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转变观念,把握教材,提速识字1.把握好低学段重点。"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识字写字教学建议的开篇就提出了这一观点,态度鲜明,目标明确,这是过去大纲中没有提出的。我们要认真领会,把握教材中认字、识字与学文的关系。识字量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课文是为多认字、快  相似文献   

2.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的阅读量大,很多教师因此忽视了识字、写字教学,学生写字质量差、错别字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实际上,识字、写字教学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善于分析事物,面对笔画繁多,结构复杂的汉字,往往不知从何处下笔.我们必须上好写字课,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形体特点和构字规律,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字质量差、错别字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准确把握“识字和写字”的学习目标对于改进识字、写字能力,乃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重要的意义.写字之前,必须先认字,因此笔者认为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就识字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阅读的关键环节。而当下传统的识字教学已不能激发广大儿童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从一堂优质课中,认识到正确引导学生识字,开发有效的识字教学法,使认字、写字、读字三个识字过程有机结合,对提高有效的语文识字教学以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阅读的关键环节。而当下传统的识字教学已不能激发广大儿童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从一堂优质课中,认识到正确引导学生识字,开发有效的识字教学法,使认字、写字、读字三个识字过程有机结合,对提高有效的语文识字教学以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识字教学的难点 中国传统的私塾,主要采用《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这三本识字课本。孩子念诵这些课本从中识字。这三种课本除去重复的字,共有2000个单字。孩子在写字方面,利用描红如“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等字开始,借此练习基本笔画并了解字的基本结构。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已有认字和写字分途教学的识见。识字教学毋须采取认字和写字同步进行的方法,这才可以避免限制孩子认读字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但是,目前部分农村教师在识字教学中的拔苗助长现象严重,连要认的字都要求学生写,完全没有遵循"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最终导致学生"认字"负担重,识字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低年级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与原来的教材相比,这套教材的识字量大幅增加,识字时间也提前了,并且实行认字和写字分开。要求认识的字多,会写的字相对少一些。识字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谚语、对子、儿歌、谜语;数字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等。艰巨的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难点。那么教师如何把这一艰巨的任务变成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活动,突破教学难点呢?根据以上特点,我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我设计学生识字时让学生快乐、自主地识字,把形式多样与内容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杨丽丽 《考试周刊》2015,(50):69-70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作者在教学中遵循小学生识字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尝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通过"趣味识字"引导学生预习时提高认字效率,通过想象、总结、类比、答疑等精加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课上识字,通过课后写字、生活中识字强化识字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总结经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规定,一年级第一册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是363个(低限),会书写的字160个(北师大版)。此外还提倡不间断地培养学生没有数量限制的渗透性识字能力。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认字、识字的范围仅仅局限于课本,而应该从实际出发,立足课内,放眼课外,把认字、识字的领域拓宽至学生所接触到的广阔丰富的生活空间。正是基于这样的要求,本人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种增加识字量的新方法———识字袋。即让每个学生每天从废报纸、杂志及广告上认字、识字,搜集剪下新识的字贴在识字本(卡)上,将识字本(卡)按一定的标准归类,然后分装在袋子里…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仅实验教材第一册,要求认读的字就有400个,其中在学习汉语拼音中要求会认字70个.而在认字的同时,这些孩子还要认读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以及准确拼读所有音节.可以说,学习任务是非常重的.在我们山区小学,孩子们基础较差,学前识字量少,因此,学习起来就更费劲了.  相似文献   

12.
翁洁燕 《广西教育》2010,(22):48-48
识字教学中有一个认字与写字关系的问题,“只认不写,先认后写,多认少写,识写分流”的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内涵。然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体系,探究适合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的识字教学模式却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邓琼 《湖南教育》2008,(1):32-33
一、转变观念,把握教材,提速识字 1.把握好低学段重点。“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识字写字教学建议的开篇就提出了这一观点,态度鲜明,目标明确,这是过去大纲中没有提出的。我们要认真领会,把握教材中认字、识字与学文的关系。识字量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课文是为多认字、快认字和培养能力服务的。学词学句学文都应该以识字为重点,不能喧宾夺主。  相似文献   

14.
一、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所附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而新教材在识字、写字方面,实行"认写分开",提倡"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不难发现,在字的音、形、义方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要多认少写,及早阅读。”这样,降低写字的难度,让小学生提高认字的速度,以有利于学生尽可能多认识字,及早进入利用汉字进行阅读的阶段。笔者在多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识字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要使学生“多认字”,须化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认字的积极性,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具体教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1.识字写字要及时复习巩固对于要求写的字,严格要求,做到四会:会读、会写、理解、会用。在低年级要多用口头组词和书面组词的方法扩大识字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我们学习母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做到哪,识到哪,有了识字的积极性,认字量更多。另外,老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识字实际出发,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把孩子当做一张白纸,一个字都不认识,要了解学生的认字情况。比如今天要认识十三个汉字,画一个向日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听了不少小学一年级的识字写字课,发现老师们很少拿起粉笔了。板书一两个字的似乎已为正常现象,还有的连一个字也不写。卡片、图画花花绿绿的,布满黑板,表演、游戏成了“招牌菜”。不知不觉间,黑板蜕变成了老师的招贴窗,粉笔失落了,似乎不适应教学了。诚然,笔者无意否定那些老师的辛勤劳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是应该提倡的,但不能脱离教学本身的规律,片面追求形式。识字写字是统一的,不能截然分开。边认边写,认字写字互相促进,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规律。只认不写,早已被证明是不成功的。识字写字课,老师只板书一个字,肯定不…  相似文献   

19.
张秋霞 《师道》2006,(3):14-14
小猴子下山时看到玉米就掰玉米,看到桃子就扔掉玉米摘桃子,最后又去追兔子,结果两手空空而回。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故事,是因为在一线教学中发现了以往学生的很多好习惯、好做法不翼而飞了。其一,认字多了,写字差了。现行的课程标准提倡认字和写字分开,多认少写。这样的识字原则对孩子们提早进入阅读状态是有帮助的,然而有时一节课的认字量有近20个,学校里每天只有1到2节语文课,这样一来,学生规规矩矩写字的时间就少了。在常规教学检查中,我发现了很多学生不按笔顺来写字,倒笔现象极其严重,写出的字很不规范,当然就更谈不上工整美观了。而老师…  相似文献   

20.
张秋霞 《师道》2006,(3):14
小猴子下山时看到玉米就掰玉米,看到桃子就扔掉玉米摘桃子,最后又去追兔子,结果两手空空而回。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故事,是因为在一线教学中发现了以往学生的很多好习惯、好做法不翼而飞了。其一,认字多了,写字差了。现行的课程标准提倡认字和写字分开,多认少写。这样的识字原则对孩子们提早进入阅读状态是有帮助的,然而有时一节课的认字量有近20个,学校里每天只有1到2节语文课,这样一来,学生规规矩矩写字的时间就少了。在常规教学检查中,我发现了很多学生不按笔顺来写字,倒笔现象极其严重,写出的字很不规范,当然就更谈不上工整美观了。而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