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泽东对杨朔《樱花雨》的“诗化”“点评”,是毛、杨在散文美学理念上的一次碰撞与碰撞之后的神通,所引发的60年代初期的散文“诗化”思潮,是历史机遇的一个必然.杨朔“诗化”的理论及引发的散文“诗化”思潮,在散文回归中国古典“诗”的艺术传统与创造“载道”、“言志”兼容的文本两个主要方面,为当下散文诗性的重建提供了不可漠视的正价值.  相似文献   

2.
梁国建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4):53-55,111
杨朔是当代杰出的散文家,同时又是一位勤奋的诗人,深厚的古典诗词的文学素养,把散文当代诗歌来写的创作主张,诗文并举,诗文互济的写作方法,成就了一篇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佳作,以其独特的诗化散文,为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杨朔模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这并不取决于人们怎样评价杨朔,重要的是杨朔散文已成为文学史不可分割的部分;“杨朔模式”则是中国现当代作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神载体。其实,故乡美丽缥缈的蓬莱仙境只是残存于少年杨朔心中的一个梦。几十年后,杨朔散文中的“蓬莱仙境”和所有诗化的人与事,有多少是他童年时在海边冥思过的梦幻呢?我们需要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思索这一问题。这是一个多愁善感而又不愿当亡国奴的诗人。“九一八”东北沦陷后,杨朔曾赋诗一首以志情怀:“黄鹤楼头雁夜征,紫阳湖畔月孤明,…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杨朔均是以诗性散文著称的作家,以各具特色的散文作品为中国诗化散文的发展和成熟做出了贡献,但随着读者审美观念的变化,杨朔的诗化散文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抽取了现代散文构成中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意象、意境和情感,分别阐述朱自清、杨朔散文的风格特色和艺术品位,并在现代性的框架下客观地分析导致这种读者评价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5.
周颖 《时代教育》2006,(12):19-20
以杨朔为代表的“十七年”散文,形成颂扬时代精神和诗化品格这种散文范式。由于政治权力的影响,散文这种极具个人性的文体,其自由言说的可能性失去了,其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丧失殆尽,“十七年”散文作家迷失在自我缺失的海洋里。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杨朔和杨朔散文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探究杨朔散文模式及"诗化"散文的创作,主要与杨朔性格息息相关,与传统的影响密切相关,也是当时特定时代的要求。杨朔把散文"当诗一样写"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特的"杨朔散文模式",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产生深远影响。但随着思想解放不断向深层推进,杨朔散文受到质疑。不管人们如何评价杨朔散文,他的散文创作作为当代散文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已具有"史"的意义。我们应该客观、全面评价杨朔散文,以期为繁荣当代散文创作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文学作品的意境、结构及语言三个方面来分析杨朔散文的诗化特色 ,并简要分析其诗化特色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杨朔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努力继承我国古代优美诗词的长处,为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正如老作家冰心曾经说的“假如刘白羽的散文像‘采云流水,蓬蓬元春’的话,那么杨朔散文就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了”。  相似文献   

9.
杨朔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努力继承我国古代优美诗词的长处,为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正如老作家冰心曾经说的“假如刘白羽的散文像‘采云流水,蓬蓬元春’的话,那么杨朔散文就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了”。  相似文献   

10.
杨朔、刘白羽是当代两位具有不同艺术特色的散文大家,本文从动情的细侧面与战斗的广视角(取材)、诗意的优美与壮美、感情的暗流与激浪、结构的精巧与宏阔、语言的精炼流丽与铺张华丽等方面剖析了两位作家独特的创作范式,杨朔的散文是一种灵秀清逸的诗化散文,刘白羽的散文是一种雄浑壮丽的政论式散文  相似文献   

11.
杨朔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 ,同时也是一位颇有特色的散文理论家。他的“诗化”散文理论的核心是追求功利与唯美的高度统一。这种融积极的思想性和精美的艺术性为一体的散文理论 ,在中国当代散文创作中产生过深远影响 ,对纠正当前散文创作中存在的内容贫乏的偏向 ,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散文,文学花园里的一株美丽的花朵。建国后,百废待兴,散文创作也出现了新的高潮。在建国后的十七年里,若谈及散文,就势必会提及一人——杨朔。杨朔,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归到他所要求的主题思想上来,他写美丽的风光,但又归结到人物的精神面貌。结构谨严,层次曲折分明,遣词造句精练别致,富有诗的意境,有他独特的风格。杨朔以其诗体散文的成就,并以鲜明的民族化特色,在当代散文的发展史上,深深地刻下了他的足迹。从人们对杨朔散文的喜爱,便可看出其散文作品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朔文学创作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成就要数散文。他的挚友林林说:“对于杨朔的作品,比起小说来,我更爱他的散文,这是许多人的同感吧。……他的散文,散是放得开,但又不散,收归到他要求的主题思想上来,他写美丽的风光,但又归到人  相似文献   

14.
从杨朔散文的文本建构中,我们不仅可以发现特定时代权力关系的本质,还可以发现国家意志是怎样扭曲了包括作家在内的社会成员的生活观点,使传统的价值观造成断裂,在文化创造中造成了混乱,而同时也使作家的创作在单纯化、简单化的写作中出现了复杂情况。杨朔散文题材涉及智,劳关系问题,它反映了在一个以阶级划线的社会里,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关系倒置,从而出现知识分子传统精神被改写的情形。杨朔“诗化散文”的代表作《荔枝蜜》,就是一个值得重新分析的个案。从这个作品里可以看出当代作家所遭遇的写作困境,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华传统文化遗留在革命知识分子杨朔身上的仁爱精神,是如何在革命文化语境里被曲折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又为何产生了作者意料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读散文,追求的是一种诗意.杨朔的散文就是深情的诗.他本着“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的美学目标,用“诗心”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蕴藏的诗意,把“诗”作为自己创作中自觉的美学追求,在作品中拓出一个诗的境界.《雪浪花》是杨朔散文代表作之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完美地体现了杨朔散文富有诗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杨朔是一位在散文园地里辛勤耕耘并取得重大突破的散文大家。这位明确提出散文诗化的理论、毕生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散文艺术实践的作家,从五十年代中期写作《“走进太阳里去”》开始,便形成了他独具的艺术风格。而此后他的一篇篇散文,总是情不自禁地倾注着诗的质素,飞扬着不能自已的情思,蕴含着浓郁芳馨的诗意。他以激荡在自己心灵中的热泉,把生活中“动情的事”浸润和洗涤得象璞玉那样晶莹透亮。通过艺术的联想和想象,新颖、自然、深刻的比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新时期散文理论研究状况作了综述和研究,信息量大。其主要内容有:一、新时期散文理论研究现状;二、新时期散文理论研究在新层面上的扩展;三、关于“杨朔散文模式”、“形散神不散”、“散文的命运”等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杨朔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散文,多次被选入初高中语文教材,拥有众多的读者。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如何评价杨朔散文的问题,展开了争论,现简介如下。李炳银同志的《散文评论小议》(《光明日报》82.6.24)一文,在论述如何评论散文这个问题,举例时,指出:“杨朔的散文……确实也存在着雷同和人工雕琢的痕  相似文献   

19.
伊人老师:近日,我跟 H 同学发生了一次争执,起因是他对杨朔的散文说三道四;而我呢,一向很喜欢杨朔散文,并且把它们作为自己习作的范本。可 H 同学却说杨朔散文是“纸扎的假花”,我不同意;我说,语文老师都赞赏、推崇杨朔散文,告诉我们文章要写得美,不可不读杨朔散文。H 同学不以为然:老师说好,就一定好啦?您瞧,他多狂妄!伊人老师,您的看法呢?冯薇  相似文献   

20.
一 在我国当代散文发展中,杨朔是有重大开拓与贡献的作家。他自觉地把诗与散文结合起来,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散文的美学价值。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名人也有失误,名篇也有不足之处。尽管杨朔为当代散文创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某些方面,某些篇章,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者对于散文“诗意”的刻意追求。周立波曾说:“文章要做,又不宜太做。”杨朔散文对“诗意”的重视就失之于“太做”。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