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相对于以往的中国新诗,穆旦诗歌在联想的边际上走得更远,穆旦诗的异质性,主要就体现在语言和意象上。穆旦诗按意象的表现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面历史现实,以意象的原生状态实行着线性的连缓,直接歌唱时代:一类是以意象的变体为喻体,跳跃式呈现,形成一种内敛而自问的抒情向度,解剖自我。本文讨论的是穆旦诗歌的意象变体手段。文章以诗中频繁出现的“火”为对象,通过分析“火”在诗中的具体变化来说明穆旦诗歌的诗艺构想。  相似文献   

2.
冯至的诗歌 ,无论是抒情诗、叙事诗还是后期的哲理诗 ,在中国现代诗坛上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这来自他对诗艺的独特感受与追求 ,而其中意象捕捉与设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意象的营构节制了抒情诗中情感的泛滥与避免了哲理诗中枯燥的说理。同时 ,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在意象的营构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冯至的诗歌,无论是抒情诗,叙事诗还是后期的哲理诗,在中国现代诗坛上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这来自他对诗艺的独特感受与追求,而其中意象捕捉与设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意象的营构节制了抒情诗中情感的泛滥与避免了哲理诗中枯燥的说理。同时,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意象的营构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1941年2月穆旦创作了诗歌《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作品体现出鲜明的现代性和现实性。诗歌以鲜明的意象、成熟的技巧把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和对民族命运的思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穆旦中期诗歌特色形成的开始,也是中国新诗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5.
冯至的诗歌在中国新诗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诗歌风格独具一格。从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冯至诗歌的艺术特色:“孤独”的诗人情怀、“明心见性”的哲理沉思以及中西结合的艺术手法。诗人的深情与哲人的沉思、古典意蕴与现代精神皆完美地融合于他的诗歌中,使其诗歌具有恒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浇铸思维模式,汉民族的思维模式是悟性的、直觉的、其诗歌最本己的言说是以“意象”缘构“意境”。新诗偏重说理,将智性的、分析的思维模式引入诗中,因而偏离了汉语自身的言路。而诗是语言自己在说话,故新诗的创作与批评都应以有无“意境”作为尺度。  相似文献   

7.
黄梅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6):125-128
·中国新诗研究·“归来”时分话苍茫———“归来”的诗人创作简论李志元1.5李瑛诗歌意象艺术略论颜同林1.12后崛起诗群“寻根”意识的嬗变及其价值重估胡安定,肖伟胜2.10《出发》与穆旦诗歌的宗教意识段从学2.15叙事与现代汉语诗歌的硬度———举例以说,兼及“诗歌叙事学”的  相似文献   

8.
诗歌只有依靠各种语言技巧的运用,使诗歌语言成为一种完全不同于日常话语形式的陌生化语言,才能给读者以新鲜的审美感受.穆旦诗歌的丰富和深刻,正是通过语言的陌生化达到的.作者以穆旦<诗八首>为个案,从语法和意象运用两方面采分析穆旦的诗是如何做到陌生化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一束     
媒体评出新诗90年十大诗人《南都周刊》近日选出新诗90年十大诗人,分别为:穆旦,北岛,卞之琳,多多,艾青,冯至,海子,昌耀,肖开愚,郭沫若。以1917年2月1日,《新青年》杂志刊发胡适"白话"诗歌8首为起点计,新诗的发展历经了90个年头。推出新诗十大诗人评选,一方面是对在喧嚣的市声下默默洗涤语言的诗人表达敬意;另一方面,也希望评选能促进诗人们更好地认识他们自己,他们的观念和任务,他  相似文献   

10.
30年代中期 ,李健吾、朱自清等人的诗学批评 ,肯定了李金发诗歌在意象的创造方面的价值。李金发自身的诗歌意识 ,也十分重视意象创造在诗歌中的地位。诗中拥有的“移人的异国情调”,使他关于异国风情、文化、习俗的描写 ,以一种新奇的气氛和色调进入新诗的意象世界。他笔涉女性时敏锐的感觉与细腻的观察 ,给诗中的意象带来了特有的异国的色彩。现代大都市充满矛盾的生活和气息 ,进入他的感觉和想象 ,使他的诗中出现了一些富有新鲜感的多样呈现的城市意象。这些异域城市意象创造的尝试 ,在新诗现代性的发展中 ,具有美学探索的前驱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的意象派诗歌,曾先后几次反弹回中国,对中国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无论是在新诗的开拓胡适、象征派代表李金发和现代派代表戴望舒、卞之琳的作品中,还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九叶派”诗人和80年代的朦胧诗人的作品中,无不隐约地闪现着意象派的影子,同时,自20世纪初,许多诗人开始译介意象派。自80年代起,我国学还就中国诗歌与意象派的相互影响,借鉴以及差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分析冯至在四十年代发表的以《十四行集》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旨在揭示出浪漫主义这一重要诗学要义在其诗歌中潜移默化的嬗变,并以此来说明外国诗人及其诗学理论对冯至的影响。可以这样说,1920年代兴起的中国新诗中的浪漫主义在1940年代并没有消失,而是隐秘地被诗人们以现代主义的技巧和手法表达出来。诗人冯至的现代主义诗歌就是一个蕴含浪漫主义因子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3.
“蛇”作为一个语言符码很少出现在诗中,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却有五首诗与“蛇”有关,它们分别是冯至《蛇》周作人《五十自寿诗》(两首),穆旦《蛇的诱惑》,郑敏《寂寞》。这五首诗均提到蛇,这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象,论文拟从“蛇”在神话中的意义出发,通过“蛇”在具体语境中的隐喻意味,挖掘其中的社会深意,并以此探究诗人在写诗时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昆明相对民主自由的政治社会环境和独特的自然环境,重新唤醒了冯至已经沉睡了近十年的创作意识。受到里尔克诗是经验的理论的影响,经过长期的经验的积淀,冯至在宁静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昆明西南联大发现了由经验上升为诗歌的契机,特别是从昆明的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中获取了诗歌的意象,创作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第一部《十四行集》。昆明和西南联大对于冯至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物为切入点,探讨德语现代作家里尔克在物与观看、物与经验,物与自我存在等方面对中国现代作家冯至的影响。文章认为,冯至对里尔克的接受经过了道家、佛禅思想的过滤并在二者之间游离。冯至没有走向超验的存在,而是着眼于对现实的承担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简论中国现代诗的智性化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性诗是知性和抒情的混合产物,是完全不同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诗种。中国现代智性诗经由30年代卞之琳、40年代冯至和九叶诗派、50--70年代的台湾现代诗、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的新诗潮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致力于新诗艺术创作的诗人,冯至对新诗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形成了日渐成熟的诗学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诗人思维认识的不断提高,其诗学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即从20年代的抒发真情实感的单纯传统的诗学观到40年代追求实存的现代主义诗学观,又从50年代受“左倾”诗潮影响的诗学观再到新时期以后日臻成熟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论析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以戴望舒、何其芳为代表的现代派前期诗歌意象艺术,在意象意境化探索与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现代性化用中,体现出对中西诗歌意象艺术融合的自觉追求;以卞之琳、废名为代表的现代派后期诗人主要接受的是后期象征派艺术的影响,意象艺术转向了潜沉的智性表现方向,并呈现出意象的日常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致云雀》是雪莱名作之一,已被多位译者译成中文。译者在诗歌翻译中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对查良铮和江枫译《致云雀》进行比较,分析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及其对译文的影响。通过比较,以期为今后雪莱诗歌的汉译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现代中国诗歌翻译历史为背景,描述浙籍诗人诗歌翻译实践的地缘倾向,观察地缘文化对这个群体的诗歌翻译的影响,分析他们的翻译实践和创作对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意义,重新评价了该群体诗歌翻译的特点以及在新文学史上的客观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