探讨某一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让群众参与热点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因受行业限制,编辑记者如果不谙经济问题,难免限于“四季歌”式的肤浅化报道;如果不讲究采写方法,则很难克服罗列数据、堆砌专业术语、形式呆板等流弊。故此,要想把经济报道搞得有声有色,就必须在深与活上下功夫。经济报道之深,即报道不单要反映经济建设的升降沉浮,更要探索经济发展规律,做到既给经济部门以启示,又能引导广大受众关心、支持、参与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工作长足发展;所谓活,就是运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让枯燥的经济数据活跃起来,变狭窄的经济问题为广泛的社会话题,使报道让内行看了不觉浅、外行看了不畏深。  相似文献   

6.
典型人物报道是社会壬义新闻事业的一大特征,也是新闻宣传突出主旋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搞好以少而精各具特色的典型人物报道一写出人物新闻的时代精神,从而起到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教育人一鼓舞人的目的。几年来一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让典型人物与时代精神有机相结合,才能写出更生动、更感人、更有深度的典型报道来。-。精心提炼主题,反映时代精神、对于一个先进人物来说一在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是很多的,他能给我们提供的思想启迪也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是我们要从这方面的忧点和思想中.找出最本质的,最有时代意…  相似文献   

7.
在对同样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有些记者写得枯燥无味,有些记者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是因为记者采写首先要掌握"讲故事"的本领.那些枯燥的报道中一般很少有故事,都是大段的套话、行话、空话.而会讲故事的记者总是把读者最关心的内容放在文章的开头,利用戏剧性的情景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8.
时下,经济新闻已经成为党报新闻的主角,说它占据半壁江山不为过分。那么作为党报记者,应该如何抓住地方经济亮点,把它写好写活,让经济新闻更耐看呢?从受众角度选用材料做好翻译很多读者关心经济报道,特别是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那些经济报道最受欢迎。因此,我们在采写经济报道时,要深入研究社会生活,研究受众,准确  相似文献   

9.
吴菁 《新闻爱好者》2000,(12):38-38
世界上任何一种报纸,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不能不报道人物。威廉·大卫、斯隆等人在编写《最佳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时说:“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它写人,影响人。而且通常只有当它对人有影响时,最无生气的题目才会显得重要。”虽然说中外记者都十分重视人物报道,但二者在人物报道的采写上有着较大差异。在我国,人物报道多以一种典型报道的形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承担着宣传教育的功能。在西方,人物报道更注重趣味性和人情味。下面就几点主要差异作出比较分析,以便开阔我们的眼界,取长补短,丰富我们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孟祥红 《今传媒》2011,19(1):168
如何让经济报道更耐听、更耐看、更"亲民",成为经济报道记者一直都在思考探索的问题。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从保障和改善民生角度采写经济报道,做强做深民生经济新闻,应该是改变经济报道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涉及人物采访的专题片创作中,笔者认为要想把人物采访好,一定要抓住"准"字。一是选择采访对象要准。要找到与新闻事件有直接关系的当事人:事件的参与者与目击者,以及其他最了解事件情况的人。只有他们才能反映最详细、最生动的信息,也只有他们说话才有权威。如果是重点人物,则应重点诱导,把相关事件用某种提示性提问反映到画面上。此外,应选择那些容易与记者  相似文献   

12.
改进经济宣传,搞活经济报道,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改进经济报道,首先要找好突破口。笔者认为借助非经济视角来采写经济新闻便是其中之一。所谓非经济视角,是指在报道经济新闻时,不局限于从经济角度报道经济活动,而是把经济活动放到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透视,观察经济活动中的非经济现象,把握影响经济的非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活动已渗透到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反映并适应这种变化的经济报道也在起着深刻变化。同时,受众已不满足于就经济谈经济的报道,更多地需要从对社会、文化等非经济因素的了解中去把握经济现象,从经济活动中去观察了解社会。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应重视借助非经济视角采写经  相似文献   

13.
陈昕 《新闻战线》2012,(6):88-89
典型一定要"下凡",有常人的喜怒哀乐。当公众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人情味的人,典型才更具有可信性。典型人物报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新闻报道形式,以人物通讯为主体,辅以消息和评论。说起典型,多数人想到的还是雷锋、焦裕禄等,现今能被记住的典型却很少。因此,如何做好当代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介的“重头戏”,受众也十分广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经济报道要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必须突出人本思想,通过体现人的经济活动、人与经济现象的紧密联系,以及人在经济生活中的情感与精神状态等,更多地反映经济生活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的本质,揭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走转改"活动的开展,意味着对媒体和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媒体与受众要建立更有效的互动与沟通。不管是对于新闻媒体还是受众,都是一个增进感情、增加互相了解与信任的契机,也是让新闻更接地气、更贴人气、更有温度的一种尝试。自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我和同事们深入山区、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采写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闻报道。这让我深深认识到,基层的素材最丰富,基层的故事最生动,基层的形象最鲜活。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精彩,新闻  相似文献   

16.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物报道要有特点,才会形象鲜活。在采写人物报道时,应注意把握一些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人物报道很多都只停留在"说清楚"的层面上,离"说精彩"有较大的差距。人物报道之所以不精彩,很大程度是因为"故事性"不足导致可看性差。本文通过实际案例总结人物故事挖掘与表现的一些操作性强的做法:即前期对人物的了解要全面透彻,采访提问问题要有的放矢多多益善,叙事要言之有物曲折跌宕。简单地说就是前期了解要"全"、"透",提问问题要"准"、"多",叙事要"实"、"曲"。  相似文献   

18.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笔下就能出多少好新闻。"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我走基层的劲头更足了。我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社区街道,采写出了很多带着泥土气息的新闻。通过"走转改",我深切地感到,只有真正走基层,才能做到"三贴近",  相似文献   

19.
在对同样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有些记者写得枯燥无味,有些记者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是因为记者采写首先要掌握“讲故事”的本领。那些枯燥的报道中一般很少有故事,都是大段的套话、行话、空话。而会讲故事的记者总是把读者最关心的内容放在文章的开头,利用戏剧性的情景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20.
时下有些媒体仍把气象报道视为可有可无的"补白",有版面就发,没有版面就拉倒;记者有空就采写,没空就放弃。采写、编排时也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未能统筹安排和依计划行事。在媒体转型时期,气象报道作为受众关注的一项内容,媒体人理应予以更加重视,改变视之为鸡肋的看法,给予更多的版位,并用心研究报道手法,让气象报道也能"给你好看"。气象报道要吸引眼球,应该改变传统的"气+温+风"的简单报道程式,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